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 論國學的內(nèi)涵及其施教
——馬一浮國學論的立教義旨 - 北宋新學、蜀學派融合儒道的“內(nèi)圣外王”概念
- 早期道家宇宙觀的人文向度
——以物德論為中心的探討 - 西方世界中國哲學研究者之“三重約束”
- 東亞簡牘文化的傳播
——以韓國出土“?!弊帜竞啚橹行牡奶接?/a> - 近古詩學的“變”與“復”
- 關(guān)于中國文學本質(zhì)觀念的一種追問
——基于中國形而上學傳統(tǒng)及其影響的考辨 - 孝的普適性與宗教性
- “莊生傳顏氏之儒”:章太炎與“莊子即儒家”議題
- 論譚嗣同的經(jīng)典解讀
——以《春秋》《大學》為例 - 在效用與歷史之間
——休謨合法性思想析論 - 名豈文章著:論杜甫生前詩名為賦名所掩
- 盛唐文士與魏晉風度
——以杜甫及其《飲中八仙歌》為中心 - 試論清代杜詩未刊評點序跋的理論價值
- 從黃巾拜鄭玄看漢末隱逸與地方秩序的重建
-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