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常想起伊羅生

        2001-04-29 00:00:00
        百年潮 2001年8期

        我常想起伊羅生,想起他的夫人姚白森。伊羅生的本名是哈羅德·R·伊薩克斯。伊羅生是卅年代在上海時,茅盾先生為他取的中國名字。伊羅生1910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姚白森是伊羅生夫人薇奧拉·R·伊薩克斯的中國名字。伊羅生夫婦于1980年訪華時,我曾接待與陪同過他們,1984年姚白森再次訪華,我們又見過面。

        伊羅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上海以及1935年回國后,參予過許多與中國人民有益的革命與文化活動,可是在一些文化界人士中也留下一些問號。

        不見不知道,認識伊羅生以后,我對他與他夫人有些了解,分別后,不時想起我們相處的日子。也有朋友向我詢問伊羅生是怎樣的人,現就我所知寫些情況,懷念與悼念伊羅生,并告訴關心他們的人。

        伊羅生于1910年出生于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肄業(yè),1928年擔任《紐約時報》記者。1930伊羅生來我國,任上海英文報紙《上海大美晚報》與《大陸報》的記者與編輯。1931年,他沿長江上溯,深入四川、西康等地旅行,目睹當年長江大水災的慘狀與四川軍閥對人民大眾反動與黑暗的統(tǒng)治。這年2月7日,中國五位年輕的革命作家柔石、胡也頻、殷夫、馮鏗、李偉森,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國民黨反動派仍以全部力量鎮(zhèn)壓國內革命,對日本侵略者則采取不抵抗政策。這些情況,使伊羅生震驚與憤慨。伊羅生在上海接觸許多進步人士與共產黨員,其中包括宋慶齡、魯迅、茅盾、史沫特萊與胡志明等人,他們經常聚會,議論當時形勢。經史沫特萊幫助與介紹,伊羅生于1932年1月13日創(chuàng)刊《中國論壇》(ChinaForum)半月刊??锏闹饕獌热菔墙榻B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與進步的文藝作品。為紀念五位年輕的革命作家遇難,在創(chuàng)刊號上以整版的篇幅報道了他們被捕與犧牲的經過,同時發(fā)表他們的照片與共產國際、著名學者作家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怒抗議與強烈譴責。

        《中國論壇》第二期刊登胡也頻的小說《同居》,此后還發(fā)表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與殷夫的詩《血家》?!吨袊搲吩?932年\"一·二八上??箲?zhàn)時雖然出版不能按時,仍出版三十九期,于1934年1月13日停刊。最后十六期,用中英兩種文字合編。姚白森是伊羅生在美國時的情人,伊羅生久留中國,她于1932年自美國乘船漂流半個月來上海尋找伊羅生,婚后姚在北平任中學英語教師。

        伊羅生敢說敢干在政治上很活躍。1932年12月7日,宋慶齡、蔡元培、楊銓(楊杏佛)、黎照寰、林語堂等發(fā)表宣言,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籌備委員會,臨時執(zhí)委主席為宋慶齡、蔡元培任副主席、楊杏佛為總干事,主持日常工作。1933年1月7日,民權保障大同盟成立上海分會,執(zhí)行委員會九人,是宋慶齡、蔡元培、魯迅、楊杏佛、林語堂、鄒韜奮、陳影和、胡愈之與伊羅生。開會研究工作,通常是總盟臨時執(zhí)委與上海分會執(zhí)委聯席舉行。1933年3月18日上海分會執(zhí)委改選后,總會的執(zhí)委改為七人。這七個人是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林語堂、鄒韜奮、胡愈之與伊羅生,從此伊羅生不再擔任上海分會的執(zhí)委、而與宋慶齡等人接觸更多。

        民權保障大同盟籌備伊始,即進行革命活動,1932年2月17日開展營救北京的許德珩教授與愛國學生;8月營救泛太平洋工會秘書處上海辦事處的秘書牛蘭夫婦;1933年1月16日成立營救陳獨秀與彭述之的委員會并開展活動;接著,陸續(xù)不斷營救其他共產黨人與進步人士和愛國學生,如營救羅登賢、余文化、廖承志、陳賡、丁玲、潘梓年、黃君平等等。

        1933年1月,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上臺,對內獨裁,殘酷鎮(zhèn)壓進步力量,對外實行侵略擴張,國民黨反動派大為叫好,并以德國法西斯為師。5月3日,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魯迅到德國駐華領事館向副領事遞交抗戰(zhàn)書。宋慶齡著文《譴責對德國進步人士與猶太人民的迫害》。魯迅還寫《華德納粹優(yōu)劣論》、《華德焚書異同論》等一系列雜文。

        1933年2月17日,英國作家蕭伯納到上海逗留一日,宋慶齡出面接待,出席宴會與參加拍照的有宋慶齡、蔡元培、魯迅、林語堂、史沫特萊、伊羅生等。

        民權保障大同盟成立半年,進行革命斗爭近二十次,矛頭對準國民黨反動派,震動國內外。不久楊杏佛被暗殺,沈醉在《楊杏佛、史量才被暗殺經過》一文中說:\"蔣介石當時決定暗殺楊杏佛,最主要的原因是要以此威嚇宋慶齡先生\"。在楊杏佛被暗殺后,林語堂不再公開活動,還有人離開上海流亡國外,同盟停止活動。但在伊羅生主編的《中國論壇》上發(fā)表《為楊銓被害而發(fā)表的聲明》,聲明中說:\"我們非但沒有被壓倒,楊銓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價反而使我們更堅決地斗爭下去,再接再厲,直到我們達到我們應達到的目的。殺害楊銓的劊子手們要明白,政治罪行必然會給他們帶來應得的懲罰。\"這篇聲明真是義正詞嚴,理直氣壯。

        宋慶齡在闡述\"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任務時說:\"不是革命在中國勝利,就是帝國主義征服和瓜分中國。別的道路是沒有的。我相信中國人民的最后勝利,所以我相信革命一定會建立自己的權利,建立中國的統(tǒng)一、獨立和完整,以及人民自治的權利。我以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就是推動我們達到這個目標的工具之一。\"\"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通過同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保護和營救了大批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反蔣愛國民主人士,為革命事業(yè)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宋慶齡說的真誠而感人。

        為了介紹中國文學革命的情況和發(fā)展,把中國革命作家的作品介紹到西方去,1934年春夏,伊羅生約請魯迅和茅盾共同編選從1918年到1933年的中國現代短篇小說,最初取的書名是《中國被窒息的聲音》。后來,他又從魯迅的一篇演講中吸取靈感,將書名改為《草鞋腳》,征得魯迅同意,魯迅并為此書用墨筆題寫了《草鞋腳》三個中文字。不知道為什么,出版這本書的封面上沒見到這三個字,卻印有魯迅的手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著名的詩。書的卷首還刊有魯迅親筆題字\"1934年3月25日上海\"的照片。3月25日,就是魯迅\"夜招知味觀來寓沿饌,為伊羅生夫婦餞行\(zhòng)"的日子,書前還印有1933年2月11日出版的《中國論壇》上刊登的魯迅在北平《再論第三種人》的講話。講話的大意是說有些作家,自命為\"第三種人\",要超然于斗爭之外,實際上他們的立場與\"為文藝而文藝\"者相同。這些人,先前曾用皮鞋踏進中國的文藝園址里去,卻又想牢牢坐定,拒絕那些穿著破爛的草鞋的人踏進去。這就是《草鞋腳》的由來。

        《草鞋腳》1934年開始編集,1935年編輯與翻譯完畢。伊羅生在《草鞋腳》的序文中曾特別提出,\"當我的妻子維奧拉和我從上海遷居到北京,在那里我們把完成收集和翻譯中國小說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序言也是伊羅生征得魯迅與茅盾同意的。由于美國政治環(huán)境惡劣,至1974年才由倫敦哈拉普公司出版。此書為當時最早出版的中國進步的現代短篇小說集?!恫菪_》最初選集的作品有二十七篇:

        關于農村生活的:

        1973年4月,伊羅生寫的\"引言\"中,指出:\"編輯目的在于介紹并說明當時剛剛進行了十五年的中國文學革命的發(fā)展情況。這些短篇小說是在魯迅和茅盾的指導與商議之下編選出來的:魯迅就是這場革命的締造者和主要的創(chuàng)作家之一;茅盾則是他的年輕的朋友和同事,在當時被認為是作家當中僅次于魯迅本人的最重要的作家。編選的意圖,是想通過一些實例來探索中國新文學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從人道主義或是浪漫主義的影響開始,到了后來則在那些年代里席卷全國的重大事件的壓力之下,帶上了強烈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

        在書前印有《作者介紹》。最先是魯迅,還發(fā)表了郭沫若、郁達夫、葉紹鈞、丁玲、蔣光慈、適夷、胡也頻、柔石、茅盾、丁九(應修人)、王統(tǒng)照、夏征農、東平、何谷天、殷夫等十五個人的傳記。其中茅盾和魯迅的\"自傳\",是《草鞋腳》出版時方發(fā)現的,魯迅、茅盾、葉紹鈞、王統(tǒng)照、夏征農、何谷天等人的傳記,都是根據他們本人在1934年提供的自傳材料寫成的。至于丁玲的傳記,則是采用樓適夷寫的《修人活在我的心中》,譯文載1933年6月19日《中國論壇》。

        《草鞋腳》出版時選擇了十六位作家的二十五篇作品,集子雖名為小說集,但其中有郭沫若的三幕劇《卓文君》和殷夫的詩《血子》。集子的目次是按作品發(fā)表的年代先后排列的,它們是:

        魯迅:《狂人日記》(1918年)

        魯迅:《藥》(1919年)

        魯迅:《孔乙己》(1919年)

        魯迅:《風波》(1920年)

        郭沫若:《卓文君》(三幕劇,節(jié)譯)(1923年)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1923年)

        葉紹鈞:《潘先生在難中》(1924年)

        魯迅:《傷逝》(1925年)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1927年)

        蔣光慈:《阿三》(1929年)

        適夷:《鹽場》(1929年)

        胡也頻:《同居》(1930年)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1930年)

        茅盾:《喜劇》(1931年)

        丁玲:《某夜》(1931年)

        丁九:《金寶塔銀寶塔》(1932年)

        茅盾:《春蠶》(1932年)

        茅盾:《秋收》(1932年)

        葉紹鈞:《我收了三五斗》(1933年)

        王統(tǒng)照:《五十元》(1933年)

        征農:《禾場上》(1933年)

        東平:《通信員》(1933年)

        何谷天:《雪地》(1933年)

        適夷:《死》(1933年)

        殷夫:《血字》(1933年)

        全書后面附有茅盾編寫的《中國左翼文藝定期刊編目》,其中對《太陽》、《文化批判》、《創(chuàng)造月刊》、《奔流》、《萌芽》、《拓荒者》、《巴爾底山》、《前哨》、《文學導報》、《北斗》、《十字街頭》、《文學月報》、《文藝》、《春光》、《詩歌》、《文學雜志》、《文藝月報》、《科學新聞》、《文藝新聞》、《榴華》等刊物作了介紹,魯迅還在后面補寫了一條廈門出版的文藝刊物《鷺華》。

        《草鞋腳》終選作品與初選作品有所變動,許多是與魯迅、茅盾寫信反復與認真商量而后決定的。出版前,伊羅生個人作主修改與增加的是少數也是好作品,不是次品。伊羅生贈我的《草鞋腳》我轉贈有用的人了,一時無法確切查對,但我認為伊羅生所作的改變尊重魯迅與茅盾的,如下列這封信中提的意見在《草鞋腳》中一般是實現了的。

        \"伊羅森先生:

        來信收到了。關于小說集選材的問題,我們的意見如下:

        Ⅰ、蔣光慈的《短褲黨》寫得并不好,他是將當時的革命人物歪曲了的;我們以為若要選他的作品,則不如選他的短篇小說,比較好些。至于選什么短篇,請您自己酌定罷。

        Ⅱ、龔冰廬的《炭礦夫》,我們也覺得不好;倒是適夷的《鹽場》好。這一篇,我們已經介紹給您。

        Ⅲ、由一九三○年至今的左翼文學作品,我們也以為應該多介紹些新進作家;如何谷天的《雪地》及沙汀、草明女士、歐陽山、張?zhí)煲碇T人的作品,我們希望仍舊保留原議。

        再者,茅盾以為他的作品已經占據了不少篇幅,所以他提議,將他的《秋收》去掉,只存《春蠶》和《喜劇》。

        除此以外,我們對于來信的意見,都贊成。

        我們問候姚女士和您的好!

        茅盾

        魯迅七月十四日\"

        八月二十二日,茅盾與魯迅給伊羅生的信中又說:\"我們覺得像這本《草鞋腳》那樣的中國小說集,在西方還不曾有過。中國的革命文學青年對于您這有意義的工作,一定是很感謝的。\"這說明茅盾與魯迅對《草鞋腳》的編輯是重視與滿意的,一直到《草鞋腳》出版,我未見茅盾有不同意見。

        茅盾逝世后,草明在《疼悼茅盾同志》一文中說:\"1934年茅盾先生和魯迅先生把一批年輕人的作品介紹給美國友人伊羅生(美國刊物《草鞋腳》的主編)。象這樣的事情,我們這批被推薦的人本身并不知道,我們的老前輩,對于推動我國進步的新文化事業(yè),以及為把中國的進步的新文化力量與國際上的進步文化力量接聯起來,做了多少曲折的、艱苦的工作啊!\"

        八十年代,有文藝前輩說《草鞋腳》最后的定稿表現出他的\"托派\"思想,我認為很難站住腳跟。關于伊羅生與托派的關系,本文以后再談。

        為編譯與出版《草鞋腳》,魯迅與茅盾通信多次,交往也頻繁。魯迅日記中的伊賽克、伊生、羅生與書信中的伊羅森、伊先生等名字,都是指的伊羅生。魯迅、茅盾寫給伊羅生的信,有時署真名,有時用英文名字的拼音的簡寫L.S.與M.D.,有時魯迅用L.-S.或L.:這大約是為迷惑國民黨反動派而采用的吧。

        以上情況,在我接待伊羅生時并不完全知道,是在接待時閑聊與后來看些資料,主要是閱讀《上海社會科學》對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情況的介紹,與戈寶權同志贈我的他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內部文獻資料刊物上《魯迅、茅盾、關于英譯〈草鞋腳〉書信與資料手稿》和《談在美國新發(fā)表的魯迅和茅盾的手稿》得知的。

        抗戰(zhàn)期間,伊羅生作為美國記者來過中國,與舊友沒有聯系。1980年訪日時,他寫信給當時任副委員長的宋慶齡。

        宋慶齡通過主管部門,建議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邀請伊羅生訪華作協(xié),立即接受任務發(fā)出邀請。伊羅生于12月13日--26日在華訪問13日,由作協(xié)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主任與翻譯何濱陪同,在上海訪問時外委會處長范保慈也參加陪同。伊羅生訪華主要是訪問故人看舊地,了解現在中國舊友與文化藝術界的情況及對他的看法,對一般參觀游覽與文娛活動興趣不大。

        伊羅生在北京期間住北京飯店,宋慶齡曾會見并設家宴招待伊羅生夫婦,還曾送點心給他們。作協(xié)副主席丁玲也宴請了他們。作協(xié)副主席馮牧向伊羅生介紹中國當前文學與創(chuàng)作情況。戈寶權與唐韜就魯迅日記注釋工作的一些疑問,與伊羅生交換意見。伊夫婦分別拜會了茅盾、丁玲、陳翰笙、劉繼尊等老朋友。另外,伊羅生夫婦還同周海嬰,諶容等進行了座談。伊羅生夫婦在北京參觀,游覽了他們1934-1935年在北京生活、工作和經常去游玩的地方,如大雅寶胡同一號舊居,鼓樓原河北男子高中舊址、天壇、北海、臥佛寺、北大圖書館等地。

        伊羅生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的殘余會不會卷土重來,中國有無寫作自由,中國有無民主,\"四化\"能否實現等等。他與人交談反復議論這些問題,大家都向他盡可能地作了肯定的回答。伊羅生與老友交談,時間較長,談得較細較深,而且親切有趣。

        10月15日下午,伊羅生看望茅盾,老朋友見面,握手讓坐后,伊羅生說我忘記了中語,茅盾說我忘了英文。伊說以前在魯迅家談話,都是您翻譯的,您譯得很好。茅說可以聽懂您的話,現在不行了。伊說您現在還可以說,說著說著兩個人有時也就說些英語了。茅盾說1921年共產黨建立以前,我是馬克思主義小組成員之一,建黨后我是黨員。1927年北伐我作為國民黨左派去廣東開會,同時作毛澤東的秘書,住在毛澤東家里。中山艦事件后我才回上海,毛澤東也不再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了。在漢口,我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政治教官,這個黨校后來改為黃浦軍校。汪精衛(wèi)任國民黨政府主席,我任《民國日報》主編,\"4.12\"蔣介石叛變,接著汪精衛(wèi)也叛變,我自漢口出來。伊羅生說1926年3月24日中山艦事件,毛澤東是主張反擊的,你們共產黨說陳獨秀右傾。茅盾說蔣介石通緝我,我不能公開露面,這時候開始寫小說,《追求》、《動搖》、《幻滅》就是這時候寫的。伊羅生說我都看過,請你說說建國以后的事。茅盾說1949年,我先在大連,后去沈陽,北京解放后進北京了。本來內部決定郭沫若任科學院院長兼文化部長,有人說郭兼太多,想讓張東蓀搞科學院,黨組織認為張不合適,就讓郭沫若搞科學院,我當文化部長。1949年到1964年我在文化部搞了15年不搞了,許多事應敷不了,就又當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了。伊問\"有一段時間聽不到您的消息?\"茅答:\"我有時去外地,也出過幾次國。不當文化部長,不出國了。\"伊問\"文革十年,趕你出北京沒有?軟禁你沒有?\"茅答:\"文革中,我沒受什么沖擊,周總理保護我。\"伊問:\"怎么保護?\"茅答:\"紅衛(wèi)兵來了,周總理打電話,叫他們走!那時我住東四頭條,我只讀書,什么也不寫。\"伊說:\"你是繼魯迅以后最偉大的作家,不寫作品,不可理解。\"茅盾說:\"那時候的事當時不能寫,寫別的也沒心思。我除了與少數極要好的朋友,偶然走動走動,那里也不去,明哲保身。\"伊說:\"我1975-76年給你寫《草鞋腳》,都被退回來,說地址不詳,我們很為你擔心。\"茅說:\"我每月仍領400多元工資,我沒有進牛棚。\"伊問:\"你可曾被弄下鄉(xiāng)勞動?\"茅說:\"沒有\(zhòng)"。伊問:\"你對中國流血犧牲建立新中國,后來發(fā)動文化大革命,\"四人幫\"上臺、有什么體會?\"茅說:\"開始只知道有幾個人被關起來,兩派武斗死人。\"伊說:\"是反革命么?\"茅說:\"當初知道是毛主席發(fā)動的,搞過火了。發(fā)動是為防止黨內出修正主義路線,但后來想想何必用這樣的辦法。紅衛(wèi)兵在上海沖擊中共上海市委,揪斗上海市委的負責人。毛主席支持紅衛(wèi)兵,也戴紅衛(wèi)兵的紅袖章。這些怎么寫,我不寫,通統(tǒng)不寫。曹禺沒有被抓起來,他也不寫?,F在我寫回憶錄,從年輕時寫起,寫到解放為止。解放后不寫,以后有時間再繼續(xù)寫。\"接著又說了寫作自由與如何防止\"文革\"不再發(fā)生。兩個老朋友自由的歡暢的交談,足足談了半天。

        我與何濱靜靜地諦聽他們交談,何濱也不用翻譯。茅盾是我在延安魯藝學習時的老師,他講《市民文學》時,我當班長。每次他講課我都去東山他住的窯洞接他,因為他講課文學系時,還有許多人來旁聽,每次講課的地方不固定,課畢我送他回東山。這次見面我一句話沒有說。聽他們講話,我知道許多以前不知道的與不記得的事,感到有益、親切與有趣。

        伊羅生在北京的參觀訪問是很高興的,在從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我和伊羅生坐在機艙的第一排,陽光通過玻璃窗照在我們身上,光亮而舒適。我們從書報袋里拿一本報刊翻閱,突然伊羅生\"唏\"一聲,我看他的眉頭也皺起了。我想這是怎么回事,伊羅生把他手里的雜志拿給姚白森看,伊羅生又\"唏\"起來。何濱問\"有什么事?\"姚白森說這張照片上沒有他,何濱看了照片說\"為什么?\"我見過這張照片,這是1933年英國作家蕭伯納訪華時在宋慶齡處拍攝的照片。伊羅生說:\"照片上沒有我與林語堂,他們把我和林語堂一樣看待,把我們兩個人從照片上挖掉了。\"本文登載的照片有伊羅生,站在中間后排沒有拍出下巴的就是伊羅生,在伊羅生右邊著黑色長袍的是林語堂,其他幾位大家都是熟悉的。我拿過雜志看,是外文出版局《中國文學》雜志英文版第10期發(fā)表的照片。該刊發(fā)表一篇S.金麥農寫的關于艾格尼斯·史沫特萊的文章,附有1933年在上海歡迎蕭伯納在宋慶齡府上花園拍的這張照片。伊羅生知道林語堂與國民黨關系較密切,把他與林的照片去掉,是把他與林都當作\"不友好、不存在的人\",伊羅生問我這張照片的修改人是誰,為什么要這樣作。他愿意得到這張照片與這張照片原來的底版。伊羅生還說他對這種作法感到萬分詫異,他希望我們?yōu)樗{查清楚這件事,以便把問題搞清楚。伊羅生最后補充說,當然我對作協(xié)這次邀請,能夠重訪中國,是感到萬分榮幸的。

        我說經過\"文化大革命\",有些事大家不清楚,也難以想象,我說不清楚這個照片的來源,我回北京以后可以問尋,您如果有當年的照片,交給我們,我們還可以發(fā)表。

        來上海機場迎接伊羅生的是精通英語的詩人王辛笛與上海作協(xié)辦公室的\"上海通\"精明能干的徐鈐同志。我悄悄將伊羅生在機場上看到照片的事告訴徐鈐,請他關照宋慶齡故居、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等地千萬不要懸掛修改過的當年接待蕭伯納的照片。我們日程上安排的主要是參觀這些地方,以及伊羅生夫婦居住與活動過的地方。徐鈐說您放心,安排你們住下,我立刻與這些單位聯系。想不到,住下后,伊羅生忽然提出明天就參觀魯迅紀念館,我擔心這么快去,會不會發(fā)生問題。徐鈐又說\"您放心,在上海有什么事?您盡管吩咐好了。\"

        參觀時,我們邊走邊議,何濱有時還走在伊羅生前邊注意這張照片,可是,忽然姚白森用手臂碰了一下伊羅生,指給他看頭上掛的照片。這張放大的照片清清楚楚,是當時的原照,讓大家特別高興的是伊羅生站的地位較好,面目完全顯示出來了。當年參予拍照的人全有,伊羅生微微笑了,這是他少有的微笑。姚白森也笑了。他夫婦站在照片前很久,看照片思往事,伊羅生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中國文學》發(fā)表修改的照片?\"我沒再回答。魯迅紀念館的同志說,您看照片嗎?我們可以復制給您,伊羅生與姚白森都說我們有,不需要,謝謝。本來,這里懸掛的是本文這張照片,紀念館的同志在徐鈐提出以后,連夜加班,尋找并放大這張舊照,并加鏡框掛在這里。伊羅生看著高興,當然不知內情。

        魯迅紀念館的同志,接著向伊羅生介紹《上海社會科學》上發(fā)表的《關系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成立與活動》的文章,文中有廿一處介紹伊羅生在上海從事革命與革命文化活動的業(yè)績,伊羅生立即拉姚白森坐在沙發(fā)上閱讀。這也使我感到驚喜,站在中間觀看。

        伊羅生越看越有趣,不時與姚白森交談。伊羅生放心了,中國沒有歧視他。但對文章中附印的這張照片的文字說明沒有寫他的名字提了意見。伊認為這件事不可能是中國人干的,他分析判斷是史沫特萊干的。伊對史有看法。為此事,伊羅生分別給宋慶齡、茅盾、作協(xié)都寫了信,希望能調查此事并給他答復。

        伊羅生的表現卻在我們心中引起疑問,他為什么說《中國文學》把他與林語堂一樣看待,又說這件事是史沫特萊干的,他個別告訴我們說,當年史沫特萊說他是托派。何濱心直口快地問伊羅生:\"你是不是托派?\"伊說:\"我不是。\"伊回答得從容自然。我就沒有阻攔何濱。何濱又問:\"你以前在上海是不是共產黨員?\"伊說:\"不是。\"何濱又問:\"那你是什么黨派?\"伊羅生稍微思考,姚白森說:\"他是美國最好!\"這兩位共同生活幾十年的老人,感情深厚,互相理解,姚白森平時不多說話,在伊羅生欲言難言或不知如何回答時,姚立即替他說出他心里的話。伊羅生說:\"我最恨別人說我是托派。\"原來如此,說伊羅生是托派的人是有的,首先是中國托派的\"老人\"王西凡,他在《雙山回憶錄》中說:\"伊羅生,原來同情斯大林主義,辦一份英文雜志,態(tài)度很左傾,因為中共要他寫文章攻擊陳獨秀,并且供給他一些虛擬的材料,要他誣蔑中國托派,使他發(fā)生了反感,竟逼他變成了托派,他結束了雜志,自己擇居當時的北平,雇傭劉仁靜作他的翻譯……從事于比較積極的反對派的活動。\"王西凡的的《雙山回憶錄》是憑\"記憶\"寫的,沒有檔案資料。他在《雙山回憶錄》中寫王實味是托派,后寫文章又說王實味不是托派,他說伊羅生被\"逼\"\"變成了托派\"顯然是勉強說的。人的行動是主觀因素決定的,伊羅生這樣有個性的人,他什么黨派沒有參加,怕誰逼呢。某文藝前輩回憶錄中引用王西凡上述說法后,說伊羅生編輯出版《草鞋腳》表現出他的托派思想,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伊羅生夫婦在龍華公墓時,向墓地的負責人詳細詢問了胡也頻、柔石、馮鏗、殷夫、李偉森等烈士尸體的發(fā)現、墓地修建等情況。那天陰雨綿綿,天氣陰冷,伊夫婦在烈士墓前站立很久,向為革命而獻身的烈士表示默悼,表現對這些革命烈士的崇敬心情。伊羅生注視著一排排被雨水沖洗得干干凈凈的烈士墓,\"唏唏\"地說\"犧牲太大了\"、\"犧牲太大了\",我說\"沒有這么大的犧牲,就沒有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今天!\"伊羅生不大同意,他說:\"為什么要犧牲這么多人呢?\"我說:\"五烈士與許多烈士是國民黨殺害的,你知道國民黨是寧肯錯殺一百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共產黨人,后來的烈士是繼續(xù)他們的遺志與國民黨斗爭與作戰(zhàn)犧牲的。\"伊羅生不開腔了,但\"唏\"聲不止,還\"噓\"起來,說\"犧牲太大了!\"忽然他提出來要去看看國民黨的龍華司令部舊址,那是當年國民黨關押與殺害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地方,是人間地獄。徐鈐說那里現在改為工廠,看不到舊貌了。伊羅生還想去看,他說:\"以前我去過那里,兩扇大黑鐵門關著,軍人持槍站在門外,嚇死人的\"。次日,我們去了,原龍華司令部的大門仍然很大,改為普通的兩扇門,我們站在對面馬路區(qū)看看進進出出的神采奕奕的工人與門內的車間,陽光普照,完全是普通的工廠,伊羅生說不進去了。

        又一次聊天,何濱問伊羅生。\"你編《中國論壇》是誰的主意?\"我想不到,伊羅生說:\"是共產國際\",何濱說:\"你不是黨員,怎么能為共產國際編雜志?\"伊羅生說:\"是史沫特萊介紹的。\"何濱問的都是我與大家不知道的事,伊羅生又樂意回答,我沒阻攔何濱提問。何濱接著問\"你編雜志的經費是那里來的?\"伊說:\"是共產國際給的。\"何濱打破砂鍋問到底,又說:\"那你為什么對史沫特萊印象不好?\"伊羅生說\"斯大林統(tǒng)治時殺害成千上萬的無辜者,史沫特萊要我寫文章稱頌斯大林,我們意見不同,我就不編《中國論壇》了。\"伊羅生說后來他去北京與姚白森共同生活,繼續(xù)編輯與翻譯《草鞋腳》,并被托派\"老人\"劉仁靜雇傭,為他翻譯劉仁靜的作品與托派的著作、文件。伊羅生強調說我們只是雇傭關系。

        伊羅生對中國與中國革命,對他的老朋友與工作及生活過的地方,是有感情的,但由于他是\"美國最好\",又長期和我黨沒有聯系,加之一些復雜的歷史背景與原因,他對中國有些事情不理解,甚至誤解。他不贊同我國進行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但是伊羅生是位有個性有見解的人,他在中國進行革命活動與進步文藝活動,完全出于自愿,且是有危險的,他與受美國政府派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美國的利益作過一些有益與中國人民的事業(yè)的朋友是不同的,我對伊羅生記憶特深的地方在這里,伊羅生是坦率的,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伊羅生就是伊羅生,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1984年春天的一天中午,我忽然接到姚白森的電話,她說她已到北京,到今天才找到我,因為我這時調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住處與電話都改變了,使他很難尋找。她是應中國記協(xié)與《中國日報》的邀請來華訪問,同時,被邀請的都是三十年代與四十年代在中國采訪并作報道,對中國有感情與關懷中國的記者、編輯,一行十九人。伊羅生因為身體狀況沒有成行,但他很高興姚白森能夠再來。姚白森說昨天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接見他們(見照片),今天晚上黃華請他們晚宴,她希望今天下午與我見面,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我說當然是我去看您。下午,我與妻子黃懿芬去看她時,她在北京飯店大門內迎接我們。姚白森高興地說:\"哈哈,我們又見面了。\"我向她介紹妻子后,她摟著黃懿芬與她貼面。姚白森對鄧小平的接見與講話,非常滿意。

        姚白森說他們上次訪華后,伊羅生寫了一本題為《重逢在中國》的書,這本書在她來華前一個星期才出版,非常幸運,她不想寄來,她要親自把書帶來,親自交給朋友,她覺得這是她的責任。姚白森還說丁玲、茅盾很少寫他們自己,伊羅生把他們寫出來,介紹給美國是很有意義的。姚白森說著從手袋里拿出贈我的書,書里有很多照片,包括他們夫婦三十年代在中國特別是她在北京教書時的照片??匆粡堈掌?,她就講一些當時有關的生活情況,書中也有許多八十年訪華時的照片,她白森說書中寫了黎辛,很遺憾沒有她或她夫婦與黎辛的照片。姚白森特別喜歡書的封面,因為封面上印著三十年代,她與伊羅生在中國結婚的照片。

        姚白森還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普通小瓷湯匙,她說這是她三十年代在北京使用過的,這種湯匙是民間用的粗瓷,湯匙底上畫著一只紅公雞,雄糾糾啼明的紅公雞。她現在還保留有6、7支。她還保留幾個中國民間的樸素而優(yōu)美的小菜碟,每逢做中國菜時就拿出來使用。她很喜歡這種大眾化的瓷匙與碟,但她在北京苦找不到,問我是否現在不生產了。我說這種瓷器我幼時見過,現在北京大概沒有了,我愿找到贈您。姚白森笑了,說:\"我希望如此?\"我說如果這次找不到,以后我去偏僻的小縣城,一定注意尋找??墒?,十幾年過去了,這種樸素而優(yōu)美的大眾化瓷匙與瓷碟再也沒有見到。

        想不到,1986年姚白森寄給\"親愛的黎辛\"一封短信,報告給我一個\"惡訊\",伊羅生于1986年10月18日病逝了。我為這個意外的信息感到悲痛,我不能忘記伊羅生!我深深想起這位對中國人民解放與革命事業(yè)作過許多有益工作的人,我常常想起伊羅生與姚白森夫婦的幸福與獨特婚姻生活。我還要繼續(xù)為姚白森尋找她喜歡的瓷湯瓷碟!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亚洲综合新区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品野战|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男的和女的打扑克的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网| 97伦伦午夜电影理伦片|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av| 久久6国产|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了| 亚洲免费不卡av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 一本久道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熟妇搡bbbb搡bbbb搡|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久久午夜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 免费观看mv大片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在线| 人妻风韵犹存av中文字幕| 中出高潮了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欧美|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狼人激情综合影院| 91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奇米影视777撸吧|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