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新
習(xí)慣的養(yǎng)成從來不容忽視,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專家認(rèn)為,人一生中大部分的行為習(xí)慣在8歲之前養(yǎng)成,之后,是好是壞,基本上都只能聽其自然了。
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的習(xí)慣,等于許諾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呆呆家里來了客人。
一位叔叔,以為阿姨,帶著他們的寶寶。
呆呆在自家樓下和小伙伴玩沙包,看到來了認(rèn)識的客人。
場景A:呆呆迎上前去:“叔叔、阿姨好。”然后,走在叔叔阿姨前面,把客人送進(jìn)家門,并及時通知家人。
場景B:呆呆抬頭看看叔叔阿姨,打了個招呼:“叔叔、阿姨好?!比缓罄^續(xù)玩沙包。
場景C:呆呆看到了客人,但因為自己正和小伙伴們玩兒,便沒有理他們。叔叔對他說:“呆呆好啊,你爸爸在家嗎?”呆呆飛一樣跑遠(yuǎn)了:“你自己去看吧!”
呆呆從外面回來,滿頭大汗,手上臉上全是泥土。
場景A:呆呆先到洗手間洗了手和臉,又到自己房間換了衣服,走到客人面前,向客人打過招呼,請客人吃水果,自己也取了兩個蘋果,到房間去吃了。
場景B:呆呆走進(jìn)客廳,抓起一個蘋果,忽然想到,自己還沒有洗手,忙把蘋果放回水果筐,到洗手間洗過手,又回來取蘋果,吃得特別香甜。
場景C:呆呆沖進(jìn)客廳,抓起一個蘋果就咬。“怎么不洗手就吃東西呢?”客人對他說。呆呆白了他一眼,繼續(xù)吃。
爸爸陪著客人聊天,客人帶來的寶寶突然哭起來,呆呆走了過去
場景A:呆呆拉著寶寶的手:“寶寶,和哥哥出去玩兒,好嗎?”抬起頭征求客人的意見:“我可以帶寶寶到外面玩兒嗎?”得到允許后,呆呆帶著寶寶到外面玩玩具去了。
場景B:呆呆走過去,看了寶寶一眼,又自顧自玩兒去了。
場景C:“哭什么呀?真討厭!我最討厭別人家的小孩子到我家里哭啦!以后你們再來,不要帶他來!”說完,呆呆摔門出去了。
呆呆和寶寶玩兒的過程中,寶寶摔壞了一件玩具,這件玩具恰恰是呆呆最喜歡的寶寶惹了禍,嚇壞了。
場景A:“沒事的,不要怕啊。哥哥不要你賠的?!贝舸粜奶鄣靡?,但還是摸摸寶寶的頭、安慰他。
場景B:呆呆抓起玩具,快步離開:“我不和你玩兒了!”
場景C:“你賠我!”呆呆大發(fā)脾氣。寶寶大哭起來,爸爸和客人亂作一團。
客人要走了,爸爸把客人送到門口。
場景A:呆呆跟在客人后面,與爸爸一同把客人送到家門口?!笆迨?、阿姨再見,寶寶再見?!贝舸粝蚩腿藴喼终f。
場景B:呆呆坐在沙發(fā)上生氣,看到客人要走了,勉強打了個招呼:“再見——”
場景C:呆呆搶先步跑出門去。阿姨說:“呆呆再見!”呆呆頭也不回,邊跑邊喊:“下次來別忘了賠我玩具!”
客人走了。
爸爸把呆呆叫到眼前,一動不動地盯著呆呆。爸爸對呆呆三個場景中的表現(xiàn)說些什么話呢?
小朋友,你喜歡哪個呆呆?如果你家里來了客人,你會怎么做?
責(zé)任編輯: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