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育政
2000年10月15日這一天,天比往日藍,云比往日白,北京白云觀內(nèi)更是彩旗飛揚,喜氣洋洋。白云觀修繕竣工典禮活動在四御殿前隆重舉行了,那盛大莊嚴的慶典,給海內(nèi)外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道教宮觀,在二十世紀末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北京白云觀始建于唐代,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1200多年歷經(jīng)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后又煥發(fā)出蓬勃的青春。為使這座千年古觀在新千年里更加輝煌,中國道教協(xié)會主持了這次對白云觀的修繕工作。兩年中,國務院和北京市政府給予了有力支持,海內(nèi)外道眾廣為捐助,古建專家、古建工人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這次修繕是建國后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使"祖庭"白云觀又一次沐浴在重光的慶典之中,這是新生對古老的抽枝吐綠,這是古老邁向年青的又一次起程。
白云觀門外巨大的影壁,被一遍遍地粉飾,使那"萬古長春"四個綠色大字,更顯得蒼翠奪目;高大的牌樓又一次重新彩繪貼金,似乎向過往的人群宣示著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這里已經(jīng)得到全面執(zhí)行和充分地體現(xiàn);道教徒宿舍的翻建和裝修,也預示著道眾生活的改善和政府的關懷;道教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中,社會主義社會也在為道教創(chuàng)造美好的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一尊尊新雕塑的神像,一方面接受著信徒的祈禱膜拜,一方面也向游人展示了道教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一切都變得煥然一新,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每一座殿堂,每一尊神像,每一件器物,都融進了道教文化的底蘊和氛圍之中了。歷史悠久又彌足珍貴的神像,還配置了精美巨大的神龕,德量寬宏的神仙面對道教發(fā)展的歷史最好時期,也會為修繕過后的白云觀而歡喜怡悅吧!殿堂告別了昔日的青燈,如今殿內(nèi)是燈火通明,令天尊、祖師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煥發(fā),護佑著一切善良的人們。道教在歷史上曾一度在自然科技領域里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如今現(xiàn)代文明和科技又給予道教宮觀最好的回報。
庭院進行了美化綠化,并鋪上了整齊墩厚的方磚,這不僅是方便游人香客的甬道,而且通過這條"道",還溝通了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之間的深情道誼。他們尋根祭祖、朝拜祖庭,誰說這只是一種信仰、一種朝拜、一種旅游,而不是一座連接民族感情的橋梁?是一塊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的凝聚之地!正是因為有了黨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有了改革開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古老的白云觀在新生中才能更加旺盛輝煌,煥發(fā)青春。
"落實為了更好的保護,保護為了進一步落實"。中國道教協(xié)會克服重重困難對白云觀內(nèi)的住戶進行了搬遷工作,調(diào)整了部分辦公室,恢復開放了東路的全部殿堂。這難道不是落實宗教政策最積極的一種舉措嗎?難道不是對道教文物進行的一次最好的保護嗎?白云觀修繕向全社會發(fā)出了一種昭示:在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拖諉的。
白云觀內(nèi)留存下不少歷代碑刻,記載著白云觀的中興和捐助者的芳名。但隨著歷史長河的不斷沖刷,有的碑文早已字跡斑駁,依稀難辨了。如今為修繕北京白云觀,支持、贊助者不乏其人,但倡導者們、資助者們、建設者們,無需樹碑刻字這樣的流芳,因為修繕北京白云觀的豐碑,早已鐫刻在海內(nèi)外廣大信教群眾的心中。道教文化與道教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巨大作用,肯定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歷史是會做出回答的。
嶄新而古老的白云觀里矗立的一對旗桿,每逢朔望節(jié)日,都會飄起"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兩面大旗幡,這是古老道觀不變的暢想,是所有道教徒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