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如等
在黑龍江省水文地質隊,人們一提起黨委副書記崔鑄信同志,都異口同聲地說:“老崔當干部,對家里人比對外人要求還嚴,他家的人,誰也沒有沾過什么光?!?/p>
崔鑄信是工人出身的部,多年來一直在水文地質隊做領導工作。這個隊青年工人多,而且多數是本隊或本系統(tǒng)老職工的子女。領導干部如何教育自己的家屬,對這個單位的風氣有直接的影響。近兩年來,黨委書記調走后,老崔主持全隊的工作,上上下下幾百雙眼睛都在看著他。他經常要求全家人在工作上要比別人多干,生活上可一點不能多拿。作為一個1948年參加工作的老同志,又是全隊的主要領導,他堅持和普通工人一樣按工齡分住房。老兩口,加上兒女和外孫,三代八口擠在僅有20多平方米的一間半房子里。由于實在太擠,后來,大女兒帶著孩子搬到租賃來的一間小房去住,也沒向組織要求照顧。新年期間,地質隊買來一些大米,準備供應每戶職工10斤。他老伴聽說后,拿起米袋就要到隊里去稱。老崔把她叫了回來,說:“這次大米不多,你就不要去了?!焙髞?,果然米不夠分,他們家沒有吃上大米。
崔鑄信同志也從來不對自己的親戚“開后門”“行方便”。他的五外甥一直想開汽車,考取駕駛證后,找不到需要司機的單位,就三番五次來找舅舅磨,想調到地質隊來。地質隊有50多輛汽車,只要老崔一出面,調進一個司機是很容易辦到的。但是老崔想,這個門一開,以后還怎么要求別人、教育青年呢?況且,這對外甥的成長也沒有好處。為這事,他姐姐幾次找他哭著說情,他都好言相勸,一直沒有給外甥調動工作。還有一次,老崔聽說他的另一個外甥結婚要大大操辦一番,就主動去做工作。外甥家已經請來了廚師,搭好爐灶,菜已動刀,肉已過油,就等第二天一早開席了。本來,外甥是請舅舅來吃喜酒的,可老崔到了以后立即制止了操辦。經過耐心說服,終于做通了姐姐和外甥的思想工作,辦了個節(jié)儉的婚禮。
他對子女,要求就更嚴了。他認為干部的孩子理應做得比別人更好些。二女兒被分配到富拉爾基紡織廠做擋車工,因三班倒,勞動強度大,一度不安心工作,想調個輕松一點的崗位。這個紡織廠的勞資科長正好是老崔很要好的一位老同事。但女兒知道父親的“家規(guī)”,不敢回家說。一些老同志便多次到他家去為女兒說情,并表示不需要老崔出頭,他們就可以一手代辦。老崔都謝絕了,并反復教育女兒要干一行愛一行,安心搞擋車工作。女兒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進步很快,連年被評為廠里的先進生產者。
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崔鑄信同志從不姑息遷就,總是批評、處理得比其他青年更嚴厲。大兒子是汽車修理工。一次,他用公車幫同隊的一個青年拉了一車葵花桿搭菜窖。老崔知道后很生氣,把兒子狠狠批評了一頓。地質隊汽車較多,作業(yè)分散,不易管理,私用公車的現象不少。他曾經親自在大會上宣布過用車紀律。這次,自己的兒子利用出車機會給別人拉私活,盡管是順路,也沒人知道,但他感到沒有教育好子女,不能原諒自己。他批評兒子后,又到財務科交了六元錢的出車費,并起草了一份“自我通報”,請求黨委開會。會上,他就這件事做了嚴肅的自我批評,要求把“通報”發(fā)到下屬單位。黨委經研究同意了他的意見,將這份“通報”以黨委文件形式下發(fā)了。
這件事在全隊上下震動很大,不僅黨員稱贊,而且廣大青年都很佩服。以前,這個隊出車拉私活的風一直剎不住,“自我通報”下發(fā)后,各基層領導挺直腰桿抓,黨團員和許多青年紛紛向老崔學習,不隨便用車,用車就自覺按規(guī)定交費,使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僅三分隊兩個月的不完全統(tǒng)計,就有八人主動到財務科交出車費,其中還有兩名司機。
崔鑄信同志嚴于律己,正黨風從正家風做起,干部、青年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由于領導同志風氣正,青年工人積極上進,這個水文地質隊幾年來都是全系統(tǒng)的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