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
生命從形成的那天起,就開始受恩。父精母血,十月懷胎以及隨后的艱辛撫養(yǎng),無不讓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感謝那些撫養(yǎng)、教育我們的人和土地。所以,一旦生命能夠獨立的時候,首先就會產(chǎn)生一種報償心理,即獻出自身的光和熱。這種報償心理不管你意識到了沒有,它都是存在的,比如,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會要求我們,好好聽話,去干這個,去干那個。于是,我們會放棄掉自己的喜好而去做我們本不愿意做的事。只因為這是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的話。再大一些,我們會在不同的場合聽到:為學(xué)校爭光,為單位爭光,為祖國爭光。我們會竭盡全力地去做這些事情,只因他們或教我,或育我,我們必須不讓他們失望。
漸漸的,這種要求溶進了我們的血液,培養(yǎng)了我們向上的精神和最大限量貢獻自身的需求?!盁o怨無悔,報償于汝”,不管這個“汝”的內(nèi)涵是什么,那種奉獻的實質(zhì)卻是一樣的。許許多多的奉獻匯集一起,終于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著文明的進步和歷史的發(fā)展。據(jù)生物學(xué)家說,這種“獻出”精神不僅存在于人類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生命中,它是這個世界充滿生機和生命得以延續(xù)與進化的根本。
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同樣的付出卻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有的人的獻出帶來了流芳百世,有的人的獻出卻是遺臭萬年;有的人一獻出就會得到回報,有的人獻出了一切卻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這種迥然而異的結(jié)局,是最令人困惑不解的,也是產(chǎn)生“報國無門”“造物戲人”等感慨的主要原因。
這其實是我們所受的“貢獻”教育的最大缺陷。從小,我們就被親人告知,你是杰出的,你所做的一切,會對這個世界起到重要的作用,你的貢獻一定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再就是,你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成為杰出的。如果你失敗了,你就白活在人間了,你就對不起撫養(yǎng)你的親人。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在作出貢獻的同時,還要忍受這種“貢獻”不被別人認同的痛苦,以及認同前那段漫長時間內(nèi)所產(chǎn)生的焦慮與困惑感。我們只被告知,貢獻是光榮的,偉大的,耕耘了就會有收獲。卻沒有人在這之前告訴我們,“貢獻”的后頭還有那么多的要求,比如,你的這種貢獻必須是與整個歷史的發(fā)展潮流相一致的,即使你的“貢獻”再偉大,還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并能最后成為現(xiàn)實。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任何一個人或一件事,都可能使你的這種抱負成為“泡影”。
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廢寢忘食,全力以赴地做成了一件事,如完成了一個設(shè)計,提出了一個建議,寫成了一篇文章,結(jié)果呢?那怕是你認為再妙的東西也根本博不到一聲采,別人輕輕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可以把你的一番苦心徹底否認。這時,你會有如五雷轟頂?shù)母杏X,自尊心和自信心如雪崩般地潰塌,你氣憤,你惱怒,你傷心,你慨嘆,你惋惜,通通沒有用。你生的氣等于白生,你說的話等于白說,你干的事等于白干。誰會去注意一只螞蟻扛的東西有多重?你可能沒了激情,想就此頹廢下去,那正好證明了一些人的看法:你不成熟或“貢獻”的動機不純。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個以寫批評性報道而小有名氣的記者。他曾給我講過他的一段經(jīng)歷。剛到報社時,他曾經(jīng)歷過寫十篇批評性報道被“槍斃”八篇的情況。他說對于稿子的真實性,他可以用人格來保證,而對于稿子的重要性,連總編輯也認同,可就是發(fā)不出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怕惹麻煩,上面有人打了招呼,怕刊出后副作用太大等等。他說,那時,記者的良知和正義感與看到事實受到不公正壓抑的屈辱感,像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而眼見真理被扭曲卻無法伸張的痛苦,更使他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難以對人言的苦悶與不平衡。他說,有將近半年的時間,他無法從失意中解脫,這種沉悶的心緒使他與同事和親人的關(guān)系搞得很緊張。他的妻子甚至提出離婚,因為受不了他的冷落。他說,是一位“忘年交”朋友的一番話使他振作起來。長者告訴他,對任何事情只要抱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態(tài)度去做,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并不是那么痛苦。要學(xué)會為自己的快樂而貢獻,為自己的喜歡而干活。
他說,自此以后,他的生活態(tài)度變了??吹讲还?、不合理的事情,他照樣寫稿子,有人怕麻煩不用他的稿子,他照樣據(jù)理力爭,但僅此而已。他決不讓暫時的失意影響他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態(tài)度,更不讓工作上的不快,影響家庭生活和生活信念。結(jié)果,他過得很快樂、充實,不斷的小挫折磨礪著他的意志,使他的思想更敏銳,觀察事物更全面,稿子寫得越來越好,終于成為一個知名的記者。
是的,因為從小的教育,我們的所作所為,太多的受制于別人。別人喜不喜歡?別人會怎樣看?別人需不需要?我們就這樣把自己的歡樂和心情交給了別人,最后失去了自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尊的生命,每一個生命循著自己的獨特軌道去展現(xiàn)存在于世的價值。這種價值是不能用簡單的比較來衡量其大小的,只要我們盡力去做了,就是大功德,大圓滿了。
我姥姥70多歲,自我記事起,她就在不斷地做鞋。給女兒做,給孫子、外孫做,給親戚朋友做。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時候,姥姥做的鞋曾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溫暖與親情?,F(xiàn)在,我們長大了,可以自己買鞋了,但姥姥仍然不停地做鞋。我們不需要了,她就給左右鄰居的小毛毛做!鄰居們是那樣的感謝她,要給她錢。因為這種小毛毛穿的鞋在商店里還真是不好買。但姥姥從來不收錢,她說,我又不是為了賣才做鞋,我做鞋是因為我喜歡做。
姥姥的話真讓我感動。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往往就不以為苦了,它可以叫人全心地付出,無悔地投入,并且不受物質(zhì)和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只要我們喜歡的東西沒有妨礙別人,也不會傷害別人,我們就不妨學(xué)會為自己的喜歡而歌、而干、而活。
當(dāng)然,要真正做到“我為我歌”并不容易。首先我們要找準(zhǔn)生活的立足點。人很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或把別人看得很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的人,會很容易生氣,變得執(zhí)拗或難于共事;把別人看得很重要的人,會變得患得患失,畏縮膽怯。其實,我們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重要,如果我們認清了這個現(xiàn)實,知道這個世界并不是為了我們方便而存在的,我們就能平靜地生活,更能對人生的種種變遷和失意泰然處之,并從失意中找到人生的真諦。
其次,我們還要認識到,雖然生命的個體對這個世界似乎并不重要,但我們每個人又是獨特的一分子。我們存在的價值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體現(xiàn)出來。我們每個人的積極開拓和不斷進取,不僅圓滿了自身,而且改變了世界。所以,我們要對自身充滿信心并有正確的看法。別人說你低,并不等于你就真的低了;別人說你高,也不等于你就十全十美了。別人把你看低了,沒關(guān)系,你可以尋找機會全面地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會慢慢地高大起來;可被人看高了,就等于堵住了自己萬一失敗的退路。不幸失敗了,結(jié)果反而會被別人看不起。以退為進,由低到高,是自然的規(guī)律,也是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藝術(shù)。
只要我們抱著“我為我歌”的態(tài)度去生活,我們就能讓心態(tài)擺脫外物的誘惑和因為比較而帶來的無盡煩惱,而心一旦不被外在的東西所役,我們就會在清靜、自在、快樂中,施恩、報恩于這塊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