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N248.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25)16-0019-06
SPIC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hotodiodeamplification
CONG Menglong,ZHOU Kunpeng (CollgeofPhysicsandElectronic Information,Inner MongoliaMinzu University,TongliaoO28Oo,China)
Abstract:Inorder tointegrallyimprove theperformance of photodiodeamplificationcircuits,thedesignschemeis optimizedbasedontheoreticalresearchandbycombingthesoftwaresimulationwiththeexperimentaltesting.Fromthe perspectiveofsystemtransferfunction,thecauseofcircuitoscllationisrevealed,whichisthespecificamplitudeandphase relationshipbetweenopen-lopgainandfedbackfactor.Onthisbasis,theocilationconditionsareexplainedintuitively nthe graphical manner bymeansof TINA SPICEACandtransient simulation,and the loopgain Bode plot measured fordiferent fedback capacitorvalues usedforphasecompensation,as wellas thefrequencyresponse,stepresponse andimpulseresponseof the system,areprovided.Bycomparing theabove simulationresults,theimpactof feedback capacitancevaluesonsystem stabilityandbandwidthisdiscussed,andtheidealvalueiscalculatedbyconsideringthestabilityndbandwidthInalsionto theproblemof diicultiplementationinapplicationsduetoxceivelysallcapacitanevalues,astrategyofequivalentsall capacitanceusingT-shapedresistiveapacitiveetworkisproposed,whichisverifiedbythesimulation.Theexperimentaltsting isconductedonthephasemarginand bandwidthof thesystem.Theresultsshowthatwhenthecompensationcapacitoris5pF, the phase margin is about 68.4° ,the overshoot isless than 8% ,and no ring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Keywords:photodiode;open-loop gain; TINA SPICE; feedback factor; loop gain; phase margin
0 引言
光電探測器[1-3]是一種將光信號轉(zhuǎn)換為電信號的傳感器,其核心原理是光與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即輻射引起被照射材料電導率變化。根據(jù)響應輻射的方式,光電探測器主要分為光子探測器和熱探測器兩大類。光子探測器常用于探測紅外和可見光,代表器件包括光電二極管、光電倍增管及雪崩光二極管等。相比于其他光子探測器,光電二極管具有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噪聲低及結(jié)構(gòu)緊湊等優(yōu)勢,在光纖通信、精密測量、太陽能電池]環(huán)境監(jiān)測]醫(yī)療影像1等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尤其適用于空間受限的場合,如便攜設備和微型傳感器[12]。
跨阻放大電路作為重要的電子線路之一,以其獨有的電流到電壓轉(zhuǎn)換能力,在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功能是將產(chǎn)生于光電探測器的微弱電流轉(zhuǎn)換為可觀測的電壓[3]。帶寬和穩(wěn)定性對于跨阻放大具有重要意義[1415],它們不僅決定電路的性能和可靠性,還會影響電路的應用范圍和適應性。因此,在設計和應用跨阻放大電路時,需綜合考慮帶寬和穩(wěn)定性影響,以實現(xiàn)最佳的電路性能。作為電路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評估參數(shù),相位裕度決定了電路在高頻下的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相位裕度越大,電路穩(wěn)定性越好。但是,過大的相位裕度也會造成電路響應速度降低,制約其帶寬[7]。
在電子工程領域,Multisim、TINASPICE及Proteus等仿真軟件已成為電路設計和調(diào)試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這些軟件通過模仿電路工作原理,可以幫助用戶在脫離硬件的情況下,預測和分析電路功能、穩(wěn)定性、可靠性及各種參數(shù)指標。其中TINASPICE是TI公司基于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引l擎開發(fā)的電路仿真工具,除了通用電路元件庫和強大的仿真引擎,它還集成了TI的宏模型和無源、有源模型庫,能支持模擬、數(shù)字、混合信號以及射頻電路仿真。
本文旨在探討光電二極管放大電路設計和優(yōu)化方法。首先,介紹光電二極管工作特性,闡明與之接口的放大電路典型結(jié)構(gòu)和工作原理;然后,引人G12180-003A光電二極管等效電路、OPA827運放模型以及其他外圍器件,構(gòu)建仿真環(huán)境,依托該環(huán)境對電路進行交流和瞬態(tài)分析,評估其穩(wěn)定性和帶寬,提出優(yōu)化方案;最后,參照仿真設計方案制板,接收頻率為 20kHz 的光脈沖,觀測光電二極管放大電路輸出電壓的過沖、上升/下降時間,從而驗證理論計算和仿真結(jié)果。
1光電二極管特性及檢測電路原理
1.1光電二極管工作特性
光照射在光電二極管的半導體材料上,光子能量會轉(zhuǎn)移到輻射材料的原子中,從而將空穴和電子載流子激發(fā)到導態(tài)。進人導態(tài)后,載流子并未全部參與電流流動。一方面,在半導體結(jié)的耗盡區(qū)內(nèi)釋放的載流子構(gòu)成了主要的光電流,這歸因于耗盡區(qū)內(nèi)建電場對這些載流子流動產(chǎn)生了催動,并統(tǒng)一了其方向,降低了復合概率;另一方面,耗盡區(qū)外釋放的載流子在半導體材料中自由擴散,一部分到達了耗盡區(qū),另一部分則被復合。在電場加速作用下,到達耗盡區(qū)的載流子被傳送到二極管兩端,構(gòu)成了剩余的傳導電流。典型情況下,只有處于耗盡區(qū)一個擴散長度內(nèi)的載流子才會構(gòu)成傳導電流。光電二極管產(chǎn)生的總電流 IP 包括光生電流 ip 和漏電流IL, 公式如下:
IP=ip+IL
式中光生電流 ip 正比于入射光功率 P ,即:
ip=P?R(λ)
式中 R 為與波長 λ 有關(guān)的探測器響應度,單位為 A/W ○
漏電流 IL 取決于二極管反向飽和電流 ID 、管壓降 Vp 以及半導體材料熱電壓 Vt ,公式為:
對硅材料而言, Vr 可取 25.7mV 。
1.2跨阻放大電路工作原理
用于采集光電二極管輸出電流的跨阻放大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其中理想二極管 D1 結(jié)電容 CJ, 分流電阻Rs 和電流源 IP 構(gòu)成光電二極管(PD)的等效模型。運放同相端 IN+ 與反相端IN-間的輸入電阻 RIN 上電壓降先被轉(zhuǎn)為單端交流電壓源 VDIF ,再放大 AoL 倍。 AoL 代表運放開環(huán)增益,與工作頻率f有關(guān)。產(chǎn)生的電壓施加在輸出電阻 R0 上,得到 被電阻 Rf 反饋到 IN- ,以形成閉環(huán)。負反饋使 Vour 可以自動調(diào)整,以維持輸入和反饋電流的平衡。適當選取電阻 Rf 可以調(diào)節(jié)反饋因子 β 從而獲得需要的輸出電壓:
圖1跨阻放大電路原理框圖
深度負反饋下, AoL 與 β 乘積遠大于1,此時 Vour 與電流源輸出電流 ip 近似滿足如下公式:
VoUT=ip?Rf
光電探測器結(jié)電容 CJ, 運算放大器差模電容 CDIF 和共模電容 CCM ,都將成為引發(fā)跨阻放大電路輸出振蕩的潛在因素。由式(4)可知,當 AoL 與 β 乘積為-1時,該式分母為0,預示著振蕩產(chǎn)生。引入 β 的倒數(shù),即噪聲增益 Gn
則上述振蕩條件等同于 AoL 與 Gn 幅值相等而相位相反,即相差為 180° 。其中 Ctotal 包括光電二極管結(jié)電容CJ 運放差模電容 CDIF 和共模電容 CCM 表示為:
Ctotal=CJ+CDIF+CCM
2光電檢測電路的SPICE仿真
2.1仿真環(huán)境構(gòu)建
引入TINASPICE電子元件和信號源,建立如圖2所示的仿真環(huán)境。其中OPA827是一款由德州儀器(TI)推出的FET輸入型運放,輸入偏置電流低、壓擺率高且供電電壓范圍寬,SPICE模型中給出的 CDIF 和 Ccm 分別為0.4pF 和 4.5pF ,增益帶寬積為 23.33MHz 。建模的光電探測器為日本濱松公司的G12180-003A,其 CJ 和 Rs 分別為 5pF 和 1 000MΩ 。電容 Ct 可以實現(xiàn)相位補償,電阻 Rc 用于削弱直流偏置,而 Cc 則吸收 Rc 的噪聲。 L1,C1 和 Vg 只有在分析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時被接入。
圖2跨阻放大電路的SPICE仿真圖
2.2仿真結(jié)果與分析
2.2.1 交流仿真
1)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TINASPICE交流仿真用于探究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頻率響應特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計算環(huán)路增益。執(zhí)行時,去掉圖2中電流源 IP ,并斷開運放輸出與反饋電阻連接節(jié)點,得到兩個新節(jié)點,即 Vin 和 Vout 。信號從Vin 注入后繞環(huán)路一周,被放大后從 Vout 輸出。 Vout 與 Vin 比值即為環(huán)路增益??紤]仿真時需設置靜態(tài)工作點,因此在 Vout 與 Vin 間插入大電感 L1 ,使直流閉環(huán),確保運放能找到靜態(tài)工作點。穩(wěn)定性分析屬于頻域范疇,即交流分析。對于交流而言,此處斷開,因此不影響分析結(jié)果。為預防 Vin 直流偏置影響環(huán)路,在輸人激勵處接入大電容 C1 ,阻直流而通交流。圖3給出了仿真的 AoL 曲線,以及對補償電容 Cf 執(zhí)行參數(shù)掃描獲得的 Gn 曲線。
當 Cf 為0時,電路無相位補償,此時 AoL 與 Gn 分別以20dB/Dec 斜率下降和上升,兩線閉合速率為 40dB/Dec 。
此前, AoL 與 Gn 分別歷經(jīng)各自極點和零點。其中 AoL 極點頻率取決于運放本身,而 Gn 零點 fz 由 Ctotal?RS 和 Rf 共同決定:
圖3 AOL 與各種補償電容取值下的 Gn 曲線
對于 AoL ,主極點頻率( [18.97Hz 之前 1/10 頻率處,相位開始減小,到主極點減小了 45° ,最終在主極點頻率10倍處,相位共減小 90° 。對于 Gn 零點頻率( 15.96kHz) 之前 1/10 頻率處,相位開始增加,到零點增加了 45° ,最終在零點頻率10倍處,相位共增加 90° 。圖中 A0L 與 Gn 交點頻率為 587.49kHz ,遠大于 AoL 極點與 Gn 零點10倍頻,因而此刻兩線相位差 180° ,滿足振蕩條件。當 Cf 非0時, Gn 原有零點位置向左移動,并增加一個極點。此時零點和極點頻率分別為:
新增極點補償了原零點造成的 Gn 相位增加。由式(10)可知,隨著 Cf 增大,極點左移,即頻率減小。此時 AoL 趨向于與 Gn 平坦處相交,兩線閉合速率變?yōu)?20dB/Dec ,避免了振蕩。
2)環(huán)路增益的相位裕度
通過圖3可定性評估不同補償電容下電路穩(wěn)定性。為獲得反饋環(huán)路相位裕度,測定了 Vout 幅頻與相頻特性,結(jié)果如圖4所示。觀察上方曲線可見,隨補償電容 Cf 變大,幅頻特性曲線與0dB線交點右移。當 Cf 為 0.100fF 、1pF 和 5pF 時,交點頻率為 616.595kHz,642.688kHz 2.198MHz 和 8.054MHz 。下方曲線對應這些頻率的相位(即環(huán)路增益相位裕度)為 1.0°?22.8°?84.3°?82.9° O從結(jié)果可知:相位裕度較小時, Cf 微小變化可顯著增加相位裕度;相位裕度接近 90° 時,對 Cf 不再敏感。
圖4環(huán)路增益的相位裕度
3)頻率響應
將圖2中電流源 IP 重新接入并設為交流,短接 L1 移除 C1 與 Vg, 對 Vout 掃頻可獲得電路頻率響應,如圖5所示。由圖5給出的結(jié)果可見,在低頻段4條曲線增益均為 120dB ,這是由 1MΩ 反饋電阻所決定的。隨頻率增加,曲線表現(xiàn)出差異。 Cf 為0時,帶寬為 959.401kHz ,在諧振頻率處 (616.595kHz 出現(xiàn)明顯尖峰,峰值為154.4dB;Cf 為100fF時,諧振頻率為 591.562kHz ,尖峰減小到128.0dB ,但帶寬也縮減至 933.254kHz Cf 為 1pF 和 時,尖峰消失,帶寬從 170.608kHz 驟降為 31.6283kHz 。
圖5跨阻放大電路頻率響應
2.2.2 瞬態(tài)仿真
1)階躍響應
圖6的階躍響應曲線提供了上升時間、峰值時間、超調(diào)量、調(diào)節(jié)時間和穩(wěn)態(tài)誤差等重要信息。仿真時長設為 25μs ,階躍信號幅度為 150nV ,穩(wěn)態(tài)輸出為 0.15V 。無補償時,響應曲線振鈴明顯,過沖達 41.8% ,振蕩周期為 1.7μs;Cf 為 100fF 時,過沖減為 24.7% ,振蕩周期增至 2.1μs 。 Cf 增至 1pF 時,無振鈴和過沖,且輸出信號上升曲線變平緩。繼續(xù)增大 Cf, 則輸出電壓需更長時間才穩(wěn)定。
圖6跨阻放大電路階躍響應
2)方波響應
以 5kHz 、直流偏置 1μν 振幅 500nV 的方波為激勵重復仿真,跨阻放大電路方波響應圖如圖7所示。由圖7可見:無補償時,響應波形棱角振鈴明顯,過沖大;增大 Cf, 振鈴與過沖均被抑制; Cf 為 5pF 時,雖無振鈴,但上升時間變長。
圖7跨阻放大電路方波響應
2.2.3 電路優(yōu)化
1)精確補償
觀察圖3~圖7可見, Cf 與交流和瞬態(tài)仿真結(jié)果密切相關(guān)。 Cf 偏小,相位裕度不足,易振蕩,且在諧振頻率附近增益異常,存在較大過沖和持久振鈴; Cf 偏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增強,過沖和振鈴也得到抑制,但代價是帶寬窄化及對輸入信號突變響應不及時。 45° 相位裕度在工程實踐中意義重大,能兼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響應速度,平衡多個性能指標。為獲得此相位裕度,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理論最優(yōu)化,需確保開環(huán)增益曲線 A0L 與噪聲增益曲線 Gn 極點相交,此時 Cf 取值滿足:
式中:GBWP為運算放大器增益帶寬積,SPICE模型中該值為 23.33MHz 。等號左側(cè)為通過式(10)計算的極點頻率,而右側(cè)為GBWP除以極點處增益得到的頻率。代人 Ctotal?Rf 和GBWP取值,求得對應 45° 相位裕度的 Cf 為 221fF 。
2)T型阻容網(wǎng)絡
fF級電容市場需求較小、制造工藝相對特殊,且對引線寄生電容和溫濕度等因素敏感,為此,采用T型阻容網(wǎng)絡代替原電路的小電容,改良后電路如圖8所示。若 RA?RB 遠小于 Rf, 則 Cf 等效近似為:
圖8跨阻放大電路結(jié)構(gòu)優(yōu)化電路圖
對改進前后電路分別進行掃描仿真,參數(shù)為各自補償電容。根據(jù)如圖9所示的相位裕度測試結(jié)果,當T型網(wǎng)絡電容為原電路11倍時,二者結(jié)果接近。所選12個測試點中,最大相對誤差為 8.9% 。曲線起始階段近乎重合,之后出現(xiàn)些許差異,隨電容增大差異逐漸減小。在原電路相位裕度曲線上橫坐標 0.2pF 和 兩點間做線性插值,得到對應于 45° 相位裕度的電容為217fF ,與式(11)計算結(jié)果高度契合。
T型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前后的帶寬對比結(jié)果如圖10所示。觀察圖10的帶寬測試結(jié)果可見,當T型網(wǎng)絡補償電容為原電路11倍時,二者帶寬近乎相等。所選12個測試點中,最大相對誤差為 7.4% 。
圖9T型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前后的相位裕度對比
3 實驗測試
利用實驗室現(xiàn)有元件和儀器設備搭建如圖11所示的測試系統(tǒng)。所選光源為中心波長 1650nm 光功率 5mW 的激光二極管。光源驅(qū)動電路由實驗室自行研制[18]。調(diào)節(jié)函數(shù)發(fā)生器輸出方波信號的幅度和偏置,便于采集卡采集信號和PC機中LabVIEW軟件對信號的后處理。
圖10T型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前后的帶寬對比
圖11跨阻放大電路測試系統(tǒng)
利用圖9所示的電容與相位裕度關(guān)系,估算出T型網(wǎng)絡中等效電容為 2.7pF 時,相位裕度為 45° ??紤]引線寄生電容、元件公差及運放實際參數(shù)與理論模型差異,選 3pF 電容以保留余量。從圖12所示的跨阻放大電路方波響應測試結(jié)果可見,波形過沖達 40% ,振鈴明顯,但某些應用對于該變化無法接受,故將補償電容增至 5pF 再次實驗。對比可見,電容增大后,過沖減小到 8% ,無振鈴。對圖9及圖10進行插值,得到電容為3pF 和 時,相位裕度為 49.0° 和 68.4° ,帶寬為786.21kHz 和 491.49kHz 。
圖12跨阻放大電路方波響應測試結(jié)果
4結(jié)論
通過對光電二極管放大電路進行仿真與實驗測試,深入探討了相位裕度、頻率響應和帶寬等關(guān)鍵參數(shù)。仿真中,對電路巧妙變形以便于交流分析和瞬態(tài)分析,從而實現(xiàn)對頻率響應、階躍響應及脈沖響應特性的研究。在典型電路結(jié)構(gòu)中引入T型阻容網(wǎng)絡,達到了對fF級小電容的放大,進而削弱寄生電容影響,使相位裕度補償更加準確且易于實現(xiàn)。采用 5pF 補償電容時,獲得了約 68.4° 的相位裕度,脈沖響應過沖優(yōu)于 8% ,未見明顯振鈴。仿真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相互驗證,表明所設計電路在相位裕度、穩(wěn)定性和帶寬方面均性能良好,不僅為光電二極管放大電路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也為進一步探索和優(yōu)化電路性能奠定了堅實基礎。
注:本文通訊作者為叢夢龍。
參考文獻
[1]李奕霏,晏長嶺.MOCVD技術(shù)制備 In2O3 紫外光電探測器研究[J].微納電子技術(shù),2024,61(12):53-60.
[2]程學明,崔文宇,祝魯平,等.具有快響應速度和低暗電流的垂直MSM型 CsPbBr3 薄膜光電探測器[J].物理學報,2024,73(20) :283-291.
[3]舒斌,顏科,仲順順.PIN-TIA光電探測器光電流檢測電路的RLS去噪[J].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2019,42(24):1-4.
[4]楊大寶,邢東,趙向陽,等 .110~200GHz 頻段 InP 單行載流子光電二極管[J].半導體技術(shù),2024,49(1):39-44.
[5]蘇德坦,葉皓,孫建寧,等.地磁場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性能研究[J].紅外技術(shù),2020,42(8):742-746.
[6]李文兵,李麗宏,范正兵.脈沖式激光測距傳感器溫度補償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2021,44(20):69-73.
[7]李再波,李云雪,馬旭,等.雪崩光電二極管過剩噪聲的測量和抑制方法[J].紅外技術(shù),2022,44(4):343-350.
[8]蔡卓恒.基于硅光電二極管雙光子吸收的飛秒脈沖測量[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1.
[9]李雪伍,王紅星,郭偉玲,等.紅外抗反射微納結(jié)構(gòu)刻蝕制備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24,38(6):168-177.
[10]江為宇.摻Si氧化鎵基溝槽肖特基光電二極管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2.
[11]梁心怡,劉宇軒,劉沛林,等.用于PPG信號測試的大面積柔性膠體量子點紅外光電二極管[J].ScienceBulletin,2023,68(7):698-705.
[12]王添,吳衛(wèi),張紫蕓馨.利用近紅外吸收光譜特性實現(xiàn)酒精濃度的非接觸式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23,52(12):174-180.
[13]李弘義,譚智勇,邵棣祥,等.跨阻放大器低溫性能及其對THz光電信號的放大應用[J].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2023,21(1):16-21.
[14]呂宗璟,陳彥麗,李海濤,等.星載高速跨阻放大器電離總劑量效應研究[J].半導體光電,2023,44(1):70-75
[15]白佳樂.光纖時間同步系統(tǒng)中信號探測和整形模塊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3.
[16]唐欣,何洋,李珍,等.弱電網(wǎng)下并網(wǎng)變流器相位裕度的分頻段補償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24,44(4):1565-1576.
[17]傅闖,葉運銘,汪娟娟,等.基于D分割法的LCC-HVDC系統(tǒng)控制器參數(shù)整定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22,46(13):139-150.
[18]叢夢龍,周昆鵬.半導體激光器驅(qū)動器的SPICE仿真及其在氣體傳咸系統(tǒng)的應用[現(xiàn)代由子技術(shù)202447(18).77-82
作者簡介:叢夢龍(1983—),男,內(nèi)蒙古通遼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紅外光譜傳感、自適應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周昆鵬(1983—),男,河北雄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水質(zhì)光譜檢測、電子技術(shù)應用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