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華
“謚法本來是蓋棺論定,足以勸善懲惡,但到后來成了虛名”;“謚號(hào)只是騙人的把戲”,“不可全信”。例子之一是,“光緒皇帝,他謚為德宗。光緒變法不成,被慈禧害死,實(shí)在無德可稱”。(《古代文化基本知識(shí)》136頁,天津人民版)
這段話略有小誤。光緒的“德宗”不是謚號(hào),而是廟號(hào),他的謚號(hào)是“景”,合稱“德宗景皇帝”。此外,這里僅說到“德”字的騙人,卻未交代這個(gè)廟號(hào)謚法擬定者的深曲用心。一九一四年春某日,徐致靖、康有為戊戌后首次重逢,劫后余生,抱頭痛哭之余,自然要一吐數(shù)年來的積冤,卻又怕隔墻有耳,只得采用筆談。徐致靖寫道:“光緒謚法‘德宗景皇帝,擬謚者用心惡毒,他們以唐德宗、明景泰影射光緒帝,我不承認(rèn)這個(gè)謚法?!?見中華書局版《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戊戌變法側(cè)記》之十三)唐德宗任用盧杞、趙贊,遂為亂階,及姚今言反,帝奔奉天,朱
擬謚者心思之“巧”,真令人“擊節(jié)”。如此才智,若全部用于為國為黎庶謀,那么,套用孟子的話說,“中”國其庶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