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樂珍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tǒng)美德。許多家長都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說真話,不說謊;做錯了事,要勇于承認錯誤等等。一次,我在一個小學三年級班上問56個孩子:“你們有誰從來沒有說過謊話呢?請舉手!”結果只有4個人舉了手,占7.1%。其中一個孩子說,記不得自己說過謊;有兩個孩子說,父母最恨說謊,犯了錯誤,不說謊不打,說了謊一定要重罰,因此不敢說謊;另一個孩子說,爺爺常說我是最誠實的孩子,我就從小不說謊。我還請說過謊的52個孩子分別講述了他們印象最深的一次說謊原因。
這次討論使我明白,孩子們之所以說謊,關鍵在于成人。
一、為避免父母責罵和體罰,不得不說謊。這類行為有29人,占51.8%。孩子們說,有時貪玩,拖欠作業(yè),或忘了時間,延遲回家,或弄壞了同學的刀、筆,丟了書和作業(yè)本,或爭吵、打架,違反紀律,或測驗考分較差等等。這些事情根本不能對父母、教師講真話。父母和老師會發(fā)怒,自己要挨批評,遭打罵。有個孩子說,有一次他玩球,不小心碰碎了花瓶,主動承認錯誤,告訴了父母,結果是一頓手板,以后他做錯了事也不說了,假裝不知或用謊話逃避責任,反而安全渡過了難關。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自控能力差,生活經驗少,不可能不做錯事。如果家長不能冷靜地分析孩子發(fā)生過失行為的原因和妥善地進行說理教育,片面信奉所謂“不打不成材”的謬論,認為管教孩子越嚴厲越好,對孩子缺乏民主交流、平等討論、分清是非、懲前毖后的態(tài)度,隨便打罵體罰孩子,就會摧毀孩子的羞愧和內疚心理,產生一種得過且過、不講真話、盡量掩飾過失的習慣,極大地影響著孩子誠實品質的發(fā)展。
二、為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滿足物質或精神上的強烈愿望,想方設法說謊。孩子們精力充沛,好奇好動,有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想法,惟恐父母不允許,而采取瞞天過海的辦法去實現。如三四個同學相約去踢球、看電影、買食品、買玩具或互相交換物品,或玩游戲機、照相機等,結果欠了賬,闖了禍,就借口學習小組、教師布置等,向父母要錢、要物、瞞時間,常常是快樂一時,擔心很久。有時后悔莫及,決心再也不干了;有時嘗到甜頭,還想繼續(xù)干。這類行為有12人,占21.4%。不少孩子說,父母工作很忙,給錢很大方,從不詳細詢問學習小組學了些什么,有哪些人,學習收獲如何等,所以騙大人很容易。有些孩子說:“我把跟別人合買的玩具帶回家。媽媽問是哪里來的,我說××送的,我下次也要買一樣好東西送給他。媽媽笑著答應了。這樣,我們下次還能玩。”有的孩子說:“我把跟別人合買的玩具帶回家,也說是同學送的。媽媽說:‘不要拿別人的東西,明天就還給××。你們還小,怎么能拿父母的錢去交朋友、送禮物?好朋友應當在思想上、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能靠送東西。我不想再騙媽媽?!?/p>
三、為幫助父母打掩護,理直氣壯地說謊。孩子們認為,父母、親友、鄰居、小販等成人都有說謊行為。他們最初的說謊就是這樣學來的?!坝袝r爸、媽哄騙和糊弄我們,答應了的事時常賴賬。有時,媽媽帶孩子在外面吃了點心,回家卻叫孩子告訴奶奶沒吃。明明家里有整瓶的醬油、醋,回答別人說‘我家也剩不多了。明明躺在沙發(fā)上看報,叫孩子回答‘爸爸不在家。有時親友聚會、出游,卻說‘感冒發(fā)燒請病假。托人買的70元一件的羊毛衫,在鄰居面前說是200元一件?!庇械暮⒆诱f,“我們常幫爸爸、媽媽說謊,也看著周圍的人說謊,覺得說謊是聰明人,上當才是笨人?!边@類行為有8人,占14.2%。孩子的話使我受到極大的震動。人們常說“父母是子女的樣子,子女是父母的鏡子。”家長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有很強的權威性,家長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性格習慣、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如春雨潤物般隨時隨地滲透進孩子的心田。父母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嚴以律己,言傳身教,以良好榜樣的感染力影響孩子。當然,家長也會有失誤,應當及時向孩子澄清是非,挽回不良影響。平時要更多地運用正面典型形象,如有關英雄模范、歷史偉人的誠實行為和文學作品中誠實正直人物的美好行為,來教育引導孩子,使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小立志做誠實、正直的人。
四、為模仿電視中的人物、情節(jié),嘗試錯誤的說謊。現在的小學生在家庭里除學習外,消遣時間最多的是看電視。有的孩子在雙休日可連續(xù)看電視達7小時左右。他們從電視中開拓視野,獲得正確的科學文化信息,但另一方面,也接觸到許多消極的社會動態(tài)和弄虛作假、訛詐、欺騙的故事情節(jié)。有的孩子說,“我們有一次說謊是模仿電視中的語言,覺得有趣而已。”這類行為有3人,占5.3%。如兩個孩子看到電視里許多洗發(fā)香波的廣告,他們就惡作劇,把母親剩下的洗發(fā)液瓶子,加了點膠水、墨汁,引誘年齡較小的鄰居孩子來洗染頭發(fā),造成不良后果,引起鄰居的很大不滿,也招致父母的責罵。還有些孩子模仿阿凡提騙富人,去騙同學。由此可見,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對誠實品德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父母如果不認真和他們討論這些事,他們就無法切切實實地明白誠實的意義,久而久之,也會養(yǎng)成撒謊的壞毛病。
弄清了孩子說謊的原因,父母就應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耐心的教育。首先,要善于掌握住孩子第一次發(fā)生不誠實行為的教育契機,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些誠實的故事,向孩子指出說謊的危害性,從小培養(yǎng)羞恥心,明辨是非好壞。其次,通過說理分析和適度的獎懲,鼓勵孩子說真話、實話,兒童的行為具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犯過錯的孩子若說了真話,成人就應肯定他的誠實行為,再讓他用自己的努力盡量去彌補過錯,汲取深刻的教訓。反之,只要不誠實的思想、行為剛露頭,就應抓緊教育,嚴厲批評,不要姑息偶然說假話的小錯,以免留下大患??傊?,培養(yǎng)誠實,家長有責。家長事事處處誠實,孩子就學會了誠實;家長民主、說理,孩子就敢于誠實;家長是非分明,教育有方,孩子就習慣于誠實。反之,家長不誠實,就會教唆孩子不誠實;家長粗暴體罰,就會逼得孩子不誠實;家長常用物質刺激,就會引誘孩子不誠實;家長不信守諾言,就會使孩子模仿不誠實,家長誤以說假話為聰明,孩子就會嘗試不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