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文
30出頭的李女士自從迷上彩票后,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回家“鉆研”數(shù)字的排列組合。在她家中,墻上掛的全是每期彩票中獎號碼,桌上也是一疊疊的投注單。如果連著幾次沒中獎,她就會請幾天假,整天泡在家里研究為什么沒有中獎,一連幾天都會因此萎靡不振,吃不香睡不著。家里人沒有辦法,只好送她去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診治。經(jīng)醫(yī)生檢查,認定她已經(jīng)買彩票上了癮,呈現(xiàn)出病癥的狀態(tài),需要進一步入院做系統(tǒng)治療。
如今,全國上下購買彩票(體彩、福彩)的熱潮方興未艾。在這股潮流中,有湊熱鬧,抱一顆平常心購買彩票者,也有追求一夕暴富的超快感的“職業(yè)彩民”。
經(jīng)濟學理論認為,當一個人的經(jīng)濟收入比較低的時候,他參與電腦彩票消費時更關心結果,即是否中獎,這便是風險回避效用;當一個人的收入達到相當?shù)乃綍r,他更關心參與彩票消費時的冒險滿足程度,即參與購買彩票時得到的心理滿足,這是冒險消費效用;當一個人的收入達到更高水平時,他便會進行實業(yè)投資,而不再參與彩票消費。因此,只有兩種人不會買彩票:赤貧和巨富。
博彩中運氣成分居多,會挑起更多公眾的投機心理,靠運氣獲得巨大財富的畢竟只是少數(shù),而憑運氣得到的回報不能稱之為成熟的投資。彩票消費能更多地折射出入的賭博心理。心理學家認為,彩民買彩票上癮的原因不難理解。首先,所有的具有不確定性的利益和好處都會引起人們癡迷的行為。在買了彩票之后,盡管自己從來沒有中過獎,但只要看到或聽到有人中了獎,就會強化自己的購買欲望。其次,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喜歡做一件事情,但是他不能完全控制它的發(fā)生,也無法預測其結果如何,那么他更容易形成一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追求行為。
在買彩票的過程中,人們普遍存在著一個錯覺,那就是“我可能會中獎”或“我肯定能中獎”。但從客觀上來說,這個概率是很小的。舉個例子,有人測算,某種彩票的規(guī)則是在1~30中選取7個號碼和一個特別,號碼,選7中7為一等獎,而所選取的7個號碼一個也沒有中的機會是12.0%,比中3個號碼的概率還小。中一個和兩個號碼的概率均為34.7%,中3個號碼的概率是15.2%,這種規(guī)則就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錯覺:我買的彩票差不多每次都能中上1~3個號碼,我中了3個號碼了,離七等獎不遠了,下次再買的話離六等獎、五等獎也就不遠了。
心理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當人們對一件事情的發(fā)生或不發(fā)生的概率做出估計時,往往“靠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并且“靠近”的程度還與此人個性的成熟和健康程度有關。即性格越不成熟,所做的估計越是偏離客觀規(guī)律。如買彩票中獎的幾率很低,卻總認為會中獎。如果一個人的性格不夠成熟、健康,其做出期待的估計就有可能過于偏頗,就有可能產(chǎn)生對這個期待的“超價觀念”,將對自己有利的結果給以堅決的肯定,但這個觀念往往是與客觀現(xiàn)實不符的,這就是心理錯覺。
有關專家認為,彩票熱反映了中國人比較普遍的一種求富心理。如果將彩票作為一種文化娛樂未嘗不可;但如果花很多錢,希望越高,可能受挫折越多。而當這種挫折心理一再重復的時候,就很容易誘發(fā)心理失衡,乃至心理、行為異常。因此,人們在購買彩票時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要有科學的認識,因為一般搖獎時搖出的數(shù)字是無規(guī)律可循的。對于彩票,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要以平常心對待“彩票熱”。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