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____編號:____
“語”在古漢語中是個表述人們談話的動詞。《說文解字》:“語,論也?!薄罢撾y曰‘語。”表明屬于討論性的談話,回答別人的問題,方可稱為“語”。例如:《左傳·昭公三年》:“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边@是說,兩人在宴享之間談?wù)摗<仁钦務(wù)?,自然是言來語去,不是一個人獨白了。
“語”由“談?wù)摗币隇椤案嬖V”。如《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薄罢Z”和“告”互文見義,“語”就是“告”,就是告訴事件的原故和自己的悔意。由于這一引申義的決定,“語”是個可以帶雙賓語的動詞,就是說,在它的后面可以有一個“告訴”的對象——人,一個“告訴”的內(nèi)容——事件?!罢Z之故”中的“之”是指人,即穎考叔;“故”是指他(鄭莊公)割斷母子之情的原因?!罢Z”也可指“言論”和“話語”,如“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據(jù)《古代漢語》《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