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加能站是集能源補給、跨國文化、增值服務為一體的國門服務綜合體。
出了口岸,就是老撾。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邊陲小鎮(zhèn)—一磨憨,與老撾山水相連。1993年,中國老撾兩國磨憨一磨丁國際口岸開通,成為中國通往老撾唯一的國家級陸路口岸,也是通往東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2009年,(以下簡稱:西雙版納石油)在距離僅1公里處建成磨憨加能站。隨著區(qū)域經濟快速發(fā)展,該站日均跨境車流量突破300輛次,現已逐漸成為來往兩國司機的中轉站。
磨憨加能站創(chuàng)新“能源驛站 + 三語交流 + 綜合服務”模式,不僅為兩國司乘人員提供多元化補給,也加快轉型發(fā)展步伐,拓展完善加能站各項服務,全力打造“人·車·生活”生態(tài)圈。
“國門寄存點”與“跨國情誼的紐帶'
“趙站長!老規(guī)矩,尾氣處理液還是存您這兒!”往返于普洱和萬象工作的冷鏈物流公司司機楊師傅加完油后,輕車熟路地將尾氣處理液交給站經理何東,并約好下次回來取貨的時間。2018年,何東注意到往返中老的貨車偶有因兩國油品標準差異滯留口岸的情況發(fā)生,便推出“代管尾氣處理液”服務。如今,站里那個用中老雙語標注的“中國石化替你保管春天”的寄存點,也一直在那里,為往返于的中國貨車司機解決出行問題,成了大家口口相傳的“國門寄存點”。
老撾司機普塔一邊教站內員工寫老撾語的“友誼”,一邊跟著學中文“加油”。為了與境外人員更好交流,員工們自發(fā)學習老撾語,油槍起落間,一句“u5um8nucu’(一路平安)、一聲“SO”(你好),讓跨境司機感受到“家”的溫情。作為對外開放的一扇窗,站里還設立了“愛心驛站”,提供24小時應急藥品、熱水、Wi-Fi等服務,同時引進汽車綜合服務,為過往的司機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體驗。深夜,中老司機們常圍坐在一起,捧著泡面,比畫交流著路上發(fā)生的趣事,又或是掏出吉他,彈唱起湄公河畔的民謠。小小的驛站成了跨國情誼的紐帶。
從茶馬古道到“鋼鐵巨龍”
2015年,中老兩國政府簽署《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qū)建設共同總體方案》,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老撾磨憨一磨丁經濟合作區(qū),這個邊境小鎮(zhèn)迎來了它的巨變。而當時間定格在2021年12月,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一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更是打通了一條中國通向東南亞市場的便捷新通道,這條北起中國昆明,南到老撾萬象的中老鐵路穿山越嶺,如“鋼鐵巨龍”盤亙千余公里。
而這,不僅讓我國云南邊貿從傳統(tǒng)的茶馬、鹽巴等交易向“蔬菜換石油”“花卉換水果”“冷果換熱果\"等進行轉換,也為磨憨加能站帶來了巨大轉變。站內建成投運“石化易電”,寬大的充電場地內建有8個充電車位,成為非常受歡迎的磨憨大流速快充點,它們晝夜不息地為跨境電動車注入能量,滿足著從“加油”到“加能”的時代需求,而站內的易捷便利店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特色商品,既有來自中國的零食、日用品,也有老撾啤酒、泰國特色商品,持續(xù)滿足著客戶多元化購物需求。
“快充時間剛好夠吃個簡餐,給家里發(fā)個定位報平安。這種‘充電像回家’的體驗,在其他加油站真沒見過!”常年往返中老線路的貨車司機王師傅笑著說。站經理何東介紹,站內緊緊圍繞“車生活”“家生活”,充分結合客戶實際需求,設有“充電 + 休憩”一體化服務區(qū),客戶在充電等待間隙可以喝上一杯咖啡,享受“一站式”消費服務的便捷。
藏在時間里的答案
傍晚巡站時,河畔兩岸的燈火漸次亮起,像撒在群山間的星星。山林間中老鐵路上“復興號”動車滿載著人們美好的希望呼嘯而過,十年前需要打手電筒辨認的國境線,如今被中老鐵路的探照燈照得通明。
16年間,站里的22本交接班記錄已被寫得密密麻麻:2009年11月“迎來第一個進站加油的老撾顧客”;2017年“幫老客戶劉先生修好了拋錨車子”;2025年“教會了外國友人如何使用充電樁”泛黃的紙頁間,能清晰觸摸到國門口岸的發(fā)展脈搏。
磨憨加能站聚焦客戶多元化需求,對客戶精準畫像,深化高價值服務模式,推動增值服務高效落地,為長途司機提供貼心服務,累計服務跨境司機超200萬人次,讓服務場景從“站”變“家”。
“為什么守著國門加油?”常來歇腳的旅游大巴司機宋派好奇地問何東,“我想我的答案就藏在每天川流不息的300多輛貨車里、藏在充電樁嗡嗡的電流聲里,還有那些跨越語言的真誠微笑中…”
遠山如黛,馬鈴叮當。從茶馬古道到動車飛馳,云南4060公里的邊境線上,中國石化的26座“國門加能站”星羅棋布,而磨憨,亦從“邊陲小鎮(zhèn)”變身“國際口岸”,這座往來司機口中的“國門第一站”在光陰的流淌中化作中國石化“能源至凈生活至美”品牌承諾里的一串“至美密碼”,與這片土地上人們渴望的美好深深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