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漢玉
去年冬天,有不少地方掀起了“打預防感冒針熱”。對于家長來說,打了針能預防孩子患感冒,真是求之不得,花多少錢也得打。于是詢問“哪兒能打這種針”的來信陸續(xù)不斷??蛇^了一段時間,我又接到了不少信,說是為什么打了預防針還是患感冒?
“打預防針不能保證絕對不再得病”,有的醫(yī)生這么解釋。一些家長難以接受這種說法,這不是白打、白花錢嗎?
家長們的來信說明,他們對預防針的藥理作用還缺乏認識。比如一種預防針只能預防一種病。確切地說,只能預防一種細菌或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例如麻疹疫苗只能預防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小兒麻痹糖丸只能預防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痹;流腦菌苗只能預防流行性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幾種疫苗混合在一起,則可以同時預防兩種或三種感染性疾病,如“白百破”混合菌苗可預防白喉、百日咳、破傷風。
那么,為什么打了預防感冒的針還會得感冒?這要從感冒的兩種概念說起:感冒一是通常所說的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二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上感是指從鼻腔至咽喉部發(fā)生的炎癥,不是由某一種病菌引起,可由數(shù)十種病毒及細菌引起。要預防這種感冒,必須有一種能對付上感的所有的病毒和細菌的預防針。這樣的預防針不只是現(xiàn)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就像要做一個菜,把甜、酸、苦、辣、葷、素都放在一起,變成大雜拌,誰也不愛吃,誰的口味也對不上。打感冒預防針也是這樣。
因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流感病毒有三型,每一種型還有許多亞型。每型與亞型都可引起流感,彼此間無交叉免疫性。一般來說,得過一次流感后,人體內可以產生一種抗體,當同一型或一種亞型病毒再次侵入人體時,因為已有該型或該亞型的抗體存在,可以不再得病。但如有別的型或亞型流感病毒侵入時,原有的抗體就起不了作用,仍可再得流感。
一般來說,流感的流行有其規(guī)律性,多數(shù)為同一型病毒引起的流感,數(shù)年流行一次。剛流行過的不可能在第二年再次流行。因為在去年流行時,不少人體內已產生了抗體,有人外表上看不出來,實際上可能已得了一次輕的流感。去年北京地區(qū)接種的流感疫苗,是用前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而成。實際上,這種疫苗對預防新的流感病毒起不了多大作用。
打預防針后還可以得病。例如打過麻疹預防針后,少數(shù)孩子還會得麻疹。但這與前面所說的打過預防感冒的針后又患感冒有本質上的不同。打過預防針再次得病的原因有三種可能性:
一是所用的疫苗有問題,質量差,或是保存使用不當。例如預防小兒麻痹的糖丸要求嚴格的保存條件和使用方法,如果溫度不適宜或服用時用熱水沖服,都會失效;
二是孩子本身的免疫反應低下。因為應用的疫苗到了孩子體內后,必須通過孩子自身的免疫功能,才能產生抗體,起到防病效果。如果不產生抗體,或產生的抗體水平低,也等于沒有接種。如新生嬰兒出生后即打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在3個月時需復查卡介苗的接種是否成功,主要看打針的部位有沒有出現(xiàn)紅腫。如果毫無反應,說明接種沒有成功;
第三個可能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抗體水平逐年下降,降到一定低度后也就起不到預防作用了。所以,有些預防針按規(guī)定要幾年打一次,稱為“加強免疫”。意思是將已降低的抗體水平再提高,達到有效的預防水平。像這種打了預防針后再次得病的情況只是少數(shù)人。應該說,打預防針的預防效果是肯定的,即使再得病也是輕的。因此,對計劃免疫的預防針應該按規(guī)定堅持執(zhí)行;對計劃免疫以外的預防針,應了解清楚后再打。同時,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營養(yǎng)和身體鍛煉,培養(yǎng)孩子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