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貫徹落實十五大精神,拓展文藝理論研究的新境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繁榮發(fā)展,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戰(zhàn)略學術研討會”于1998年4月7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從事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經濟、教育、新聞出版、信息產業(yè)、科技和文化管理等方面研究工作的8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與會者對會議議題興致勃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術氣氛熱烈。為了推進學術繁榮,本刊特將部分發(fā)言和論文予以發(fā)表,以饗讀者。
這次研討會是由《文藝研究》編輯部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文化發(fā)展報告》課題組承辦的。
各位來賓,先生們,朋友們:
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十五大精神的熱潮中,今天中國藝術研究院請大家來共同研討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你們都是著名的學者、理論家、文學藝術家,有的還是國內外影響很大的學術權威。我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給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關懷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藝術研究院不自量力舉辦這樣的研討會,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貫徹十五大精神,把十五大制定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綱領落實到當前文藝理論研究工作中去。通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文化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討,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意義的研討,以及對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挑戰(zhàn)的研討,從而尋求得力的對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繁榮。另一個目的是,推動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學科建設。這是一次現(xiàn)實性和學術性很強的研討會。從會務組——《文藝研究》編輯部提供的信息得知,各位專家都帶來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將要在會上進行交流。我相信,我們貫徹執(zhí)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學術上自由討論,平等切磋,暢所欲言,我們的研討會就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
現(xiàn)在,我就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繁榮藝術的問題講一點看法,也算參加研討,并就教于諸位先生。
一、十五大精神為學術研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和根本任務,學術研究又會給十五大精神的深入具體的貫徹,提供理論的依據。即拿文學藝術的繁榮來說,我以為需要物質的保證,需要人才的準備,而首先需要理論的指導。比如,近年來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出現(xiàn)了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各種藝術節(jié)、大型晚會很多,究竟有多少精品,能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的需要,就很值得進行一番理論的研究。研究通了,不僅對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者大有指導意義,對文藝領導者進行決策,也十分重要,可以說是“致君堯舜上”。
二、由此我想到,我們當前的文藝理論研究,應當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就中國藝術研究院來說,前些年由于需要,把大部分的人力和精力用于十大文藝志書集成以及一些藝術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研究現(xiàn)實的文藝問題和創(chuàng)作活動卻不多,與全國與各界接觸也不多,以致于不少人認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就是紅樓夢研究所。有的人知道戲曲志編輯部而不知道中國藝術研究院最老的所——戲曲研究所。就以十大志書集成而言,也主要是研究民族民間過去的東西,像話劇、電影、電視、歌劇、舞劇以及雜技等藝術卻并未包括在內,而這些藝術正是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特征的。因此有必要調整我們的工作思路,加強對社會、對現(xiàn)實的研究。須知,今天的現(xiàn)實,就是明天的歷史。今天我們的研究成果,對后人來說就是財富,是功德無量的貢獻。
三、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不能不關注市場經濟。這并不是趕時髦,趕浪頭,歷史上就曾有過這種文化現(xiàn)象。明清時代中國有兩大商系,徽商和晉商?;丈痰谋鄙?,把皮黃戲帶到了北京,形成了京劇,又借助政治中心的地位推廣到全國。晉商則把秦晉的梆子戲普及到整個黃河流域,并且流布到南方一些地方。許多地方的山西會館或山陜會館里蓋有戲臺,就是確切的佐證。越劇起源于浙江嵊縣,卻成熟于上海,也是憑借商業(yè)大都會的作用。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如果沒有文化作精神支柱,它就要走斜路??上驳氖乾F(xiàn)在有了一些有文化修養(yǎng)、不是把文化當作“小伙計”使用的企業(yè)領導者和企業(yè)家,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會給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文化藝術要乘這個大勢作好文章。
不僅要關注經濟的市場,也要關注文化的市場。就是要遵循市場的規(guī)律,參與市場的競爭,在競爭中保護自己,發(fā)展自己。文化藝術有自身的規(guī)律,文化藝術市場也不同于商品市場。文化藝術首先強調社會效益。但既然是市場,就要有競爭,就要講求經濟效益。藝術品的生產,不以贏利為主要目的,但它又要經過文化市場的經營取得一定的利益,否則它將難以生存。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一面講市場一面又不顧市場、不講求效益的自相矛盾是屢見不鮮的。一些高獎短命的作品,一些大晚會,經濟效益自然是沒有的,不能久演,群眾看不到或者不喜歡看,能說有多大社會效益嗎?有的地方逼著創(chuàng)作人員立軍令狀,必須拿回什么獎來,拿不回來就跳河。這種現(xiàn)象既違反藝術規(guī)律,又違反市場規(guī)律,現(xiàn)在不是少了,而是到處可見。對這些問題,如果經過我們的研討,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見解和對策,將是有功于黨和國家,有利于人民和文藝界的。
四、我們的文化藝術既是向下的又是向外的。我國有十二億人,農村人口占絕對多數(shù),我們的文藝服務好這么多人不是易事。因此,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是很艱巨的任務。十二億人是分文化層次、分民族的,我們的文化藝術也不能是一種內容一種模式,必定是百花齊放的。不論是典雅的,通俗的,豪放的,婉約的,都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特別是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尤其須要加以提倡。文學藝術史告訴我們,不少雅俗共賞的作品是能夠流傳久遠的,也為高層次文化人所欣賞。文藝向下,為基層群眾服務,也要有一定的方式,近年來提倡和進行的文藝下鄉(xiāng)活動,文藝走向青少年的活動,都是值得發(fā)揚的。如果能把這些服務活動和文化市場的運作結合起來,將更能持久地進行下去。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異常靈敏的文化藝術不可能封閉地進行建設。中國的文化藝術發(fā)展同樣也離不開世界。我們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要引進一些外面的東西,就要進行交流。越是有各國特色的優(yōu)秀成果,越有可能引起我們的注意。經過借鑒、吸收、融化,成為我們的東西。話劇、電影、電視、歌劇、舞劇、交響樂、油畫、雕塑,不都是已經成為我國人們樂于欣賞的藝術,有的甚至中國化了嗎?
引進外來文化藝術的同時,我們也要向外介紹中國的文化藝術。越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東西,也是越受世界歡迎的,尤其是中國民間的東西。20世紀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外國如此熱衷于中國的文化藝術。這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極好時機。
但是,要交流好必須研究好。既要研究人家,也要研究自己。外國在不斷變化、發(fā)展、進步,同時也有腐朽丑惡的東西存在。研究工作旨在識別真?zhèn)?,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對中國的文化藝術建設有用。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有悠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積存,精華之眾,世界罕見。我們充滿自豪和自信,我們要當仁不讓地向外介紹。我們已經介紹出去的,不過九牛一毛,我們要繼續(xù)工作。我們也毫不諱言,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中糟粕也不在少數(shù)。我們不應把這些糟粕當作精華推出去。如舞臺藝術中的一些宣揚舊道德倫理的東西,封建迷信的東西,淫穢、兇殺的東西,不科學的東西,違背歷史進程的東西,不利于民族團結的東西,以及一些新造的表現(xiàn)愚昧的東西,我們自己就認為不好,怎么可以當作精華拿出去交流?因此也必須加以識別,下一番推陳出新的功夫,而要下到這個功夫,必須首先進行理論的研究和探討。
五、鄧小平講:“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彼m然主要講的是發(fā)展經濟,但又是講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精神狀態(tài)問題,對我們從事文化工作、從事學術研究的單位和個人來說,也都具有指導意義。十五大對我們來說,是個極為有利的時機。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的報告中全面、深刻地闡明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第一次明確地把文化建設同經濟、政治建設統(tǒng)一起來,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表明了文化建設在當代中國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五大提出的各項任務的第一年,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鍵年,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銳意改革,大膽開拓,就可能因勢利導,贏得主動,取得突破。反之,如果消極等待,唯命是聽,回避矛盾,不推不動,就可能喪失時機,以致無所作為?,F(xiàn)在,黨中央重視文化建設,各種非文化都爭著打文化的牌子,玩文化,吃文化。如果我們自己抓不住時機,失去主動,讓別人抓去,將會出現(xiàn)許多啼笑皆非的事,對文化將是一種傷害,甚至破壞。因此,我們的研究工作不是要一般地跟上,而是要先行。這樣才能高屋建瓴,成效顯著。
我的發(fā)言就此結束。我講的問題大多是我當文化廳長和藝術局長工作中的一些感受,談不上理論研討。在座的都是學識高深的大專家,有的是我上大學時的老師,敬請你們多加指教,即使我做不成學問,對我的組織服務工作也是大有教益的。
謝謝!
一九九八年四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