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開
這是生活中幾個真實的鏡頭。
1988年8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區(qū)一家市立餐廳。二顧客吃面。吃到一半,發(fā)現(xiàn)碗中有一只死蒼蠅,去找餐廳服務員退換。經理代表出來接見,說了兩條不予退換的理由:衛(wèi)生管理條例規(guī)定,每平方米空間允許存在3~4只蒼蠅;你已經吃了半碗面,現(xiàn)在要求換一碗,這不明擺著討便宜來了?
1988年12月,北京美術館路東一家小集體服裝店。顧客試衣,長短肥瘦可以,唯獨后襟怎么穿怎么鼓一包,顧客脫下不買。售衣小姐頓時甩出一句:“這尺寸是按標準做的,你穿上鼓一包,只能說明你的腰身長得不合適,不適應衣服。”
1989年4月,北京東單頭條市場內天蘭百貨商場。顧客花21.80元買了一雙涼鞋,因右腳鞋跟歪斜嚴重,要求退換。自稱經理的一漢子說:“賣出1000多雙鞋也沒見有人說壞的,獨你這雙壞?可見是你的腳長得歪,你可能患過小兒麻痹癥?!?/p>
這些道理,都是幾位30來歲的年輕人說的,都是當著眾多圍觀者說出來的,都說得那樣堂而皇之,不可置疑,理直氣壯。
按照這些道理,我們可以推斷出什么結論呢?人們,必須視每平方米空間有3~4只蒼蠅及蒼蠅落碗中為正?,F(xiàn)象;人們,必須盡量削砍自己的身軀及雙腳,以努力適應各種殘缺不整的衣服鞋襪;人們,必須克服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意愿而來維護經營者的利益,而且,要努力樹立“這才是天經地義”的觀念。
如此推理,你是笑?是哭?你沒有感受到在道德觀念的深層里,隱藏著更可怕的變態(tài)因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