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棵小松,生長于山間的暖陽里,生來就受到四季的眷顧。他像個被寵壞了的孩子,不知道哪里有危險,也不知道該去何方。他沒有經(jīng)受過風霜雨雪的磨煉,所以長得格外茂盛,但這也恰恰成了他的弱點。
十六歲的那個秋日午后,一棵老松成了他的朋友。老松的皮像皺巴巴的鎧甲,枝干卻挺得筆直,根在看不見的地下織成密網(wǎng)。他們形影不離,直到一場意外的來臨。正當他們在雨中聊天之時,幾個人忽然沖上來,手中的斧頭猛地落下。斧刃刺痛了老松的年輪,松脂順著傷口涌出來,像凝固的血珠。老松艱難地回過頭:“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根深葉茂,我便無憾了。\"小松含著熱淚,喉嚨像被什么堵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深深地重復著:“根深葉茂,無憾…\"從此,他成了一棵真正的松樹,直聳云端,扎根厚土。
一眨眼,十年、百年、千年歷經(jīng)無數(shù)四季輪回,他的影子遮滿了半座山。這使他聞名于外,也使他的內(nèi)心升起了些許傲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人不仰。于是,他不再努力扎根、吸收陽光,而是自滿于當下,得意地接受著人們的贊揚。轉(zhuǎn)眼又是百年,他碧綠的枝條充盈著這條繁華的古巷。這里已經(jīng)成為當?shù)氐拿麆?,千年文化,因他而生。只是,他的?nèi)心已被欲望填滿,意志早已蕩然無存。再后來,他被人們口口相傳。
一個秋日的雨夜,他站在這片土地上,似乎整個世界的繁華都已盡收眼底。一陣風吹過,他的樹干隨風搖動了一下。他心中一驚,低頭再看四周,四周早已人山人海。他用盡力氣想將根須深扎巖縫,卻發(fā)現(xiàn)腳下土壤全部被傲慢和欲望腐蝕。
同樣的雨夜,同樣的秋日,一聲驚雷起處,千年的軀干轟然倒地。秋風席卷了這片荒涼的廢墟。他最后望著天空,喃喃著:“對不起,老松。根深葉茂,生生無憾……\"
一粒松子目睹這一切,悄然沉入泥土。
(責編/孫恩惠 責校/李希萌)
創(chuàng)作談
《老松的遺言》表達了我對歷史和人生的一點兒看法。
以前,我覺得《三國演義》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鐵律。直到今年寒假,爸爸給我講了一點近現(xiàn)代史。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中華民族在磨難中的奮起讓我極為震撼,先輩們流了那么多血讓我們明白一安逸時忘了警醒,輝煌時丟了初心,再堅實的根基也會朽壞。
清明前后,小區(qū)里高大粗壯的梧桐枝干被“剪掉”,就像草坪被修剪一樣;門前的一棵玉蘭樹也被主人“修剪”了,令我心情很沉悶。一天,透過車窗看到遠處山上的蒼松,我突發(fā)靈感,回家后一氣呵成寫完此文。
老松的錯誤,其實藏在每個角落:個人會在成就里懈怠,民族會在安穩(wěn)中衰落。但只要記得“根深葉茂”的囑托,把教訓刻進心里,少年和民族,就能一直向上生長。
——徐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