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躍 靖艾屏
市場不相信謊言,但市場相信產品,產品可以折射出有關企業(yè)的興衰成敗。過硬的產品出自過硬的企業(yè),反之亦然,過硬的企業(yè)生產過硬的產品——
壓力下的新生
編者按:在過去的第2000年里,中國的汽車市場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但值得慶幸的是,像一汽-大眾、大海大眾、神龍富康、上海通用等支柱型企業(yè)已經支起了中國汽車業(yè)的主流天下,他們的興衰,勢必牽動眾多人的心,由此,本刊將從即日起,對這些知名企業(yè)一年來的情況進行回顧,由此透視出中國汽車業(yè)的未來。
1996年是一汽-大眾這個年輕汽車制造廠的一個歷史轉折。
這一年,歷經4年多的大規(guī)模建設,15萬輛轎車項目全面建成,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按照15萬輛經濟規(guī)模建成的轎車基地。
這一年也是一汽-大眾最難受的一年,因為全部工程投資近百億,大部分都是貸款,建成之日,就是還貸之時。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是,1996年7月10日發(fā)動機車間建成是一汽15萬輛轎車項目全面建成的標志,同年9月通過了國家審計署的工程項目審計,但遲至1997年8月19日才通過國家的正式驗收,目的就是延遲一年還貸。早一年驗收可以取得政治上的收獲,遲一年驗收可以緩解經濟上的壓力。棄名而取利,可見當時的壓力之大。確實,從1990年中德雙方簽訂一汽-大眾的合資合同,1991年正式開工,1994年開始小批量組裝整車銷售,到1996年全面建成。項目建成,但市場并沒有出現原先計劃中的大規(guī)模轎車消費熱潮。市場很小,開工不足,剛剛出生的嬰兒便面臨市場風雨的洗禮。雪上加霜的是,德國的一家媒體也傳出悲觀的消息,德國大眾的管理層對一汽-大眾喪失信心,將撤資。后經了解,此消息純屬謠傳。不過,1996年的虧損卻是有目共睹的。
也就在這一年年底,一汽-大眾推出了5閥發(fā)動機。說到5氣閥,這是一種不太常見的發(fā)動機,通常的發(fā)動機上每缸都是2氣閥,一個負責輸入油氣,一個負責排出廢氣,現代汽車追求小排量,大功率,一進一出已不能滿足發(fā)動機的需要,于是人們開發(fā)出雙進雙出的4氣閥發(fā)動機,目前歐洲和日本的轎車發(fā)動機大多數都是這種設計,也有少數車廠生產2進1出的3氣閥發(fā)動機,而5氣閥發(fā)動機則是3進2出的設計,這種設計結構復雜,在一個不大的氣缸蓋上,要留出5個氣門挺桿的位置,工藝精度要求很高,而且需要2根凸輪軸,成本也高,但3點進氣,可以使油氣混合充分均勻,2點排氣,可以使廢氣快速排出,在不增加油耗的基礎上,顯著地提高發(fā)動機性能,并降低排放。因此,全世界的汽車廠中,也只有法拉利、大眾家族制造和使用5氣門發(fā)動機,法拉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豪華運動車廠家之一,只要能提高性能,成本高、工藝復雜是無所謂的。德國大眾開發(fā)5閥發(fā)動機,開始是用于其豪華車品牌奧迪上,奧迪的發(fā)動機大多是5閥機,如1.8升、2.4升、2.7升、2.8升、3.7升、4.2升等,而且1.8升和2.7升還有渦輪增壓型,即1.8T和2.7T型,后來才普及到大眾系列車型的高端,如西亞特中的1.8和1.8T型,斯科達中的1.8T型,以及帕薩特的1.8和1.8T型,而一汽-大眾生產的1.6升5閥發(fā)動機則是大眾家族也是全球唯一一種1.6升型的5閥發(fā)動機,因此一經投產,便大量返銷德國大眾。這一發(fā)動機裝在捷達上,便是后來中國車迷們耳熟能詳的捷達王(JETTAGT)。捷達王的上市,掀起了一股捷達王旋風,有的車商每輛車加價1~2萬元都能賣出,一汽-大眾的產量迅速提高,捷達王徹底改寫了一汽-大眾的歷史。1997年一汽-大眾扭虧為贏,捷達王立下了汗馬功勞。
產品改變命運
產品改變企業(yè)的命運,一汽-大眾對此有了切身感受,產品開發(fā)工作成為企業(yè)日常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不斷推出新產品,成為一汽-大眾的制勝利器。產品工程部的徐世利科長介紹到:4年多來,僅僅發(fā)動機就有2次大的改變,1996年開始生產5閥電噴發(fā)動機,當時同時生產2閥的化油器發(fā)動機,1999年開始生產2閥電噴發(fā)動機,盡管化油器發(fā)動機在有些地區(qū)還有市場,但一汽-大眾還是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全面停產化油器發(fā)動機汽車,提前進入電噴時代。
除了發(fā)動機,一汽-大眾在產品上的改進也是又快又多,產品管理科的馬巖科長告訴記者,從1996年開始,捷達的改進腳步就沒有停止過。
1996年一汽-大眾推出了金屬漆車身的捷達,從此消費者在捷達上的選擇就多了起來。
ABS剎車系統(tǒng)則使捷達的安全性又上層樓。
隨著電動門窗的開發(fā),寬胎的使用,豪華捷達贏得了市場。
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一汽-大眾和長春汽車研究所共同自主開發(fā)了新型車身,新車型迅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個人消費的主力車型。
自動變速箱汽車是汽車發(fā)展的一個趨勢,一汽-大眾率先在國內第一家推出自動檔汽車——都市先鋒。
去年6月,改進內飾的捷達車又在車展亮相。
至于行業(yè)用車的開發(fā),更是數不勝數,如出租用車、指揮用車、巡邏用車等等。
如下的一些車型字母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CL:裝備化油器發(fā)動機的基本型;GL:裝備化油器發(fā)動機、電動門窗、金屬漆的豪華型;CT:裝備5閥電噴發(fā)動機的基本型;GT:裝備5閥電噴發(fā)動機、電動門窗、金屬漆的豪華型;CLX:裝備新型車身的CL型;GLX:裝備新型車身的GL型;GTX:裝備新型車身的GT型;AT:裝備新型車身、5閥電噴發(fā)動機、自動變速箱的車型;CI:裝備新型2閥電噴發(fā)動機的車型;GI:裝備新型2閥電噴發(fā)動機的豪華型;CIX:裝備新型車身的CI型;GIX:裝備新型車身的GI型;
據介紹,目前生產線上可以生產近百種車型。
開發(fā)能力是活力表現
今年一汽-大眾又將推出全新的換代車型——BORA。
除了捷達,一汽-大眾還于去年對他們生產的奧迪轎車進行了產品換代,從生產奧迪C級的第三代直接跨過第四代,和奧迪公司本部同步生產第5代,即線條流暢的A6。而且是同時推出3種發(fā)動機、3種配置,去年又增加了一款發(fā)動機。
馬巖的體會是:我們沒有一個開發(fā)項目沒有帶來效益。
而售后服務部的王乃權部長則把一汽-大眾市場好的因素歸結為3點,產品、產品質量、服務。他的話也許代表的一汽-大眾上下的共識。因為一汽-大眾把市場擴大歸結于產品品種的增加。
確實,新產品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今年,一汽-大眾的貨款回籠率超過100%,新推出的奧迪A6功不可沒,許多用戶先交定金,自然沒有拖欠,資金周轉快,企業(yè)效益顯著增加。
新產品是一汽-大眾這幾年來市場份額不斷增加的頭號功臣,我們可以明顯地發(fā)現,在其產量增加的曲線下,對應著一個車型增加的曲線。
一個工廠生產兩個產品系列不算少見,但一個工廠生產兩個完全不同的車型級別則是不多見的,即使是汽車生產大國,這種工廠也很少,一汽-大眾不僅做到同時生產經濟轎車捷達和豪華轎車奧迪,而且做到了保質保量,不能不說這是一汽-大眾創(chuàng)造的一個奇跡。
生產有生命力的產品
在企業(yè)生產到現階段,一汽-大眾又提出了一個目標,生產有生命力的產品。據介紹,過去我國引進產品,一般是引進一個固化的產品,如捷達,我們引進之時,德國大眾已經停產,后來的每一個改進,都是一汽-大眾根據我國的國情進行重新的研究開發(fā),效率自然受到影響。而有些產品則是從投產到終結的整個壽命期內幾乎沒有太多的改進,不僅影響了這個產品的生命周期,而且限制了企業(yè)開發(fā)能力的形成。從奧迪A6開始,一汽-大眾與德國大眾集團同步生產,德國奧迪的每一個改進,都在一汽-大眾的奧迪身上得到體現,從1999年7月試生產至2000年1月投放市場的短短半年間,奧迪A6已更改了340項,平均每周有十多項的技術改進,這時的產品就像是一棵樹,不斷生長,不斷成熟。今年投產的BORA也是如此,產品尚未生產,產品的更改項目已經不斷傳來。
生產管理部的趙世勝部長說,我們開始生產的捷達是“老三篇”(紅、白、藍),后來增加了金屬漆,現在我們可以生產18種顏色的車身,而且還在增加顏色的儲備。我們的物流管理系統(tǒng)在國際上也是比較先進的,整車的生產可以做到多品種混流生產,零部件的要貨方式是達到精益水平的電子看板,國產零部件的生產是和整車廠同步的準時化生產,所以國產件是零庫存。
產品在不斷改進之中,生產組織在不斷變化之中,企業(yè)的適應市場能力也就不斷提高。有生命力的企業(yè)生產有生命力的產品,企業(yè)在不斷循環(huán)過程中不斷提高。
如果我們再仔細地研究一汽-大眾的產品發(fā)展戰(zhàn)略,可以清晰的發(fā)現他們在產品開發(fā)上的兩條軌跡:一條是不斷引進、開發(fā)、吸收最新科技,以保持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如引進5閥發(fā)動機技術、開發(fā)自動檔汽車、開發(fā)2閥電噴發(fā)動機等等;一條是不斷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取產品的邊際利潤。如增加金屬漆車身、增加鋁合金輪輞、新外形等等。所以一汽-大眾的產品有一個秘密,低價產品低利潤,高價產品高利潤。
不知這個秘密對其他企業(yè)有沒有啟發(fā)。(《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