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琛 袁瑞華 錢炳宣
黃里說:“人人為自己”就是“人人為大家?!币虼怂鲝垺罢l也不占誰的便宜,但也不必為別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換取自己生活需要的勞動”就可以了。這就等于是說,我需要多少生活資料,我吃了社會多少飯,就付出多少旁動,這從表面上看似乎都公允,實質上這是資產階級的“等價交換”。與給多少錢就干多少活差不多,而不是自覺地去勞動。真按照這說法去生活、工作,那么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得這樣精確地計算和比較一下:只要我們工作量達到了自己生活需要,馬上就可以停止工作,否則豈不要犧牲自己利益,被別人沾了光?!這樣一個工人在技術革新上有所創(chuàng)造發(fā)明,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年完成幾年任務,那其余幾年就可以不干活了?!顯然,我們生活在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邁進的時代,所要發(fā)揚的絕不是這種“等價交換”的庸俗人生觀,而是“勞動不計報酬”的共產主義風格。一個普通的煉鋼工人,一年創(chuàng)造的勞動價值在一萬元以上,但所獲得的報酬還不到十分之一。一個農民創(chuàng)造了一臺收割機,抵上幾十人的勞動,但所得報酬也可能還是與其他社員一樣。他們付出的多,耗費的少。但起了創(chuàng)造價值的作用,社會因此可以擴大再生產,社會財富才能增加。如果按照黃里的說法:消耗社會多少東西就只創(chuàng)造多少財富,那國家就再也不能積累,社會生產水平就會永遠落后,不但共產主義,一萬年也不能實現,而且大家都不會免于物質匱乏的痛苦。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完全得不到滿足,大家的利益沒有保障,試問這能像黃里所說的:“實際上確是在人人為大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