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維 梁 志
“送君千里總需別,白頭到老終分離”。在漫長的人生過程中,“生離死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過,現(xiàn)代交通發(fā)達,生離以后千里相逢并不難,然而,死別卻仍然是人類無法回避的嚴酷現(xiàn)實。
有人說,中年喪妻(夫)是人生巨大的痛苦之一,其實老年喪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jù)有關(guān)文獻報道,有一位叫伯爾克斯的人,對4489位55歲以上的喪妻者進行為時9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5%(213人)在喪妻后半年內(nèi)相繼去世。半年內(nèi)喪妻者的死亡率比未喪妻的同齡者竟高40%。而半年以后,兩者的死亡率又逐漸減少差距,直至恢復到相同的水平。
由此可見,老年喪偶不僅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某些損害,而且還對壽命有一定的影響。然而,人們對這種情況,往往估計不足。
老年喪偶的痛苦只有“孤存老人”才能深切體會到。由于種種原因,孤存老人多數(shù)不將自己喪偶的內(nèi)在不快告訴后人或其他人,于是在心理和生理上就需要親人、同事和保健工作者去體察、關(guān)心和研究。因此,我們希望社會各方面能多關(guān)心喪偶老人,并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預防心因性疾病老年喪偶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惡性刺激”。這種精神創(chuàng)傷既會直接引起某些疾病,又可加重和誘發(fā)老人身上的某些“老毛病”。據(jù)有人分析,老年喪偶可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重腦動脈硬化和冠狀動脈硬化的病理變化,還會對肺部的功能帶來不良影響。老年喪偶作為一種惡性心理刺激,可以引起、誘發(fā)或加重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肺心病、潰瘍病等病的病情。而這些疾病都是老年常見病,也是危害健康和壽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老年喪偶之后,要設(shè)法減少孤存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在老人去世時,首先應(yīng)安慰其配偶??刹捎眠@樣的方式;先提醒他(或她)有喪偶的可能性,讓他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然后再把喪事正式通知他。如果突然告訴老人喪偶,這種“晴天霹靂”,一些老人往往難以忍受。
二、清除悲傷盛前面說過,老年喪偶之后的悲傷是巨大的,而且延續(xù)的時何很長。消除老年喪偶的悲傷,用簡單的勸說辦法,作用不大,這是因為老年人多數(shù)比較固執(zhí),一般的說理不容易解除其內(nèi)心的悲痛,何況有不少老人喪偶后并不把內(nèi)心的悲痛流露于言表。一般說來·消除老人喪偶的悲痛以如下方式更為有效:1,不要過多提及喪事,因為每提一次喪事,將增加一份傷感情緒。一般性的安慰和勸說有時不僅達不到消除悲痛的目的,反而可能重新激發(fā)悲痛發(fā)生。2,設(shè)法使老人忘卻喪事。將亡者的遺物。紀念品有目的、有步驟地收藏起來。不少喪偶者將亡者的照片加洗放大,或?qū)⑵溆屑o念性的遺物陳列出來,這種懷念活動雖然不宜強行阻止,但有意識地控制,對過分悲痛的喪偶者來說,可能是有益的。3,條件許可的話,暫時改變一下喪偶者的生活環(huán)境,如走走親戚或出外旅游一段時間。此外,可用一些老人樂于接受的活動、言行,使喪偶者暫時忘憂。
三、防止老年喪偶后的孤獨老年喪偶以后,常感到孤獨,尤其是退休、離休老人,閑居在家,更感到寂寞、冷清。這種現(xiàn)象發(fā)展下去有可能使老人患某種老年性精神病,其中以老年抑郁癥為多見。精神異常嚴重時,可出現(xiàn)憂郁、緊張、焦慮、自責自罪、懊悔對亡者的“過錨”,甚至產(chǎn)生“生不如死”的感覺。因此,不能把喪偶老人的孤獨感當作小事對待。
為了消除喪偶老人的孤獨,在其喪偶以后,最好增加親人接近的時間和次數(shù)。子女應(yīng)增加對老人的“親呢”活動。最有效的辦法是讓老人所喜愛的小孩陪伴著吃、穿、住。此外,適當增加一些看電視、聽收音機和其他游戲的娛樂時間。還要考慮到,老年人睡眠時間較少,加之喪偶的刺激,容易在夜深人靜時自悲自嘆。小輩在這種時候稍加問候,或送一杯水(最好送一杯有安神作用的紅棗湯),那將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喪偶老人本身,應(yīng)努力尋找一些有益的消遣辦法,特別是已退休、離休的喪偶老人,更要盡可能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與他人交往,以排除自己的憂傷和孤獨感。
四、兒女不可強行阻止老人再婚在喪偶之后,老人失去了商量、談心、生活上互相體貼和照顧的件侶,這不僅在精神上,而且在生活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這方面的困難,靠子女是難以完全解決的,而且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無法理解老人這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子女強行阻止父母再婚,他們從家庭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方面考慮得多,而從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面考慮得少。有的子女還簡單地認為老人再婚是為了私生活的需要,其實這是老年人想得到互相關(guān)心、體貼和照顧的一種行動。強行阻止老人再婚,對老人身心健康是不利的。當然,也不能說喪偶老人一定以再婚為好,這要結(jié)合老人的具體情況,合情合理地考慮。
總之,老年喪偶以后,其心理活動是極為復雜的。這些復雜的心理活動,對其健康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不僅其親人,子女們難以了解,即使是有較多心理學知識的保健工作者也很難一一弄清楚。因此,人們難免對喪偶老人存在一些不理解和誤解的情況,我們希望大家能多關(guān)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