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遲
財富膨脹效應和財富緊縮效應是投資市場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效應。先說財富膨脹效應,投資者A在“世乒賽”小全張剛上市時,以價格12元購買了10封,總價值為1.2萬元。投資者A之所以購買“世乒賽”小全張,主要是基于對后市有個較好的判斷及對該小全張自身定位的分析。果不其然,市場正緩慢步入上升通道,“世乒賽”小全張價格扶搖直上。在1997年的大行情中,其價格輕松達到200元,投資者A擁有的“世乒賽”小全張價值上升為20萬元,相比初始的1.2萬元,凈增值18.8萬元。也就是說事實上通過1.2萬元產(chǎn)生了18.8萬元的財富,投資者A挖到了第一桶金,這就是財富膨脹效應。
我們再看看財富緊縮效應。投資者B在“香港回歸”金箔張上市之初,以價格300元吃進1000個,總價值30萬元。投資者B之所以大舉吃進該金箔張,主要原因在于非??春迷搹?,價格會屢創(chuàng)新高。但是,由于大市的持續(xù)調(diào)整,價格不斷跳水;即使這樣,投資者B仍是死捂著不放,直到現(xiàn)在的16元。投資者B擁有的“香港回歸”金箔張價值為1.6萬元,相比初始的30萬元,凈減值為28.4萬元,投資者B被套得死死的,這就是財富緊縮效應。
在仔細分析郵市近幾年的走勢后,就會發(fā)現(xiàn),郵市所產(chǎn)生的緊縮效應遠遠大于財富膨脹的效應。郵市畸形化發(fā)展,幾乎都是產(chǎn)生的緊縮效應的政策。例如市場最擔心大規(guī)模、高面值發(fā)行郵票,容易產(chǎn)生緊縮效應。而我們的管理層卻連續(xù)10年超常規(guī)濫發(fā)郵票,結果造成編年票張垃圾成堆,投資者隊伍銳減。這樣的例子在郵市中簡直是不勝枚舉,它極其嚴重地損害了市場。
我們先看看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品種的價格變化:“奧運”雙連張價格最高時接近300元,而今價格只有40元;“神舟飛船”大版張價格最高時達1000元,而眼下僅剩下100元;“昭陵六駿”壓凸小版張價格最高時為152元,現(xiàn)如今35元乏人問津;“步輦圖”小型張期貨價一度達35元,上市后價格下挫至11元;“世界杯”小全張期貨價曾超過30元,可眼下價格在18元附近掙扎,這些品種的緊縮效應使許多財富化為烏有。這么多的社會財富的損失,一定會影響郵政的正常運行。新郵預訂戶的大量流失,以及鬧得沸沸揚揚的退款事件,就是例證。緊縮效應的殺傷力和破壞力是極大的,現(xiàn)在已到了迫切解決財富緊縮效應的最關鍵時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