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淵
轉(zhuǎn)眼間,孩子上小學了。常聽一些家長說,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麻煩,其實只要您做一個有心人,做好孩子入學前的各種準備,他就能輕輕松松去上學。
——不要讓孩子擔心!
跨進小學校門之前,孩子的心情是矛盾的,一半興奮,一半擔心。孩子向往和羨慕小學生的外表特征:背新書包,有好看的文具盒、漂亮的課本。還能戴上鮮艷的紅領巾。同時,孩子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全新的課程產(chǎn)生恐懼,他們會害怕上課時的紀律,擔心小學老師的嚴厲,懼怕新伙伴的欺侮。這時,家長要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心理準備,可以向他們介紹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讓他們明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并告訴孩子解決的辦法。有條件的話,可以預先帶孩子去校園里看看,讓他熟悉一下環(huán)境,認識校園、教室、活動室、操場、閱覽室等地方。也可以讓他觀察其他年級學生上課時的情景,看看哥哥、姐姐們上課時的姿勢,舉手發(fā)言的姿態(tài)以及寫字畫畫時的情景等。這樣,孩子的心理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上學后就不會手足無措?!?/p>
——“你是小學生了!”
有些孩子還保留著幼兒園時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是與小學生緊張活潑的學習生活格格不入的。常昕一些家長提醒孩子說:“你現(xiàn)在是小學生了!”似乎孩子上了小學自然就應該聽話、懂事了。其實,孩子畢竟是孩子,許多事情都需要家長的幫助引導。首先,應養(yǎng)成孩子應有的行為習慣,按時作息,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yè)。其次要告訴孩子,小學課堂和幼兒園的課堂不一樣,上課時要注意聽講,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要踴躍舉手發(fā)言。另外,還要愛護圖書,關心同學,注意整潔,積極參加班級上的值日勞動。這些基本的地方做到了,才能開始健康活潑的小學生活,這些“小事情”是家長必須關注的。曾經(jīng)有位家長問筆者:“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是什么?”我總結(jié)了三條:①學習逐步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成為一種任務,而不再是一種游戲。②逐步掌握書面語言,思維從直觀的形象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③開始有意識地參加集體生活。這些特點都是家長應當了解的。
——重視培養(yǎng)聽、說、寫!
孩子是不容易安靜下來的,但是您一定要要求他,在上課時要保持安靜,并且應注意力集中地聽,對老師的話要聽清楚,聽準確;聽話之后,問什么答什么,做到不離題。聽的內(nèi)容能記住,能復述,對同伴的發(fā)言能進行補充、糾正。在大班末期,家長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進行運用手指操作的多樣化活動,比如在格子本上練習寫1~10的數(shù)字,學會寫姓名,學會折紙,練習釘紐扣、縫沙袋、制作玩具、編織等活動,提高幼兒手指的靈活性和耐力。另外,還要逐步灌輸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改變孩子用手指計算的方法、背書只知道順著背等,要讓孩子學會動腦筋。這樣,孩子才會感到上學是一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