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
多年前,有位好友在美國旅游,逛到百貨公司的皮鞋部,進(jìn)口處有一堆鞋子,標(biāo)著“超級特價,只付一折即可穿回”。她瞥見有雙漂亮的大紅鞋子,拿起來一看,簡直令人不敢相信,原價70美元的鞋子,只要7美元。她試了試覺得皮軟質(zhì)輕,實在是完美無瑕,她真是樂不可支。更可愛的是,身上的紅外套,倒像是為這雙鞋訂做的。
她把鞋捧在胸前,然后招手呼喚服務(wù)小姐。工作人員笑瞇瞇地走了過來:“您好!您喜歡這雙鞋?正好配您的紅外套!”她伸出手說,“能不能再讓我看一下?!蔽业呐笥寻研咏唤o她,不禁擔(dān)心起來問:“有什么問題嗎?價錢對嗎?”那位服務(wù)小姐趕緊安慰說:“不!不!別擔(dān)心,我只是要確認(rèn)一下是不是那兩只鞋。嗯!的確是!”“什么叫兩只鞋,明明是一雙啊!”
那位誠實的小姐說:“既然您這么中意,而且打算買了,我一定要跟您說明一下,把真實情況告訴您,請到旁邊坐?!彼I(lǐng)著我的朋友避開擁擠的人群到僻靜的角落坐下,以便不受干擾,好好思考再做決定。
她開始解釋:“非常抱歉!我必須讓您明白,它真的不是一雙鞋,而是相同皮質(zhì),尺寸一樣,款式也一樣的兩只鞋,您仔細(xì)比較一下,雖然顏色幾乎一樣,但是,還是有一些色差;我們也不知道是否以前賣鞋時,銷售員或者顧客弄錯了,各拿一只,所以剩下的左、右兩只正好又能湊成一雙。我們不能欺騙顧客,免得您回去發(fā)現(xiàn)真象以后,后悔而責(zé)怪我們,如果您現(xiàn)在知道了而放棄,您可以再選別的鞋子。”這真摯的一席話,哪有不讓人心軟的!何況,穿“兩只鞋”又不是立正齊步走,或是讓人蹲下仔細(xì)比較兩邊色澤。心里愈想愈得意,除決定買那“兩只”以外,不知不覺又買了“兩雙”鞋。
時過幾年,那雙鞋仍是她的最愛。每當(dāng)朋友夸贊那雙鞋顏色漂亮?xí)r,這位朋友仍舊不厭其煩地講述那個動人的故事。唯一的后遺癥是,每次她到紐約時,總像打了嗎啡似的,要抽空“回到”那家百貨公司捧回3雙鞋。
一般生意人總不愿當(dāng)傻瓜,所以,使些小聰明,利用花言巧語,拼命把“兩只”說成“一雙”,只要能蒙住顧客的眼睛,賺一票是一票,將來之事誰可料?
誰也不愿意被別人當(dāng)傻瓜,尤其是花錢的顧客。讓顧客快樂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或許是讓顧客笑著對您說:“您好傻!”
(童江海、杜先武摘自《海外文摘》19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