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卿
看了馮淵給編輯部的信,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鳴。當然,我們“德才兼?zhèn)洹钡母刹空呤菬o可非議的,但是由于沒有規(guī)定出嚴格、精確的具體內容,加上干部選拔的權力掌握在少數領導人手里,群眾根本不能予以監(jiān)督,因而在執(zhí)行時,對選拔干部的掌握上就常常有極大的片面性,不是只從資歷著眼,就是偏重所謂政治條件,至于對一個人最實際的東西——才能,則是像晨霧中的露珠——看不到。
在任何社會,任何時候,才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完全同意馮淵“沒有才德也會落空”的說法。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禹的父親鯀無治水之才而被殺,禹有治水之才而受禪位;三國時,周瑜雖年輕,因有才而掛帥,程普雖是東吳多年老將仍聽用帳下。我們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需要打游擊之才,搞地下斗爭之才,今天建設時期,則需要高度的文化科學技術之才,所以重用知識分子,大膽提拔他們,是不容置疑的。
“重德輕才”的結果,對干部的成長非常不利。一方面是使一些德高才少的,身居領導地位的人認為“有德就保了險”,從而失去兢兢業(yè)業(yè)積極進取的上進心,他們不是依靠孜孜不倦地學習,刻苦地鉆研業(yè)務來進行領導,而只不過是依靠黨員身份,依靠黨在人民中享有無限的威信,依靠老資格,依靠國家授予他的法律地位來進行領導。另一方面,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特別是像馮淵這樣年青有為,有朝氣的人,他們希望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幾乎完全落空,由這種希望所鼓舞著的進取精神就因失望而消沉,他們的才能得不到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受到阻礙,熱情當然也就消失。作為知識分子,我是能夠理解這種心情的,知識、才華是人的智慧的體現,知識分子向來重視自己的才能,也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發(fā)揮,一旦受到壓抑,這怎么不叫馮淵“郁郁不樂”?因此,只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來看這個問題,誰能不為馮淵的處境給予一點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