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宏
曾經(jīng)有一陣子,我對別人夸獎贊贊挺有抵觸情緒的。因為不同的人好像約定好了似的,都異口同聲地說這孩子能說會道,能言善辯。
也許女兒在這方面太突出了,可難道她就這么點本事?
于是,不給她講故事了。童話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五年來,小贊也聽得夠多的了,該歇歇了。
這一歇,就歇出了許多空閑時光。怎么辦?出去玩:世界微縮景觀公園、大洋海底博物館、矛盾故居……都留下了我們一家的足跡。看著女兒興奮地穿梭于游客之中,媽媽知道,出游的快樂會永遠定格在她的記憶中。
但是,旅游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說要視天氣情況、贊贊的身體情況而定。拖著鼻涕、下著大雨,總不能再出去“瘋跑”了吧。
許多個陰雨綿綿的日子,小贊只是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說真的,現(xiàn)階段,她可真難受。因為不識字,或者說識字太少,還不能獨立閱讀,只能求助于媽媽。
從閑聊中得知,最近她們幼兒園在介紹黃河、長江。于是,家里不失時機地掛起了中國地圖,買來了地球儀。抽空給小贊講講這兩條河流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的省市、兩岸的風(fēng)土人情。為什么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人們的生活、飲食習(xí)慣與黃土高原的人們有差異,為什么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饅頭?講農(nóng)作物勢必涉及到地形。于是,又買了一本地形地圖冊,索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一個省一個省地挨著講。當(dāng)然,各地因氣候不同,人們的穿著打扮也不一樣,再引出我們國家的56個少數(shù)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服飾、傳統(tǒng)節(jié)日……配上畫報、VCD一起講解,更直觀、生動,便于理解。反正跟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越說越多,越學(xué)越細。
我發(fā)現(xiàn)贊贊對地理知識同樣抱以極大的熱情??磥恚瑡寢屢郧翱傊v故事,是偏了點。剛有所醒悟,事情就發(fā)生了變化:
說好的,那天是復(fù)習(xí)。媽媽聲情并茂地朗讀光未然的《黃河頌》。不過癮,又唱起了《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fēng)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小贊也很興奮。通過前面的講解,她完全能夠把情緒融進歌里。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母女倆你一首、我一首開始背古詩。
“國破山河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女兒,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我想告訴那個爺爺,感到?jīng)]勁的時候,就買份報紙翻翻。如果沒錢,就和其他的老伙伴玩一會兒,說說話。因為想妻兒是沒有用的。我剛上小班的時候,老想回家,韓老師就告訴我,和小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外公就會來接了。”
天那!出生于1995年的贊贊居然這樣“演繹”杜甫的《春望》。也難怪,安史之亂畢竟太遙遠了。如今贊贊看見的老年人不是在看報紙,就是和別人聊天,所以她建議杜老先生也照此辦理。
“好吧,再聽我唱首歌,它是宋朝的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
“媽媽,你好像很憂傷。”
“是,傷心。還有呢?”
“有人富,有人窮?!辟澷澸s快說。
“你怎么知道?”再一問,女兒就頓住了。“那再聽一遍。”
“里面在唱幾家歡樂,還有人飄零在外頭。”
“對,這首歌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凄涼愁苦的生活……”
說了一大串,小贊就只有眨眼的份了。
晚上,全家赴宴。女兒胃口大開。搞得媽媽一會兒舀,一會兒剝,忙的跟機器人似的。末了,女兒跑到我跟前,指著一堆殘渣振振有辭:“堆滿蝦殼者,不是食蝦人?!?/p>
話一出口,各種各樣的驚嘆、夸獎、表揚又鋪天蓋地般地涌來了。
“誰教的?誰教的?”
“《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p>
“趙錚錚,平時和誰一起學(xué)古詩?外公?外婆?爺爺?奶奶……”
責(zé)任編輯/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