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趙鈞鴻
許多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一些尷尬的場面:你說不,他偏說要;你說要,他偏說不;有時他明明做不到的事情,還堅持要自己做,拒絕父母的幫助;而另一些時候卻每一件事都要父母包辦。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這種“反抗”不過是孩子建立自我的方式。為了要弄清自己是誰,所要的是什么,孩子必須經(jīng)過一段否定成人要求的時期。
孩子的反抗包括行動和感覺兩方面。行動上,如不要他橫過馬路,他偏偏跑過去;要他別扔沙,他卻偏把沙扔向別人等等。感覺上則表現(xiàn)為孩子的憤怒、懼怕、害羞、不合作等。其實,孩子這種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正是他要進入一個較穩(wěn)定時期的前奏。換句話說,幼兒的反抗是他進一步成長的信號。了解了這一點,做父母的就不會一味地埋怨孩子不聽話了。
如何避免或妥善地應(yīng)對孩子的反抗呢?以下幾個原則可供父母參考。
1不要隨便干涉孩子的自主行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小英看見哥哥會系鞋帶,她也想自己系,但因年紀太小而做不到,卻又不肯讓成人幫忙,一定要自己來。這時,作家長的如果隨便去干涉勢必遭到反抗。相反,等到小英主動需要幫助的時候再加以引導(dǎo),效果就會好得多。
2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他還做不到的事
要強逼著一個2歲的孩子寫字,孩子就可能會反抗。但這反抗不是因為他不肯聽大人的話,而是因為他辦不到。
3不要貿(mào)然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人人都不喜歡別人打岔,孩子也一樣。如果大人想催孩子上床,必須在關(guān)掉一個有趣的電視節(jié)目以前,給孩子幾分鐘準備的時間。父母不應(yīng)該說:“時間到了,電視馬上要關(guān)掉,你立刻上床睡覺去。”而應(yīng)該說:“上床的時間快到了,我們看完這個節(jié)目就要把電視關(guān)掉。”
4不要憑權(quán)威強迫孩子聽話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什么道理,因此要求孩子做事時不習(xí)慣跟他講理由。但這樣長期用“高壓”手段強迫孩子聽話,制止孩子的反抗行為,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膽小、害羞、不求上講、不敢冒險或創(chuàng)新的人。
5交待孩子做事時必須簡單明了,不要對孩子提出過于復(fù)雜的要求
對孩子的要求太多太復(fù)雜,孩子就會因無法把握而反抗。小明的媽媽帶小明去朋友家做客時說了十條他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小明記不住,也無法遵守。如果每次只提一兩條,分開幾次來提,效果就會好得多。
6不要失信于孩子
成人總是要孩子守信用,自己卻常常失信于孩子。答應(yīng)要陪孩子玩,答應(yīng)要買給孩子的東西,都忘記了(可以說是給成人認為更重要的事代替了)。父母這樣做等于告訴孩子:你的事沒有我的事重要,你這個人也沒有我的朋友重要。孩子怎么會不提出抗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