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瑟瑟寒風中吞吐熱情的球迷打出“一九九八年到法蘭西看球去”的標語,其實他們早該想到,就是去了法蘭西,也只能看別人爭奪世界杯
胡金喜攝
1997年10月,我們刊登了“動員起來,捐獻標語”的征稿啟事,心里卻一直忐忑,不知會有多大影響力。沒有想到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投稿像雪片一樣飛來,到12月1日截稿之后,還有大量的投稿寄來,“不求獎品只重參與”。在這數(shù)百封來信中,我們看到最多的話是“作為中國青年,希望能為《中國青年》盡一點綿薄之力”,赤誠之心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讓編緝部的同仁感到春天般的溫暖。
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標語,到處都是標語。這種宣傳形式起始于何時何地已不易考證,但是靠著家長指認著標語而開始識文斷字的中國孩子大概要數(shù)以億計。當我們閱讀這些來稿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標語,往往在它們當紅時節(jié),不為我們所注意,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以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反而一點、一點、一點凸現(xiàn)出來,它像反光鏡一樣照出歷史的喜、怒、哀、樂;而當我們發(fā)覺這中間的異樣時,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一點地成熟起來。
我們曾經(jīng)多次自省,這次的行動是不是又在重復“懷舊”話題?然而,當我們捧著這些沉甸甸的信件時,我們終于感到寬慰。真正的歷史從來就不是一家之言,不論是傷感還是喜悅,重要的是能從中過濾出深刻、積極、明朗、善良、睿智、幽默、回味深長的人生財富。而這些,在這些信中我們一并都豐收了。
在這里,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僅把一部分來稿編后刊出,并輯錄一部分標語分類存錄附后,和更多的讀者一起分享我們的喜悅。再次感謝朋友們。
七嘴八舌講故事
1966年7月,我們三位給養(yǎng)員到河北涿鹿縣為部隊采購蔬菜,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標語口號。突然我們三個人都發(fā)現(xiàn)學校的一條標語上少了一個字,成了“教育為無階級政治服務”,但我們部隊有嚴格規(guī)定,要對地方的文化大革命“不聽、不看、不問”,只能是束手無策,眼看著游行隊伍把校長帶走了—一在那個時代,一個字確實關系著命運啊!
(陜西靳應錄)
評語:“千鈞一發(fā)”固然可怕,“一字罹禍”才更驚心。
1969年,我到了內蒙古建設兵團,看見有人在煤店門上貼了一條標語:“有面子的沒面子,沒面子的全是面子”,經(jīng)旁人解釋才明白其中含義。前一句指有熟人的很“有面子”,能買到整齊的煤塊和煤球,“沒有面子”指沒有碎煤面兒;后一句指沒熟人的因為“沒有面子”買到的則全是“面子”,“有面子”指煤渣兒和碎面兒。
(北京張同滿)
評語:能讓老外們頭疼的不只是中國的文字游戲啊,“面子”問題也夠他們琢磨一氣了。
1969年,縣知青辦到處貼一些動員標語,諸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鎮(zhèn)長有四個兒女,已有兩個下了鄉(xiāng),按規(guī)定還要送一個才行,縣知青辦不知趣地前去動員,鎮(zhèn)長忍無可忍,派人在標語牌上重新刷上一條“現(xiàn)在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才小出了一口惡氣。
(四川程德維)
評語:也難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不受氣”也是實際又重要的哦!
這是真事:一農民依鄉(xiāng)俗在新篾籮上用紅漆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這倒沒什么,可笑的是這位伙計還在另一只篾籮上寫上他老婆的名字以示男女平等,又分別寫了兩條標語。這樣一來,就被鄉(xiāng)親們念成“以糧為綱張保富”“全面發(fā)展清全秀”,朗朗上口。當笑話傳到學校,師生們又把他兒子叫作“以糧為綱”,叫他女兒是“全面發(fā)展”。兒子氣得把篾籮捶了個稀巴爛,老子打兒子:“毛主席的以糧為綱全面發(fā)展錯了嗎?”兒子喊:“那是毛主席的,不是你張保富和你老婆的!”(廣東任重遠)
評語:好玩兒的小說細節(jié),應速申請“版稅制”。
村支書文化水平不高,可在大喇叭上說起文件政策總是沒完沒了。那次,他給我們作報告就出了大笑話:“黨中央讓我們抓綱治國,‘綱治國這個壞蛋,壞事做絕,我們要行動起來,別讓他跑了?!?/p>
(河北路見光)
評語:這似乎遠不只是一個真實的笑話。
當年插隊的時候,我負責刷標語。每次刷完標語,在村頭的一灣河水里洗筆涮桶,時間長了,河底沉淀了一層石灰,原先清洌的河水變渾變白,像淘米水。村里人不敢再吃那里的水,連豬喝了都嗆得咳嗽。有個知青對我說:“古人在池子里洗墨,稱作‘墨池,成為佳話。你在河里洗筆,弄出了一條‘銀河。要是寫到書里,也將名垂后世?!蔽衣犃撕艿靡?。而多年以后我才悟出來,那家伙哪里是夸我,他分明是拐彎抹角地罵我哩!
(摘自樊永生《刷標語》)
評語:倘若用的紅油漆,倒可以當作電影《紅河谷》的外景地了。
60年代末,我在湖北省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工作,看見墻上有一條標語:“把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的口號標語化!”覺得太好笑了,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基層農村干部竟然把布置標語的通知原樣寫在墻上。結果,因為我的口無遮攔,很快在“一打三反”中挨了批。(湖北袁家鎮(zhèn))
評語:因為知道不會再有厄運,才有心情慶幸文化的進步。
文革時期,“四人幫”的幾個小爪牙用油漆在街頭刷了一條標語:“強烈要求張春橋當總理!”不想第二天就被人做了手腳,在標語上加了一個“*”符號,變成“張春橋強烈要求當總理”。
(安徽張玉庭陳超)
評語:時間就像魔術師,把“可怕”變成“可笑”就是它的杰作。
1973年我曾和幾位好友到農村玩,上廁所時發(fā)現(xiàn)墻壁上用白灰并列寫看兩條標語,上行是“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下行是“豬多肥多,肥多糧多”。24年過去了,想起這件事還想笑,寫標語的人怎么不動動腦筋呢?
(甘肅李海清)
評語:飄逸的思維從來不受惡劣環(huán)境的限制。
這是20年前的一件實事:一位初到北京的老外離開下榻的賓館時,惟恐走失,將賓館頂部的霓虹燈大字描畫下來。當他返程時掏出紙條向行人問路時,發(fā)現(xiàn)人們只是向他報以友好的微笑。后來他才知道,他描畫下來的漢字并不是賓館的名稱,而是“毛主席萬歲”。(摘自楊東平《漫談“標語文化”》)
評語:可供“正大綜藝”做考題:“猜猜看”。
我在成都小住時,看見一家小貨店的墻上寫著“空車返重慶,拉貨速聯(lián)系,電話:……”幾天之后店主用毛筆在那行字上打了很多叉子,并有旁注:“墻上不許亂涂亂畫,違著(者)罰款”……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拉開了“大鋸”,墻也被畫得不成樣子。最后是店主在廣告上面象護身符一樣寫了一條標語“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鄧小平”,對方才不敢放肆了。(西藏索窮)
評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幽默的創(chuàng)造者。
招商引資熱的那兩年,一臺商到山東的一家企業(yè)實地考察,看見廠門口一條標語“嚴厲打擊偷盜行為”,心有顧忌,立即打道回府。(安徽劉勇)
評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現(xiàn)代翻版。
暑假時跟著二叔去給村里趕制200條扶貧標語,全村只有那個“菩薩廟”對著公路,只好寫在那兒了。然而廟墻上已經(jīng)有了一條被人修改過的標語“一對夫婦只生十個孩子”,二叔罵了句臟話,從地上抓起黃泥把那行字糊了個嚴實?!盀樯逗?”“眼下扶貧要緊,計劃生育是秋天的事,你不懂,那是生理規(guī)律?!?軍校陳創(chuàng)東)
評語:事有輕重緩急,標語也能掂出斤兩?山南海北說標語
1956年1月頒布的《全國農業(yè)綱要》第27條規(guī)定,要在5年、7年或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于是有了“苦戰(zhàn)3天,徹底消滅麻雀”的標語,因為據(jù)說麻雀連續(xù)飛4個小時就會筋疲力盡從天上掉下來,所以,出現(xiàn)了城里城外男女老少大喊大叫敲鑼打鼓的奇觀。1956年10月,幾位中科院學部委員證明麻雀也是益鳥,1960年3月毛澤東發(fā)布指示說,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歷時5年的罕見的中國消滅麻雀的戰(zhàn)爭才告結束。對一事一物的利弊一刀切,一概而論,我們不知道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四川管洪)
我家墻上至今還有這樣的口號:“我們一定要念念不忘階級斗爭,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無產(chǎn)階級專政,念念不忘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這是1966年我和堂兄放暑假時按照各大報紙的頭版主標題寫的,當時用紅油漆寫了整整兩天,我們這個院子還被評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陣地”的樣板?,F(xiàn)在看起來,有很多感慨。(山西劉漢)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記憶中的第一條標語,那時鄉(xiāng)親們還在為吃飽飯發(fā)愁。很快,這條標語就隨著人們翻蓋房子而消失了。到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要想富,先修路”時,我家鄉(xiāng)已經(jīng)建了4年的鋼材市場,有高樓有電燈電話了。(海南楊東星)
我們家鄉(xiāng)是一個小鄉(xiāng)村,我們曾一度聚集在山坡上,你傳我接地把一塊一塊石頭堆成二里地外都能看見的“農業(yè)學大寨”5個大字,白灰里攙了凝固劑,每隔幾日還有人重新刷白灰。如今連大寨人都說要向全國學習,故鄉(xiāng)那幅石頭標語也早被茂盛的草木掩蓋了。(河北李文英)
一些簡約化的標語常常含義不清,令人費解。如“打拐”(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和“普九”(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就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前幾年,北京街頭一幅“海菜為亞運作貢獻”的標語,令人大惑不解。再三省思,始悟“海菜”乃“海淀區(qū)菜蔬公司”之謂。(摘自楊東平《浸說“標語文化”》)
我國煤炭分布是北方多,南方少。為了改變面貌,毛主席提出“扭轉北煤南運”的口號。于是南方紛紛上馬開礦找煤,然而南京附近煤層薄、煤質差,仍然離不開北方,空留下一座座礦區(qū)建筑靜靜地趴在田野中。我?guī)啄昵霸谀暇┮巴鈱嵙暱匆娺@樣的標語依然清晰。(江蘇高敬峰)
我曾經(jīng)有過兩張用彩色幻燈片沖洗出來的照片,原件約制作于1972—1974年之間,是軍校學員送我的。上面的宣傳口號一是“學習魯迅的革命精神,狠批林彪孔老二”;二是“狠批克己復禮,保衛(wèi)社會主義江山”。(陜西燕川)
伊春浩良河鎮(zhèn)造磚廠的煙囪已有破損,但20年前砌在上面的標語卻清晰如初:“大干社會主義光榮1977.11.10.”文革10年,按正常的發(fā)展計算,國民經(jīng)濟損失總計為5000億元,所以當時的人們盼望早日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這條標語是人們當時心愿的反映。(黑龍江于波)
前幾年我們河南掀起扶貧風,扶貧人員素質很差,刷出“致富光榮,貧窮可恥”之類的標語,讓我們非常反感。沿海富是因為地理位置好,政策又傾斜他們,我們窮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好,政策又不到位,可我們不懶,怎么能說可恥呢?以貧富判斷榮恥才丑陋呢!(河南韓德全)
我發(fā)現(xiàn)標語有很多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說致富吧,發(fā)達地區(qū)比如江浙一帶,經(jīng)??匆姷氖恰耙赂?快修路”。而在安徽等地,我們經(jīng)??吹降氖恰耙敫?少生孩子多種樹”。小小標語實際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縮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安徽劉勇)
在我們城市的一段殘柱上,赫然還有一條當年熟悉的標語:“用毛澤東思想統(tǒng)帥”,和從它旁邊飛馳而去的一輛輛私家小轎車形成鮮明的時代對比。咫尺之間,濃縮了當年極左時代到現(xiàn)在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跨越。(廣州麥昕)
在一片被圈起來的開發(fā)區(qū)圍墻外面,寫著一條標語:“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發(fā)展經(jīng)濟要以保護耕地為前提”,這真是經(jīng)濟建設中的黑色幽默。(四川楊曼)
四面八方來展示
【計劃生育】
“橫下一條心,扎斷一條筋(1),落得一身輕(2)!”(湖南杜江薦)
注:(1)指結扎輸精管一條。(2)指減輕家庭生活負擔。
“一胎上環(huán)二胎結扎”(貴州龔鳳凌薦)
“給錢不要,堅決拿掉”(河北朱磊薦)
“肚子掏空,安全過冬”說明:這是去年春節(jié)在家鄉(xiāng)電視臺聽到的計生口號,極為粗俗。(武漢楊帆薦)
“人均不足八分地,千萬不要再超生”(貴州龔鳳凌薦)
“推行計劃生育有理,落實基本國策光榮”(山西康耀武薦)
“手心手背都是肉,生男生女都一樣”(新疆郭猛強薦)
“計劃生育只生一胎,超生可恥”(江蘇文執(zhí)春薦)
“最好生一個,可以生兩個,最多不超過三個”說明:1993年8月我坐火車路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時看到的,想來是針對少數(shù)民族制定的特殊政策。(四川劉煉紅薦)
【致富】
“抓住機遇發(fā)羊財,趕著羊群奔小康”
“山區(qū)農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樹”(湖北一青年報人薦)
“要想富得快,莊稼加買賣”
“誰要想致富,少生娃娃多種樹”
“育人修路種樹賺錢”(北京趙萬亮薦)
【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鄭州李瑞曉/安徽劉勇薦)
“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夫”(湖北一青年報人/河北王英華薦)
“校興我榮,校衰我辱”(重慶羅寧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創(chuàng)千秋偉業(yè),育一代新人”(山西康耀武薦)
【其他】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山西曲國財薦)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吉林宋雅茹薦)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北京鄭軍薦)
“把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努力奮戰(zhàn),力爭八零年糧食總產(chǎn)量實現(xiàn)達綱要的光榮任務”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
“致富不忘鄧小平”(陜西劉本兵薦)
“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
“抓綱治國,大治梨園”
“毀樹一棵,罰款二百”(80年代后期)(山東殷勤來薦)
“規(guī)范土地市場,禁止非法交易”
“節(jié)電光榮,偷電可恥”(江蘇文執(zhí)春薦)
“每一次欺騙都是真誠的”(廣東熊俊才薦)
“迎回歸桑拿按摩優(yōu)惠月”(湖北一青年報人薦)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南京軍校張利研薦〕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山東孫冬/武漢劉巨瑩/河南郭后慧/湖北江天竹薦)
“到紫瀾門吃飯,太太放心”說明:紫瀾門是我市的一個飯店,他們之所以敢打出這個標語影射去其他飯店吃飯“太太們”會不放心,其中原因自明。這兒的精神文明建設可不如北京。(遼寧郭廣濤薦)
“打倒東北虎,還我清白好丈夫”說明:“東北虎”是指到我市當歌廳小姐的東北女孩子。(山西一青年薦〕
“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河北趙瑞國/天津陳尊山/沈陽劉淑貞薦)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各民族大團結萬歲!”(內蒙古雪慧薦)
“爭做文明使者,弘揚社會新風”(黑龍江李金娜薦)
“多識字,會算帳,依靠科技奔小康”
“圍繞經(jīng)濟抓整建,抓好整建促發(fā)展”
“打開山門,發(fā)展經(jīng)濟”(陜西劉本兵薦)
“視軍人為長城,視軍人為親人”(山東王曉薦)
“學習李素麗,服務創(chuàng)一流”
“節(jié)約用水,人人有責”
“迎接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北京鄭軍薦)
責任編輯:趙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