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家
- 究竟是誰在影響藝術史?
——關于藝術史的書寫與轉譯 - 克拉里的氣質《知覺的懸置:注意力、景觀和現(xiàn)代文化》譯后感
- 回到“基層”
——巴克森德爾非敘事“低層”美術史描寫簡說 - 前衛(wèi)藝術的背后
——談談《大眾文化中的現(xiàn)代藝術》這本書 - 新前衛(wèi)研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談《新前衛(wèi)與文化工業(yè)》的理論傾向 - 漢泰/維勒特萊和繪畫離散的辯證(上)
- 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
- 適時的沉思
- 光、觀看與圖騰“再影像:光的實驗場”的視覺啟示
- 2015新星星藝術節(jié)
- “泛媒介”時代的版畫拓展(上)
- 藝術駐留計劃的所得所思
- 四川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高等藝術教育改革與青年藝術的發(fā)展的新路徑
- 四川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從坦克庫到虎溪公社
- 與中國當代藝術共同前行的十年
——羅中立獎學金十周年采訪 - 學院藝術教育的實驗室
- 方力鈞訪談:關于旅行,關于痛(中)
- 2015年倫敦弗雷茲藝術博覽會
- 退與進:1994與2014年之間的于振立
- 創(chuàng)新藝術檔案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