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
前幾天,我到一個機關(guān)團委會去。辦公室里,一位身著毛料衣褲的青年正理直氣壯地質(zhì)問團委書記:“為什么行政上不批準我的生活補助費,我有困難組織上為什么不給解決?”“我是革命干部,有困難不找組織找誰?組織上就有責任替我解決困難?!薄?。.
事后,團委書記告訴我,這位青年團員新婚不久,結(jié)婚時,為了講究排場和取得愛人歡心,花了許多錢,身上的毛料衣服就是結(jié)婚時新做的,但是卻欠下二百多元的債。愛人是農(nóng)村的高小畢業(yè)生,沒有工作。他不僅要求組織上給以補助費二百元,還要組織替他的愛人找工作。他還告訴我,這位同志參加工作還不到兩年害肺病休養(yǎng)了半年多,最近剛上班不久,只能做半日工作,工資每月58元照發(fā)。
我心里在琢磨:害了肺病半休養(yǎng)半工作,工資是全月照發(fā);自己結(jié)婚多花了錢要公家補助;愛人沒有工作要公家給找;愿望沒有達到,還到團委會來責問書記,這是個什么問題!
其實,這樣的事,豈止這一人這一件,在我們周圍,只要聽聽看看,就可以知道,這樣的事決不是個別的。
那么,到底是個什么問題呢?我完全同意團委書記的分析:在我們某些團員和青年中,有一種要公家包干,討公家便宜的個人主義思想。他們的理由是,我是革命干部嘛,我有“困難”公家還能不替我解決。就在這個“我是革命干部”的理由下,什么“困難”都來了。上自父母,下至子女,旁及親屬,婚喪嫁娶,甚至買手表,置收音機,添料子衣服,春節(jié)回家顯闊氣送禮等等都要公家給包下來。今天戴上“革命干部”的帽子,明天就送上申請補助的報告。這樣的事,別人聽起來難免有些氣憤和替他們難為情,而他們卻理直氣肚,泰然自若,好像真理就在他們那里,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還對組織不滿。
我不了解當他們提出這樣那樣困難,這樣那樣要求時,是不是想到過國家的困難。是否考慮到我們現(xiàn)在是在一個貧窮落后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上建設(shè)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建設(shè)要花的錢很多,國家那有力量把個人的困難和要求統(tǒng)統(tǒng)包下來,國家也不能因為你一個人參加了工作,就無條件的滿足你的要求,或是替你養(yǎng)活全家。我想,如果國家真是這樣,那倒是叫人擔心的;因為如果一個人參加工作,國家就有責任養(yǎng)活他的全家和解決他的全部“困難”,那么我們只能挖肉補瘡,把建設(shè)的物資挪用到消費上,來一個大家坐吃山空,把這點老家底都吃光了,也用不著談什么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了。所以當我們在向公家提出個人要求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忘了我們?nèi)珖嗣褡罡?、最長遠的利益,多替集體著想,不要把自己能夠解決的困難推在公家身上,增加國家負擔,更不要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故意制造困難,或是把小困難擴為大困難。像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志,本來是沒有困難的,如果條件不夠(譬如說物質(zhì)條件)遲一點結(jié)婚也不要緊,就是急于結(jié)婚也用不著因講究排場而負了債,增加了自己的困難,也給公家添了麻煩。特別是在問公家索取這樣那樣時,最好也衡量一下自己到底對集體貢獻了多少。
當然,我并不是說個人有困難都不應(yīng)該找組織幫助解決,也不是說凡是向公家請求補助的都是制造困難,增加公家的麻煩,更不是說因為國家當前困難大就可以完全置個人困難不顧。事實上,盡管國家當前的經(jīng)濟情況如何困難,國家仍然為我們設(shè)置了許許多多福利事業(yè)。我們革命干部除了每月得到應(yīng)得的工資以外,還得到很多的照顧。病了可以公費治療,嚴重的可以休養(yǎng),休養(yǎng)期還給工資;孩子有托兒所、幼兒園;冬天有取暖費;對確有特殊困難的還根據(jù)情況給以長期或臨時的補助費……。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這說明了我們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guān)懷。經(jīng)歷過兩個時代的人們對這點體會最深。他們常說,在舊社會,只要能夠找到個職業(yè)就是幸事,至于工作條件怎樣,衣食住行如何,以及生老病死,有誰問過一聲。新舊社會的對比,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
其實國家的困難和國家對于干部的關(guān)懷的事實,是人所共知的,我想那位青年團員和類似他的同志也不會不清楚。問題是由于他們所關(guān)心的只是他們自己,所以對集體的困難和有關(guān)集體利益的事情,雖然擺在他們面前,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為所動的。他們參加革命工作不是考慮如何為集體多出點力,多作些貢獻,而是計算著如何從集體那里拿回些東西來,他們把公家當作一個滿足個人欲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倉庫,把參加革命,當了公家人當作任意向公家索取個人需要的資本。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把“我是革命干部”“公家人”這樣的稱號仔細咀嚼一下,這個稱號到底意味著什么?無疑地,“革命干部”和“公家人”只能理解為“人民的勤務(wù)員”、為人民服務(wù)的人,為集體謀福利的人。作為一個革命干部公家人,就應(yīng)該時時刻刻為公家利益著想,以天下為己任,決不是以革命干部作為護身符,把自己和個人無窮無盡的要求完全讓公家包下來。
最后,我還要提到某些單位的領(lǐng)導,在照顧干部這個問題上,沒有很好的掌握原則,他們對于干部的要求,不作調(diào)查研究,而是有求必應(yīng),有的甚至不求也應(yīng),普遍發(fā)給補助,沒有任何困難的同志拿到了補助費就存銀行或是揮霍掉。這種大慷公家之慨的作法,既浪費了國家財富,也助長了某些青年的個人主義思想,也應(yīng)該引起注意和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