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慶
中國的住房改革一推行,使得吃慣皇糧的許多城里人開始掏錢買房子。在大洋彼岸,美利堅的城里人從來就像中國農(nóng)民一樣,是自己掏錢買房子,修房子。
剛來美國讀書時,我這個靠校方資助的窮學生只能租房過日子,每月交完房租后,那可憐的千把美元就三停去了一停,剩下的錢維持一家三口吃穿,養(yǎng)個破車,雖不是一貧如洗,也是有點窮則思變。
畢業(yè)后找到工作,買房子便是當務之急。在這個地廣人稀的富有國家,擁有一棟花園洋房,是大多數(shù)家庭有份穩(wěn)定工作就可以實現(xiàn)的夢想。我有個老同學在法國工作,他的年薪十萬美金,太太在法航工作,他也只買得起公寓房,西歐是地少人多,美國人是得天獨厚。
買房子也是為了住著舒服,當年奔共產(chǎn)主義不就是圖個“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嗎?當然,若是僅為舒服,租一棟小樓花的錢不會多于買房的每月房款加苛捐雜稅,買房還有一大堆經(jīng)濟好處呢:
首先,按美國的現(xiàn)行稅制,你為買房貸款所付的利息可以免稅。美國實行累進稅制,對于一個年收入高,還能自覺計劃生育的家庭來講,省下的是28%或更高稅率的打稅額。
所以、為了增大免稅額,大家總是盡自己的貸款額度去買好房子。貸款額度一般可以達到家庭年稅前收入的三倍多。
不過,貸款要到頭了也緊張,你還得花錢布置房間呢。我在加州圣地亞哥市認識一位老兄,拼全力貸款和付首期,買下一棟華屋,彈盡糧絕。有一段時間窗戶都用中文報紙糊住,讓不識中文的鄰居們奇怪了好久,硬是看不懂這新款窗紙的韻味。隊伍里。
終于,太太不愿意伴我浪跡江湖、四海為家,開始動員我買房子了。我也心痛每年大把的銀子交給國稅局,就動了買房之心。
第一件事就是請房產(chǎn)交易代理人,雖然買方不付給代理人回扣,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賣方會在賣價上找回來。所以,有些買主愿意直接跟賣房人打交道,買賣雙方可以分享本應付給中間商的約6%的回扣。我是怕麻煩,又是第一次買房,有代理人領(lǐng)著走一次,免得吃暗虧。
首先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確定價位:手頭付首期的現(xiàn)金量,貸款能力。
其次,根據(jù)學區(qū)好壞,安全,風景,生活方便鎖定地段,之后才是選房子。
我住的地方的房地產(chǎn)市場當時是買方市場,新房造得太多,買主卻不多,一棟房子上市到賣掉是半年時間,由著我們慢慢選。太太是建筑系畢業(yè)的,雖然美國的房子這么好,她還是挑了半年,看了幾十棟房子才拍板定案。
客廳是高頂,房間采光好,樓上有一條走廊,一排木橫欄,恰好是我向往的“憑欄處,瀟瀟雨歇”。樓下有個辦公室,可以叫“聽雨軒”,在雨都西雅圖地區(qū),不聽雨不行。
一個籃球場般大的后花園,經(jīng)過原東主七八年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花草茂盛,綠樹成蔭。園子里有一個兒童園地,女兒喜歡;還有一小塊萊圃,正可供太大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當然,廚房是最令太太滿意的,美國人有句話:廚房是家庭的心臟。不包括車庫,住房面積有兩百多平方米,三口之家是綽綽有余。下一步就是講價錢。我到當?shù)卣フ{(diào)看了在同一地區(qū),三年內(nèi)與該棟房屋相近的房子的成交價,定下了自己的底價。三天下來,幾番殺價,終于按我的底價成交了。
接下來是檢查房子,選貸款,辦過戶手續(xù)。檢查房子很簡單,花二百來塊錢請個專業(yè)人員,兩小時就檢查完了。舊房子多少都會有些毛病,購房合同里要注明一定數(shù)額以下的修理費由賣方付,超過了議定費用由買賣雙方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合同解約。
找哪家銀行貸款要看誰家的利率低。貸款前自己要打定主意,要多長的還款期,利率是固定或是浮動?還款期越長,則固定利率越高。
我選的是30年還款期。我想的是現(xiàn)在少付房錢,趁年輕時多點錢吃喝玩樂。人老了再有錢也沒心思玩了。一誤少年千古恨,回頭已過百年春。
付多少首期要看你了,可從3%到20%,要是低于房價的20%,你還得付貸款保險費,所以很多華人愿付20%的頭款。而大多數(shù)老美第一次買房時會低于20%,這個貪圖享樂的民族留下了現(xiàn)錢來布置房間,而老中們則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貸款搞定后,辦手續(xù)是按部就班,在這個講信譽,重合同的商業(yè)社會里,我是沒有太多操心的。太太開始預訂家具,請商家送到新家來。
據(jù)說。美國曾有一個傳統(tǒng),搬進新家那天,做丈夫的把鑰匙交給太太,然后抱起太太跨進自己的地界,放下太太,開門。這大概是命名太太為家庭主婦(householdmanager)的儀式,也給了太太一種“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受寵感。女孩子還是要寵一下的,不然她們怎么會那樣可愛?不過,這個儀式已經(jīng)為現(xiàn)代社會所遺忘了?,F(xiàn)代流行的是openhouse,搬進新家后請來同事朋友,分享美夢成真(ADmericandream)的歡樂。
買房子是美國家庭的一件大事,每月付的房款占了一個家庭稅后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建筑業(yè)當然也是美國經(jīng)濟的支柱產(chǎn)業(yè),每季度房屋銷售變化率就是聯(lián)儲會主席格林斯潘盯住的幾個重要指標之一。
有了房子,我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身為有產(chǎn)階級的我,想的就是“穩(wěn)定高于一切了”。一個強大的中產(chǎn)階級是美國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
(摘自《黃全時代》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