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的青石階是我兒時最愛的游樂場。每到夏日的傍晚,母親都會抱著我坐在臺階上乘涼。她教我數天上的星星,用溫柔的聲音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雨后,我們常常在濕潤的臺階上玩“跳格子”游戲,母親故意放慢腳步,讓我贏了一局又一局。那時的臺階上總是回蕩著我們的笑聲,連石縫里的小草都跟著輕輕搖擺。
時間悄然流逝,青春期的敏感讓我不愿與母親交流,即使坐在一起,也只剩下尷尬與沉默,和母親的爭執(zhí)也常在青石階上上演。
記得那是個悶熱的午后,從學?;貋砗?,我就躲在房間里不肯出來。母親端著綠豆湯在門外呼喚我,我卻充耳不聞。突然,“啪”的一聲,母親失手打翻了碗,青瓷碎片在石階上濺開,像一朵破碎的花。我沖出門,看見母親蹲在地上撿著瓷片,陽光把她的影子投在石階上,顯得格外瘦小。
“不用你管!”我推開她伸來的手,不料卻看見一滴鮮紅的血珠落在青石階上。我的心像是被揪了一下,但叛逆期的自尊讓我硬著心腸跑開了。
那天晚上下起了暴雨,我躲在同學家不肯回去。夜雨漸停時,我看見一個拿著傘的身影在巷口徘徊。是母親!我迎出去,母親發(fā)梢滴著水,手里緊緊護著一個保溫盒。我注意到,她的右手食指上還纏著厚厚的紗布。
我們一前一后回到家,誰都沒有說話。雨后的青石階濕漉漉的,泛著幽幽的光。母親突然停下腳步,坐到了石階上,又拍了拍身邊的空位。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坐了過去。石階冰涼,但母親遞來的保溫盒卻暖暖的,里面是我最愛吃的酒釀圓子。
“媽不該逼你太緊?!蹦赣H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我低頭看著石階上的水洼,里面倒映著天上的星星,也倒映著母親疲憊的面容。那一刻,我突然發(fā)現母親眼角的皺紋那么深,鬢邊的白發(fā)那么刺眼。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坐著。母親開始說我小時候的事,說我第一次學走路就是在這石階上,說我總愛坐在最上面一階等她下班。她的聲音溫柔得像在講一個遙遠的故事,卻讓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月光下,我看見青石階上那些斑駁的痕跡,刻痕、涂鴉,還有打翻綠豆湯留下的淡淡印記。這些痕跡就像我們母女的感情,有甜蜜,有傷痛,但最終都成了最珍貴的記憶。
如今每次回家,我都要和母親在石階上坐一會兒。青石階上的紋路越來越深,就像母親眼角的皺紋,每一道都刻滿愛的印記。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世界里,青石階上的時光永遠那么慢,那么暖。
●點評
作文情真意切,真摯動人。講述了小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從兒時的依賴到青春期的疏遠,再到后來的理解與包容,每一個階段的情感都真實自然,讓人感同身受。語言質樸而深情,多處細節(jié)描寫生動又感人,刻畫了母女間的溫情,展現出一幅動人心弦的生活畫卷。
【作者系河南潢川縣江集中學學生,指導教師:向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