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姍
我曾經在一次“民間”的座談會上,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突然襲擊”:在你們的實際生活中,如愿的多,還是失望的多?沒想到,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囂起來:“失望的多!”回答是那樣的自然。沒有憂愁,沒有哀怨。有的男孩子甚至還瀟灑地揮了一下手。我真想擁抱他們,親吻他們。他們以鎮(zhèn)靜的神態(tài),坦然的微笑向我顯露了自己的成熟——好一群小美學家!這樣的贊嘆太過分了?不!難道你不知道大哲學家康德關于美的命題——美并不等于完善!
可是,我也曾在某些教育問題的研討會上,聽到過這樣令人震驚的真實故事。一個好學生因為考試偶然一次沒得到第一名而精神恍惚;一個女孩子,竟然由于沒得到一條裙子而欲走絕路!我不禁感到一陣悲哀。要是眼淚能使他們擺脫困境,我真愿意大哭一場??晌抑?,那是徒勞的。誠然,我至今尚未獲得解除這些孩子痛苦的良藥,可我還是不甘失敗地想試一下,請他們收下一份也許是他們還不太喜歡的禮物,一份需要他們思索的禮物。
數字中的“九”;大音階中的“7”音,標點符號中的“……”;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花朵。當然還有藝術,還有大哲學家的命題——美并不是完善!
數字中的“九”——到達整數的最后一個層次。想象一下九重天的壯觀景象吧,它一定會比一個其他整數帶來更多的遐想。
大音階中的“7”音——進入終止前的導音。請哼一下大調音階,體味一下這個音符的美感作用吧。
標點中的“……”——既沒有驚嘆號那般撼人,也沒有句號那樣的莊嚴,有時還帶著一點惆悵??墒?,難道它不更有一種引人入勝的功能嗎?
天上的月亮有圓有缺。初一的眉月正以它那柔美的曲線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美;地上的鮮花有開有落,不受花落威脅的塑料花,又哪能與其媲美呢?
在藝術欣賞中,人們已厭倦了大團圓的結局而偏愛那些帶著遺憾和追求的柔聲。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前面的命題吧,美并不等于完善。根據這個命題,我們可以再引伸一下:缺憾的美,也是一種美,而且是一種賦有特殊魅力的美。
缺憾的美之所以能構成其美,首先因為它的真實性,它是客觀規(guī)律的忠實反映。它不虛偽,不粉飾,樸實無華。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愿是相對的,遺憾則是絕對的。小至考試成績,大至社會變革,哪一件不包含著遺憾的因素呢!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這就是生活的本質,。是真理。如果,那位考試沒得第一名的好學生認識到這種客觀性,那他決不會陷入困境。
缺憾的美之第二個構成因素是一種適應物,它是適應環(huán)境的天然手段。它經常,它平凡,遠不如悲劇那樣的震撼人心??墒撬匀犴g的特性不厭其煩地告誡人們,生活就是這樣,要適應它,必須建全意志。只有弱者和庸人才整天唉聲嘆氣。
第三個因素,也是缺憾的美之最重要的一個構成因素,離開了這個因素,前兩個因素都失去了意義。缺憾的美是人類進步的可貴財富。伏爾泰說:“人類之最可貴的財富是希望?!比焙兜拿?,正是這種希望的搖籃。缺憾的美不僅在于它是舊事物的終點,更是新事物的起點。這種終點和起點的統(tǒng)一,平衡與不平衡的追逐,才構成了這種特殊的美感,才富有誘人的魅力。波浪型前進,螺旋型上升。有遺憾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追求。
曙光是綠色,升起在希望的搖籃,它稚嫩,它柔弱,有時還帶著晨霧的迷惘??墒?,缺憾的美終究以它那特殊的伸展功能,讓光明鋪滿天際。
(摘自《現(xiàn)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