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易
孩子尿床是許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我們也一樣。孩子1~2歲的時候,夜里經常尿濕床褥。當時我們也沒在意,心想孩子還小,等過一段時間也許會好的。可等到她3歲上幼兒園了,這種情況仍然存在。無奈,只能在睡前上好鬧鐘,過幾小時就將孩子抱起小便。剛開始幾天還行,可時間一長,大人經不住這么折騰,偶爾大意一下,必定造成嚴重后果。去醫(yī)院給孩子理療、敷貼、吃藥,甚至進行一些飲食療法,苦苦忙乎了一陣后,仍未見好轉。孩子的尿床不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麻煩,同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求教于書本后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遺尿是由于在各種刺激因素影響下造成睡眠障礙所致,也就是說,精神因素是導致幼兒遺尿的主要原因。從那時起,我們便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等方面進行了特別的“家庭護理”,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效果很明顯,基本消除了孩子的尿床現(xiàn)象。我們的做法是:
一、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的飲食規(guī)律是克服孩子尿床的一個重要因素。和許多家庭一樣,由于工作等原因,我們吃飯往往不定時,尤其是晚餐經常吃得較遲,孩子要“早睡早起”,吃過晚飯一會兒就必須上床睡覺。結果常常是你未睡覺,她先尿床。因此,我們便盡量將孩子的晚餐安排在下午6~7點鐘,等到孩子9點鐘睡覺前,已經過一次晚飯后的生理排尿過程。雙休日及節(jié)假日中,白天盡量不給孩子吃零食,特別是高糖、高鹽食品,以免孩子不必要地喝下太多的水。晚上盡量少吃流質食物(如稀飯、飲料等),少喝水。孩子生病時,服藥時間安排在睡前3~4小時。晚上還要少吃柑橘類、梨、西瓜等利尿的水果。臨睡前一定要讓孩子小便過后上床,以減少夜間膀胱的潴尿量。
二、培養(yǎng)正確的排尿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在孩子夜間經常尿床的一段時間里,白天也經常出現(xiàn)“尿褲”現(xiàn)象。因此,白天我們注意孩子小便的間隔時間,盡量提醒孩子是否要小便,并在臨小便前有意識地讓其“憋尿”5~10分鐘,同時提示孩子小便要坐尿盆或去衛(wèi)生間。晚上睡覺時,準確掌握孩子尿床時間,定時喊醒,并堅持讓孩子自己起床去衛(wèi)生間或坐尿盆。剛開始時,每晚喊醒孩子的次數(shù)為2次,一段時間后,適當推后第一次喊醒孩子的時間,最終減為1次。這一過程大約持續(xù)1~2個月。以后,再逐漸推遲喊醒孩子的時間,直至養(yǎng)成孩子夜間不排尿的習慣。這一過程中,父母很辛苦,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隨意改變喚醒孩子的時間。
三、建立有規(guī)律的睡眠方式。睡眠狀況的好壞是決定孩子夜間是否尿床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不讓孩子過分疲勞,睡前避免讓孩子過度興奮或受到刺激;按時上床、起床,特別是節(jié)假日,不能隨意改變;枕頭的高低軟硬要適宜,衣褲要寬松。隨季節(jié)的變化,適時增減床褥,以使孩子睡得舒適。另外,還要注意養(yǎng)成孩子正確的睡姿,應使孩子側臥或仰臥,避免趴著睡。
四、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剛開始尿床時,我們不免有些急躁、生氣,甚至責怪、訓斥孩子。這種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給孩子造成心理緊張。后來每當孩子尿床,我們發(fā)現(xiàn)后盡快喊醒孩子,并換掉尿濕的床褥及衣褲,保證其舒適的睡眠。早晨起床后再告訴孩子夜里尿床了,不衛(wèi)生,并告誡她想小便時應去衛(wèi)生間或喊醒爸爸媽媽。并不過多地教訓孩子。如果哪天孩子沒有尿床,我們便及時鼓勵并給予表揚,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尿床的信心。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形成了要起床小便的意識,加上平時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規(guī)律的睡眠習慣、正確的排尿方式以及鍛煉身體等諸因素的影響,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再也不用忙于為孩子換洗被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