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偉 杜云波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針灸經絡研究所,鄭州450004;1開封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摘要為探討針刺在根除HP感染方面的作用,依據診斷指標,把100例確診并符合納入標準的HP感染病人隨機分為兩組,進行了臨床對比研究。對照組中西醫(yī)常規(guī)聯合用藥,治療組中西醫(yī)藥物治療完全同對照組,同時辨證加用針刺療法。一療程結束且均停藥4周后,按原法復檢HP,統(tǒng)計兩組HP清除率及總有效率,并作統(tǒng)計學處理。結論:治療組療法較之對照組可明顯提高患者HP清除率。
主題詞螺桿菌,幽門/針灸效應螺桿菌感染/針灸療法
筆者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對幽門螺桿菌(HP)感染患者100例進行臨床對比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共100例患者均來自本院門診及病房。男67例,女33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9歲,19歲~50歲96例,50+歲~69歲4例;病程6個月~21年。以上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0例,性別、年齡、病程有可比性。
1.2診斷及納入排除標準
(1)100例患者均經胃鏡在胃竇部取2塊活檢,其中1塊作尿素酶試驗,1塊作細菌培養(yǎng),二者均為陽性。
(2)100例患者癥狀、體征、胃鏡檢查符合《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及《中醫(yī)常見病證診療常規(guī)》所列胃脘痛診斷標準。
(3)治療前2周停用抗HP、抗?jié)兯幬铩?/p>
(4)凡有以下情況者予以排除:特殊原因引起的糜爛性胃炎,如長期服用止痛藥物、激素等;肝硬化;近期發(fā)生過消化道出血;孕婦或年齡>70歲以及不能堅持系統(tǒng)治療者。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取穴:中脘、內關、足三里。實證配陽陵泉、期門;虛證配脾俞、胃俞、章門。常規(guī)消毒操作,用30號1.5~3寸不銹鋼毫針,進針得氣后隨證施以補瀉手法,留針45分鐘,其間每15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4周為一療程。
中、西藥物治療完全同對照組。
2.2對照組
中西聯合用藥。西藥應用三聯療法(常規(guī)劑量應用洛賽克、交沙霉素和呋喃唑酮);中藥按《中醫(yī)內科學》中胃脘痛病辨證分型后對證應用中藥湯劑,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600 ml,三餐前空腹各服200 ml,4周為一療程。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
1療程結束后均停藥4周,后復用胃鏡取胃體活檢,分別作尿素酶試驗及細菌培養(yǎng),只有二者均為陰性者為根除。
臨床痊愈、有效、無效病例參照《中醫(yī)常見病證診斷常規(guī)》所列標準確定。
3.2治療結果
見表1。對兩組中HP清除即臨床痊愈率作比較,χ2=7.57,P<0.01,二者間差異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證明治療組療法較之對照組可明顯提高患者HP清除率。對兩組中總有效率比較,二者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4討論
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幽門螺桿菌(HP)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還可能是胃癌的協(xié)同致病因子,因此抗HP治療成為治療此類消化系病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論中醫(yī)界還是西醫(yī)界均投入力量對抗HP進行研治,取得了相當的成效,HP清除率不斷提高。但在中醫(yī)界單純探究針刺和HP清除率關系的研究較少,筆者試圖通過臨床實踐來驗證針刺對HP清除率的影響及其大小。
已有人作過研究,對HP感染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發(fā)現其免疫功能嚴重失調,而針刺治療能增強免疫功能,雙向調節(jié)免疫球蛋白及補體使之趨于正常,因此不難理解針刺提高HP清除率的機理。本實驗所選中脘、內關、足三里等穴均為補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之要穴,從而確保了治療中的療效。
事實證明,在應用藥物清除HP的基礎上加用針刺療法能較大提高HP的清除率,筆者針藥并用,以求在臨床中取得更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