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柱
假期里,我在家?guī)鹤樱l(fā)現(xiàn)兒子當時雖然已經(jīng)20個月了,長得很壯,個子也很高,可平時很膽小,凡事不好和別人爭。即使自己很感興趣的東西,被別的孩子奪過去,他也不跟別人要,而是拉著媽媽要。有一次一個僅11個月的小女孩,輕而易舉地就把兒子的鏟子奪走啦。我想這個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兒子以后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將來走上社會,也會處處被動。為了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我和愛人經(jīng)過認真的思索,認為可能是兩個原因造成兒子的這種性格。
首先是我們夫妻倆平時處世都是盡可能忍讓,每當兒子與別的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我們往往不問青紅皂白,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一頓。對孩子的過分嚴格要求,使孩子失去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孩子不知道哪些是對哪些是錯,處事相對就低調(diào)了。我們的這種做法扼殺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使孩子處處拘謹。
其次是兒子長期和他外婆在一起。老人家是60多歲的人啦,所以平時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老思想”。有時候別的孩子想要兒子的玩具,外婆就會要兒子讓給別人,而不顧及孩子的感情。兒子也很少和別的孩子玩,就是和幾個外婆認為是“好孩子”的小朋友玩。碰到那些“壞孩子”,外婆就會帶著兒子走開。外婆這樣做是免得兒子吃虧。俗話說:“跟啥人學啥人,跟著老虎學咬人?!眱鹤娱L期不和這些孩子接觸,就變得不知道怎樣和這些人打交道,面對別人的攻擊就顯得束手無策。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和愛人積極尋求對策。我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孩子童年的個性直接決定了他未來的為人處世。我們在家里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在外面讓兒子多和別的孩子接觸,教育兒子勇于自我保護。我們前院有個孩子,是我們小區(qū)里公認的淘氣鬼,可兒子和他玩幾次以后,有時候晚上說夢話還喊他的名字。在日常玩耍時,我們也有意識地教兒子去把別人搶走的他的東西要過來。兒子雖然一開始有些膽怯,但慢慢地膽子也就大起來了,并且敢于維護自己的權利啦。
兒子敢于“維權”,我又擔心“矯枉過正”,怕兒子去欺負別人。因此我們又教育兒子,要懂得幫助小朋友,要學會忍讓。盡量讓他明白哪些事是應當謙讓的,哪些是應當力爭的。孩子畢竟太小,有些道理不可能懂,但我們?nèi)匀徽J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特別是通過直觀的教育來說服兒子。有一次,我?guī)鹤拥酵瑢W家去玩,兒子對同學家的一個彩繪葫蘆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直攥在手里,走時也不舍得放手。同學說拿走吧,他的孩子也不玩了。我知道這又是一次對兒子進行教育的機會。我就告訴兒子,如果小哥哥到我們家,把你的挖土機(兒子當時最喜歡的玩具)拿走,你會怎樣?兒子不說話。我又說,如果小哥哥回家發(fā)現(xiàn)他的“寶貝玩具”沒有了,他會怎么樣?最后兒子雖然不情愿,但還是放下了?,F(xiàn)在,無論兒子到哪兒去玩,別人的東西,他最多只是“把玩不已”。不會哭鬧著非要帶走。
經(jīng)過我們有意識的教育,兒子慢慢懂事了,而且克服了膽小的毛病,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觀,并把它應用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現(xiàn)在兒子成了人見人夸的好孩子。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