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民
本書是研究《資本論》的新書,由二十二位研究者撰寫的二十三篇論文組成,但其內容全面、系統(tǒng),可看作一部獨立的著作。本書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資本論》與現(xiàn)代(岡本博之)、《資本論》的產生(服部文男)、《資本論》的對象與方法(林直道);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包括有關《資本論》第一卷至第三卷以及剩余價值學說各論的論文;第六部分包括:《資本論》中的社會主義經濟論(木原正雄)、《資本論》中的統(tǒng)計(上杉正一郎)、關于《資本論》的日文版(土屋保男)、《資本論》問世之前(宇佐美誠次郎)。
本書“序”中說,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問世以來至今已有一個世紀多了,其間她遭受無數次的“批判”,然而她的科學性不僅沒有受到絲毫的動搖,反而被歷史的事實所證明,并且日益發(fā)揮著她的強大的生命力。但是,這并非說已經沒有了需要解釋的新問題。恰恰相反,今天的資本主義面目與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時代大不相同;社會主義固然比資本主義優(yōu)越,但因各種歷史條件的限制,遇到了各種困難,也出現(xiàn)了一些消極的現(xiàn)象,因此,今天比任何一個時代更需要正確地分析“現(xiàn)代”的課題,更需要我們學習和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
《關于<資本論>的日文版》一文介紹了日本翻譯《資本論》的歷史及其各種版本,提到尚待探討的若干問題。自一九一九年九月由松浦要的第一個日譯本《資本論》出版以來,至今已有近二十種日譯本,筆者對各種譯本一一做了比較和評論,指出其長處和短處。進爾提到《資本論》的梅斯納版、考茨基版、阿多拉茨基版、俄文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尚待澄清的若干問題,并指出,一九六三——一九六六年出版的中文版《資本論》增加了很多譯注,很有參考價值,可惜后來的版本上刪掉了譯注。
(《馬克思<資本論>研究》,[日]岡本博之等編著,新日本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上下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