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安寧
最近,有關青海存在“外星人遺址”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筆者對此有一點看法,公諸于眾,供大家研討。
第一,我絕不認為那是所謂史前文明的遺址,因為那些鐵制品絕不會在柴達木的鹽堿土壤上存留若干萬年。要知道,所謂史前文明即使存在,也至少應是幾萬年乃至更早以前的事。而鐵在露天環(huán)境中的氧化速度,比這要快得多。
第二,所謂外星人的遺址,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目前在全世界,盡管人們對外星人的話題炒得沸沸揚揚,但還未真正發(fā)現(xiàn)一例外星人存在或光臨地球的實證。難道外星人偏偏對中國西部的柴達木情有獨鐘,并且僅在此一地留下遺址?他們是無意中留下痕跡,還是有意識讓地球人去考證?這兩種假設似乎都不可能成立。
筆者的看法是:
20世紀30年代末,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人封鎖了中國的海上通道,使中國在當時最需要石油的時候,切斷了石油的進口。由于戰(zhàn)爭需要,當時國民政府曾組織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在西北腹地尋找石油,這批人當時曾到達青海、甘肅等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打井勘探,后來終于在甘肅玉門一帶找到了油礦。對此,有關史料曾有記載。
筆者據(jù)此推測,當年的找礦者可能到達過該遺址,并在那里豎起井架,開鉆勘探。后來由于在玉門找到了石油,這些人便撤離了。由于某種原因,比如交通運輸不便或新礦區(qū)急需技術人員等,他們來不及拆下井架,便匆忙起身。而留下的井架經(jīng)長年日曬風吹,便倒塌了,其基座部分殘留,因對風沙有一定阻擋作用,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座大沙包。
至于洞穴,可能是由于殘留基座井架的支撐作用,中間形成空洞,又由于風蝕作用,洞被吹開,便形成了今天的模樣,以至于那些鐵管狀物好像是插進了砂巖里一般。
至于通往托素湖里的鐵管之類,一定是在鉆探中需要水源而架設的。當時的鉆機和水泵之類器材,可能比較昂貴,也易于運走,而被撤離人員帶走了。此后,由于長年戰(zhàn)亂和時代變遷,此事便被后人遺忘了。
至于近年送往錫鐵山的化驗樣品,可能由于該礦設備條件的不足,才使得樣品中有些成分不能確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上述推測成立,那么,此遺址不過距今60年余。由于當時冶鐵技術限制,鐵質不純,此地太陽紫外線強烈,風蝕現(xiàn)象嚴重,加之當?shù)貙俑啕}堿化土壤,又靠近湖泊,空氣濕度相對較大等,使一堆本來就陳舊的鐵器(當時中國用的都屬國外陳舊設備),今天看上去,似乎年代十分久遠。那么,它被人疑為外星人遺址,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看法,純屬個人推測,望關注此事的人士再加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