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伊湄
1926年初,是農(nóng)歷丙寅除夕的那一天,北京的天空,飄著鵝毛雪。刺骨寒風(fēng),把人都趕進了屋,把鳥都趕進了窠。只有施粥廠門前,聚集著一大群無家可歸的窮人。大片雪花粘在他們身上的破葦包或破麻袋片上,粘在他們亂蓬蓬的須發(fā)上。他們急于想喝一碗熱粥,然后趕快躲到人家屋檐下去。他們彼此擁擠著,鬧嚷著。幾個“維持秩序”的警察,拿著大木棍,隨意撲打他們,嘴里噴射出粗暴的吆喝聲。
人叢中忽然跑出一個孕婦,她右手牽著個三歲左右的男孩子。在她后面,五個身軀高大的警察追趕著她,木棍象雨點般落到她身上。她空著的左手本能地護著腹中的孩子,嘴里喃喃地申辯著:
“我討了一碗,給孩子吃了,想再給自己討一碗,不是一個人討兩碗?!?/p>
警察們不聽她的申辯,還是一個勁地打她、趕她,象五只瘋狂的豺狼趕著一對羔羊。
正在這時候,胡同口走過來一個大學(xué)生模樣的青年。冷風(fēng)逼得他把腦袋縮進破大衣領(lǐng)子里,吵嚷聲又使他抬起頭來。這一幕習(xí)以為常的警察欺凌老百姓的景象,激起了他強烈的憤怒。他決心用筆把它畫下來,讓千萬人看見,激起千萬人的怒火來燒毀這不合理的現(xiàn)象。于是,他急急忙忙往回走。他原是應(yīng)同鄉(xiāng)邀請去吃年夜飯的。為了不讓腦子里的印象溜走掉,他決定先回公寓把它畫下來再去吃飯。他邁著急促的步子,雪的泥濘在他腳下發(fā)出唧唧的響聲。融化了的雪,一點點滲入他脫了線的破皮鞋里,他的腳凍麻、了。
回到學(xué)生公寓里連忙扭亮燈,攤開紙。他那顆年輕的心是那么激動,使得手中的木炭碰到紙上發(fā)出唰唰的響聲。但是,這個題材對他來說是太難了。他雖則從小就靠畫畫,可從來沒有正式學(xué)過畫,最多只能畫點風(fēng)景,或畫個頭像。象這樣有五六個人的復(fù)雜場面,尤其是五個警察粗暴的動作,他畫不出來。換了五張紙,紙上縱橫著一些憤怒的線條,它們并未給他組織成完整的畫面。畫到十一點鐘,一頓窮學(xué)生所希罕的年夜飯錯過了,挨了一頓餓,畫還是沒有畫成功。
1926年6月,這個青年人把七十多件習(xí)作掛在中央公園(即現(xiàn)在的北京中山公園)水榭里開了個展覽會。上面說到的那幅草稿,也參加了展覽。畫題是《五個警察一個○》。他用“○”來代表當時那個社會里備受壓迫的窮人——特別是更無地位的婦女,另外,也想用“○”來點出那孕藏著小生命的突出的肚腹。在這沒有說話自由的時代,這一幅形象不清晰、畫題又含義不明的畫稿,好象是受了委屈的人的一個含糊的申訴,一般觀眾是不容易看清它的意義的。
出于這個青年人的意料之外,這幅畫在展出第二天就賣出去了。據(jù)替他看攤的小朋友告訴他:午間來了一個穿大褂的長者,要買這幅畫,還要買那幅《饅頭店門前》(那是一幅水彩畫,上面畫著一個瘦骨嶙峋的老人的背影,他正背對一籠剛出籠的熱氣騰騰的饅頭走開去)。兩幅畫標價一共是十八元,這位長者拿出兩張十元鈔票。小朋友抱歉地說:“畫家吃飯去了,沒錢找?!遍L者和藹地對他說:“不用找了,這兩幅畫根本不止值這些錢?!闭f著鈔票留下,把畫帶走了。
這位長者是魯迅先生。
這位青年名叫司徒喬。
(鄧小敏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