大把撒錢維持寥寥可數的\"邦交\",利用\"過境外交\"凸顯國際存在,鼓動\"邦交國\"為臺灣搖旗吶喊,是陳水扁在國際上推行臺獨的幾個重要手段。
6月底至7月初,陳水扁訪問塞內加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斯威士蘭及馬拉維。這是陳水扁第二次訪問非洲,所到的四個國家均是第一次訪問。
大馬撒錢“固邦”
近年來,隨著中非合作論壇的舉行,臺灣在非洲的活動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有關臺灣與塞內加爾、馬拉維等\"邦交\"危機的傳言不斷,不少臺灣的非洲\"邦交國\"不僅越來越熱衷于與中國大陸發(fā)展經貿關系,與臺灣關系也出現若即若離趨向。正因為如此,\"修補\"與非洲\"邦交國\"的關系成為陳水扁此行的重要目的。
大把花錢買\"邦交國\",再大把撒錢\"固邦\",使臺灣在非洲的\"邦交國\"一度增加到11個。但通過\"金援\"等各種手段拉攏的\"邦交關系\"并不穩(wěn)固,臺灣與非洲的\"邦交國\"不久便跌至八個。民進黨在野時曾激烈批評國民黨的\"金錢外交\"。但上臺后,不僅未跳出\"金錢外交\"窠臼,反而比國民黨有過之而無不及。2000年上臺伊始,陳水扁就跑到非洲撒錢,鼓動非洲\"邦交國\"為臺灣擠入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出力。臺灣每年的確\"花錢不少\"。為穩(wěn)固與非洲\"邦交國\"的關系,2000年臺灣當局斥資8500萬美元在斯威士蘭興建兩家制衣廠和一家紡織廠,并耗資5000萬美元幫助斯威士蘭建造公路。臺灣向布基納法索提供的援助也不少,僅直接援助每年就達100億非洲法郎(約1300萬美元)。
按陳水扁的說法,目前臺灣援外經費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13%,遠未達到聯合國提出的占發(fā)達國家0.7%的要求。但2000年3月臺灣\"國安局\"秘密賬戶曝光后,臺灣島內要求公開\"外交\"機密預算的呼聲增大。臺灣當局以\"國內安全\"為由,拒不公開\"外交\"機密預算。臺灣\"外交部長\"簡又新表示,\"在臺灣安全、外交處境艱困以及兩岸外交戰(zhàn)仍然激烈的種種考量下,預算的調度支用牽涉到國家機密,一旦政府如數公開細項,等于是讓北京、友邦和無邦交國家知道臺灣機密預算動用的流程和底線,邦交國也會‘討價還價‘,勢必會對外交關系拓展造成不利影響\"。他同時表示,臺灣目前正積極與非洲三四個國家進行接觸,謀求用金錢換來更多的\"邦交\"關系。
金錢買來的\"邦交\"關系并不牢靠。塞內加爾雖被列為世界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但卻是西非文化中心與經濟重鎮(zhèn),也因此成為臺灣\"金錢外交\"的\"重中之重\",臺灣當局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盡管如此,臺塞關系近年來卻曾多次\"亮起紅燈\"。2000年8月,陳水扁第一次訪非時,就有意訪問塞內加爾,但上臺五個月的塞總統(tǒng)瓦德以\"整修官邸、無處置宴\"為由拒絕了陳水扁往訪的要求。去年12月,呂秀蓮訪問岡比亞時,希望順道訪問塞內加爾,但塞方又以\"無法接待\"為由拒絕,據稱這與臺方未能同意一筆\"金援\"有關。近期,臺灣準備更換駐塞內加爾\"大使\",卻遲遲未獲塞方同意,引起臺灣媒體種種猜測。
臺灣與其他非洲國家的\"邦交\"關系也不穩(wěn)固。馬拉維雖是一直與臺灣保持\"邦交\"關系的僅有的兩個非洲國家之一,但近年來,馬拉維與中國大陸接觸明顯增多。1996年,馬拉維議長、新聞部長和常駐聯合國代表先后接受中國大陸邀請訪華。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時,馬拉維又主動派代表團參加了會議。利比里亞于2000年也派代表團參加了\"中非合作論壇\"。利比里亞本是陳水扁此次訪非的首選國之一,但利比里亞總統(tǒng)泰勒以\"政局不穩(wěn),無法妥適\"為由,謝絕接待,利比里亞因此成為非洲大陸陳水扁惟一未能到訪的\"邦交國\",陳水扁實現其任內走訪所有\(zhòng)"邦交國\"承諾的難度也因而增大。
曾想“跨洲之旅”
陳水扁訪非的\"主業(yè)\"本應是非洲,但臺灣當局起先卻將訪非的\"最大外交意義\"放在過境非\"邦交國\"上。臺灣當局的最大心愿是期望陳水扁訪非之行能同時跨越歐、亞、非三大洲,或歐、美、非三大洲,成就陳水扁就職以來\"最大外交突破\"。從這個意義上說,陳水扁訪非頗有本末倒置的意思。但利用\"過境外交\"\"凸顯臺灣國際存在\",一直是臺灣當局的慣用手法。對臺灣當局而言,訪非\"固邦\"固然重要,但通過\"過境外交\",實現臺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走向臺獨的目標更加重要。
因此,臺灣當局一開始就將陳水扁訪非之行定為\"元首跨洲之旅\"。在去年底的最初考慮中,臺灣當局的如意算盤是:陳水扁訪非先過境歐洲國家,然后再轉赴非洲\"邦交國\"訪問,最后安排陳水扁在南部非洲一處\"非邦交國\"過境,赴哥斯達黎加參加哥國新任總統(tǒng)就職典禮。回臺途中,順道再過境美國,使陳水扁訪非之行成為\"跨歐、美、非洲之旅\"。
由于操作難度過大,臺灣當局不久便將陳水扁非洲之旅改為\"跨歐、亞、非之旅\",并將過境歐洲作為\"過境外交\"的主攻方向。自從馬其頓與大陸復交后,除了梵蒂岡以外,目前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跟臺灣當局有所謂\"外交\"關系,臺灣\"最高領導人\"過境歐洲的努力也曾屢屢失敗,因此\"前進歐洲\",突破與歐洲的關系也是臺灣當局的心病。
法國、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都被臺灣當局選作過境的對象,而法國和比利時則是臺灣當局的首選。據稱,選擇巴黎為過境對象,是為了彌補以前陳水扁\"無法赴法接受人道獎的遺憾\";而選擇比利時,則看中了布魯塞爾\"歐洲心臟\"的地位。無論是巴黎還是比利時,\"大幅增加臺灣能見度\"是臺灣當局\"過境外交\"的主要目的。為實現過境目的,臺灣\"外交部長\"簡又新等人又先后到歐洲多次活動。
由于臺灣選擇的過境國不愿因過境問題損害對華關系,臺灣當局\"過境外交\"的打算一次次落空。直到6月中旬,臺灣當局才不得不面對現實。臺灣\"總統(tǒng)府\"和\"外交部\"聯合宣布\"過境外交\"失敗,陳水扁出訪\"只中途加油,不過境\",陳水扁一行將直飛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回國時也不會安排過境第三國。但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并未放棄最后的僥幸心理,還想將陳水扁的\"大話西游\"變成\"意外之旅\"。
“柔性外交”等花樣翻新
陳水扁此次訪非之行被命名為\"合作互助,關懷之旅\",似乎對非洲國家非常在意。但事實并非如此。臺灣當局不僅對非洲國家采取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而且也并不尊重它們。為達到\"過境外交\"的目的,臺灣當局遲遲未告知接待國陳水扁出訪的確切行程,引起非洲國家不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駐臺灣\"大使\"貝格諾因此公開指責臺灣\"從政治、經濟到文化都徹底漠視非洲\"。
近年來,臺灣為拓展\"外交空間\",最終實現\"臺獨\"的目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在非洲,除\"金錢外交\"外,臺灣當局還大搞\"柔性外交\"、\"實質外交\"、\"經濟外交\"、\"民間外交\"、\"華僑外交\"等。以\"柔性外交\"為例,陳水扁將\"人權、民主、愛心、和平與高科技\"作為\"柔性外交\"的五大主軸,企圖通過宣揚所謂\"政黨輪替\"及\"民主成就\",蒙蔽非洲國家。除召開\"外交部非洲地區(qū)工作匯報會\"、\"非洲、臺灣與世界經濟體系\"座談會等會議外,陳水扁還主張進行所謂的\"廣義外交\",鼓動\"城市、經貿、學術、國民、政黨、國會等各階層\"\"個個動起來,人人走出去\"。
此次陳水扁訪非前夕,臺灣當局又推出了\"足球外交\",不僅花10萬美元邀請塞內加爾足球隊訪臺,陳水扁親自予以接見,還計劃送400個皮制足球給塞內加爾,并進行了足球采購。不久前,臺灣還邀請布吉納法索籍的世貿組織副秘書長韋德拉奧果訪非,以示臺灣對非洲的關懷。
盡管如此,非洲國家并不滿意。陳水扁此次到訪的四個國家不僅對遲遲沒有收到臺灣\"外交部\"關于陳水扁出訪通知不滿,而且對臺灣的\"外交政策更有意見\"。馬拉維駐臺女\"大使\"卡貝珍抱怨臺灣與非洲間沒有太多\"實質交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駐臺\"大使\"貝格諾也要求\"國際處境特殊\"的臺灣當局應采取更多措施增進與非洲\"邦交國\"的關系。
臺非關系的現狀也確實如此。以陳水扁以前訪問過的乍得和布基納法索為例,盡管兩國是臺灣目前28個\"邦交國\"中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卻沒有什么臺商。派遣農技隊和醫(yī)療隊,是臺灣援助\"邦交國\"的主要形式。但臺灣目前在非洲的\"兩隊\"人員嚴重老化,急需替換。事實上,除\"金錢外交\"外,臺灣當局也確實沒替非洲國家做什么事?!?/p>
與臺灣有“邦交關系”的28國:
瑙魯、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圖瓦盧、布基納法索、乍得、岡比亞、利比里亞、馬拉維、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斯威士蘭、梵蒂岡、伯利茲、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格林納達、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巴拿馬、巴拉圭、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帕勞、尼加拉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