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韻澤
“十年寒窗”,大家都知道它的含義,而“十年鐵窗”,恐怕誰也不會指望在這種情況下能有什么成就。但如果你讀一讀關于意大利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葛蘭西的傳記,就會知道,震動西方學術界的《獄中札記》就是葛蘭西在“十年鐵窗”中斷斷續(xù)續(xù)寫下來的思想片斷。這本書原稿二千八百四十八頁,共有一百多萬字,寫在三十二個筆記本中。
問世和反響
《獄中札記》最早的意大利文本,是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一年在都靈出版的費利斯·普拉頓編輯的六卷本。一九五七年,英國路易·馬克斯博士在倫敦出版了《現代君主及其它論文》,書中他選譯了葛蘭西的六七篇《札記》和兩三篇早期論文,這是第一本向西方介紹葛蘭西思想的英文版書籍。一九五九年,蘇聯(lián)編譯出版了《葛蘭西選集》三卷本,其中第三卷就是《獄中札記》。《獄中札記》的英譯本遲到一九七一年才由昆廷·霍爾等人編譯在倫敦出版。
該書問世后,在西方學術界馬上引起了重大的反響:倫敦大學政治哲學教授詹塔爾·穆飛寫道,現在,人們對葛蘭西著作的興趣有空前的增加。他的思想影響已經在幾個馬列主義問題的領域內擴展開來了。這種現象的產生,的確同知識分子重新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改造產生興趣有很大關系。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哲學教授克里斯汀·布西—格魯克斯曼寫道,看來,直到現在關于葛蘭西的理論還沒有人提出反對和異議,正相反,我們見到他的著作已經逐漸滲透到新興的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他的“領導權”戰(zhàn)略已經是意大利和法國的許多政治討論中的中心問題。而且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探索超出了第二國際甚至第三國際的馬列主義水平,這種理論似乎迎合了工人運動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需要。英國的歷史學家埃里克·J·霍布斯龐姆對葛蘭西更是推崇備至,認為他“是二十世紀西方出現的最早的共產主義思想家”。但也有學者如弗朗哥·德·弗利斯在《薩拉蒂、波爾迪加、葛蘭西和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年意大利的革命問題》一書中,在對比葛蘭西同薩拉蒂、波爾迪加的地位時,認為他的學說是屬于意大利社會主義范疇的。當然,孰是孰非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不是本文能下結論的。
“從石頭里汲取養(yǎng)料”
當葛蘭西被意大利法西斯蒂逮捕后,墨索里尼曾經訓諭:“我們必須使這個腦袋停止活動至少二十年?!笨墒牵闆r適得其反,葛蘭西生命的最后十年是他腦力活動最緊張的十年。他一進監(jiān)獄就考慮到如何能利用哪怕少得可憐的一點自由來讀點書,寫點東西。起先把監(jiān)獄圖書館里那些亂七八糟的書都借來讀了,盡管這些書似乎對他的寫作全然無補,但是他說:“一個政治犯應當能夠從石頭里汲取養(yǎng)料”。《獄中札記》也就是在與世幾乎完全隔絕的監(jiān)獄中,帶著身體上的多種病痛,靠有限的一點書籍寫成的。
一開始,監(jiān)獄的環(huán)境和健康情況都不允許他安下心來從事寫作。到了一九二九年二月,我們可以從葛蘭西的一封信中看到,一般的政治犯在關了兩三年之后都渾身無精打采,他們似乎得了精神萎靡癥。每個人在以往革命活動中深受影響的潛在激情已開始消失,即使留下一絲意愿,也在永遠不能實現的宏圖和幻想中成為泡影了。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部分表現形式是:有些人躺在自己的窄床上,伸展著四肢,向天花板上吐唾沫,或者成天睡大覺消磨時光。但這種病態(tài)在葛蘭西身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他在這封信中說:“因為我似乎從來不吐唾沫;還有,天花板太高了!”
就在這時,他弄到了筆和六本筆記本,決定開始寫他的《獄中札記》。他的頭四本筆記本(約450頁)都是從德文和俄文譯出的文章;第五本開始于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是馬克思著作的譯文,包括《費爾巴哈提綱》、《共產黨宣言》(節(jié)譯)、《雇傭勞動和資本》、《神圣家族》和《猶太人問題》等,都是從德文節(jié)譯的;第六本寫得不多,只開頭譯了些兒童神仙故事,這是他譯了給他的兩個孩子讀的。
在監(jiān)獄中,讀馬克思原著是絕對禁止的,他只能從評論文章或報紙中摘譯引文?!丢z中札記》中關于哲學和經濟方面的馬克思原文,他是從貝奈戴托·柯羅齊《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書中引來的。他寫《獄中札記》一開頭搞的是翻譯,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計劃。在系統(tǒng)研究上,葛蘭西有這樣幾點設想:(一)研究意大利知識分子的歷史,他們的起源和按照文化源流進行的組合,他們的不同思想方法等等。(二)研究比較語言學,從語言學家的新觀點去探討這個課題的理論問題和方法論問題。(三)研究比蘭代羅①的戲劇和以他為首的意大利戲劇欣賞方面的變化以及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四)論文學普遍鑒賞力方面的一系列文章。此外,他還設想研究史料編匯的理論,以及美國主義和福特制。
一九二九至一九三○年,葛蘭西開始加快了寫作的速度,他考慮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把收集的引文逐步譯出,作為自己思想的苗圃;(二)研究群眾意識的形成,他認為要研究這個問題不能不考慮知識分子,因此他再度研究了柯羅齊的著作。一九二九年七月,他重讀了《史學理論》。而后他擴大了研究計劃,包括《哲學札記。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第一輯》,這個標題是在第七本筆記本上。
一九三一年,葛蘭西的健康進一步惡化,但這一年,他的《札記》仍然著重寫了哲學和方法論的問題。一九三三年三月,葛蘭西一度在下床時倒在地上了,昏迷了一段時間,光講撒丁島土語,一般人聽不懂,獄醫(yī)診斷是腦溢血。在整個這一年的六個月,他完全不能寫作。盡管他開始寫了四本筆記本的札記,包括論政治的札記,但到八月份,他完全停頓下來。
一九三三年八月,在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和西歐著名人士,包括法國羅曼·羅蘭和英國坎特布里的大主教的聲援和斗爭,墨索里尼不得不同意把葛蘭西轉移到福米亞的一個診療所去治療,并改判十年徒刑。
一九三四年四月,葛蘭西的體力恢復了一些,他開始寫《論馬基雅維利》、《論文藝復興》等札記,還重新把最早的幾本札記的許多材料重抄、再整理、修改,他審慎地把凡是引起檢查官注意的字眼如“馬克思”、“階級”等都改掉了。一九三五年,他寫了《論“下層”的歷史》、《論文化》等札記。總的說來,三十二本筆記中有二十一本是在圖里監(jiān)獄中寫成的,其余十一本則是轉到福米亞診療所后寫的。
《獄中札記》的原稿最初非常整潔、字跡端正,一九三三年以后,字跡抖顫、散亂、無力,但是思想仍然非常清晰和犀利。
談到《獄中札記》,不能不提及葛蘭西妻子的姐姐泰蒂安娜。她是葛蘭西在意大利唯一可以依靠的親戚,不僅在各方面給獄中的葛蘭西以照顧,并擔當葛蘭西與比埃羅·斯拉法②和陶里亞蒂聯(lián)系的中間人,對于《獄中札記》,她也參與了意見。更為重要的是,她對《獄中札記》的完成和得以保存下來,有很大的功勞?!丢z中札記》的次序就是她在葛蘭西去世后重新加以編排的。她通過葛蘭西的難友特羅姆貝蒂把《獄中札記》裝進行李包從獄中偷運出來,在葛蘭西去世以后,她又通過比埃羅·斯拉法的關系,把《獄中札記》存放進意大利商業(yè)銀行的保險柜中,然后運往莫斯科。泰蒂安娜與葛蘭西的信仰并不相同,但她卻是這部巨著的守護神。
《獄中札記》中的思想火花
昆廷·霍爾和喬弗萊·諾·斯密共同編譯的英文本《獄中札記》,只能說是它的選集,內容有三大類:(一)歷史和文化問題;(二)論政治;(三)實踐哲學。葛蘭西在第一大類中主要研究了意大利歷史中的知識分子問題。他認為知識分子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他不僅探索了知識分子集團的社會基礎,出身的階級或為誰服務,而且還探索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具體歷史問題。
葛蘭西在分析知識分子活動的基礎上研究了市民社會的歷史,市民社會怎樣演變成目前的結構?哪一種思想和知識流派指導和影響了這個過程?通過什么渠道和哪一個歷史上起決定性的社會力量來起作用的?然后,他從研究歷史得出結論:贏得普遍支持(即他所說的“領導權”)的方法要比利用國家所用的工具(即實現一個階級的專政)更為重要。葛蘭西認為研究知識分子的作用是同研究革命戰(zhàn)略的核心有連帶關系的,因為工人階級的勝利只有在一個“長的歷史時期”中對整個社會實現領導權才能得到保證。
葛蘭西在第二大類中闡述了黨,也就是“現代君主”。他認為必須是一個有馬列主義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它的任務是在一個永久性的結構中組織工人群眾和其他勞動者,以及對絕大多數無產階級群眾和中間階級行使領導權。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黨必須超越傳統(tǒng)的政黨。他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才能成為市民社會的新機體,也就是黨是社會的一部分?!熬鳌本褪沁@個新社會實體的化身,但黨要比其它部分更“自覺”,并且是市民社會的最主要的部分。
葛蘭西還認為,要建成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解決四個基本問題:(一)黨的意識形態(tài);(二)黨組織的形式和內容;(三)在聯(lián)系群眾方面所起的作用;(四)黨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力量。頭兩點是關系到黨員個人的思想發(fā)展、領導黨員同普通黨員的關系、黨內存在的團結和紀律的類型。第三、四點是關系到對黨同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軍關系的了解。葛蘭西寫道:“這四點是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從邏輯上是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的”。
葛蘭西在第三大類中批判了第二國際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錯誤傾向,認為他們忽視了哲學、心理學、文化、思想意識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作用,片面地強調經濟因素,這樣在經濟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就會束縛工人階級的手足,破壞他們的首創(chuàng)精神。他贊揚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認為這是在客觀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主觀力量的成果。是對“經濟決定論”的一個迎頭痛擊。
葛蘭西還自稱他的哲學是實踐哲學,他認為實踐是世界的本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來源于人的實踐,客觀現實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主觀思維”創(chuàng)造的。因此他反對把思想意識降格為第二位的這種認識論;他也反對唯物主義說人之外有物質世界。他主張在新的革命馬克思主義中要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否則偏重哪一方面的認識都不能說明實際的歷史事件。
為何如此晦澀難懂?
《獄中札記》好多都由法西斯監(jiān)獄當局檢查過,有一次法西斯分子寫了這樣的批語:《札記》不僅有豐富的理論,而且這種寫法使得粗枝大葉的讀者很難讀懂。文字難讀,原因有兩方面:(一)在監(jiān)獄條件下,他要把思維到的東西很快簡要地記錄下來,當時并沒有考慮到要出版,因此往往不注意句子本身的結構。這是采取寫備忘錄的方式,不能用寫文章的嚴謹結構去要求;(二)為了躲避監(jiān)獄當局的耳目,他把有些會引起檢查官注意的字眼都改掉了,或者繞圈子來說明。例如:他把馬克思、恩格斯寫成“實踐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把列寧寫成“依里奇”或“符里奇”,把托洛茨基寫成“里昂·達維多維奇”或“勃朗斯坦”等。同樣,“無產階級專政”、“階級斗爭”通常都用別的說法加以掩飾。
也許有人以為葛蘭西的文采就是這樣,其實不然。葛蘭西從小酷愛語言學和文學藝術,一度曾想當語言學教授,但是在大學后期放棄了這個理想,都靈大學的歷史語言學家馬泰奧·巴托利曾為此表示惋惜。他在上中學以后就喜歡弄弄筆頭,有他獨特的文采。例如:他一九一六年在給妹妹的一封信中描寫自己孤獨的大學生活時寫道:
“我生活在世界之外有兩年了:是生活在一個接一個的夢幻世界中,我把每一股聯(lián)系世界和同伴的繩索都割斷了。
我活著完全是為著腦袋,而不是為著心臟……我把自己變成一只熊,進進出出,其他人對我是不存在的。也許前后有兩年時間,我一次也沒有笑過,也沒有哭過……但是我除了傷害自己之外,永遠不傷害任何人。”(弗爾雷特:《發(fā)表和沒有發(fā)表過的信件》)
后來當記者時,他編過一個時期的戲劇評論欄,從一九一五至一九二○年評比蘭代羅的戲劇就寫了二百頁。但文學成就達到頂峰則是他的四百五十來封《獄中書信》。該書一九四六年在都靈出版,第二年就獲得了“維亞雷焦”文學獎金。
①比蘭代羅,一九六七——一九三六年,意大利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一九三四年獲得諾貝爾獎金。
②比埃羅·斯拉法是葛蘭西在都靈時期的好朋友,當時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也是陶里亞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