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不善于社交,不妨給她換換環(huán)境,讓她有機會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我女兒小青今年14歲,上初二。她學習成績很好,只是有點“悶”,很少與同學互動,也沒有能說知心話的好朋友。我鼓勵她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但不管用,她似乎習慣了做旁觀者,對參與社交有畏難情緒。
為了培養(yǎng)小青的社交能力,我準備在暑假讓小青去北戴河參加海島探險夏令營。老公反對:“小青社交能力較弱,讓她獨自身處陌生環(huán)境,她不是更不敢社交嗎?”
我解釋:“小青不善于社交,不妨給她換換環(huán)境,讓她有機會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人們會憑借相互了解對自己和他人進行主觀定位,通俗地說就是容易形成角色成見。小青把自己定位為孤僻的人、旁觀者,同學們也會形成這樣的成見,她很難改變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她的性格就定型了。在陌生環(huán)境中,這樣的成見消失了,小青有機會改頭換面,發(fā)現(xiàn)更好的自己?!?/p>
老公問:“然后呢?從陌生的環(huán)境回到熟悉的環(huán)境,小青以什么形象示人?不會人格分裂吧?”
我說:“小青回避社交,主要是缺乏自信。如果她在夏令營獲得了社交成就感,回到學校有望脫胎換骨,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沉默寡言。就像你脫產(chǎn)參加業(yè)務培訓,回到公司會不適應嗎?”
聽說要去北戴河看大海、乘海船,小青很興奮,但知道我不能陪她去,又馬上皺起眉頭,喃喃道:“一個人都不認識,能行嗎?”
我鼓勵她:“參加夏令營的都是和你差不多大的中學生,玩兩天就熟了,沒準兒你能交幾個外地的朋友呢。”
小青垂頭喪氣:“還是算了吧,我不會交朋友?!?/p>
我用胸有成竹的語氣說:“人際交往是一門大學問,有的人一輩子都交不到知心朋友,集體生活過得一團糟,有的人是社交達人,朋友遍天下。媽媽是這方面的專家,只要你按我說的做,配合訓練,大膽實踐,很快就能融入集體,至少不比同齡人差?!睘榱粟A得小青的信任,使輔導效果更好,我策略性地自我吹噓了一下。
果然,小青的眼里放出光彩:“我一定努力學習?!笨吹贸鰜恚⒉蝗狈ψ孕?。
好的人際交往,都是從互相幫助開始的。沒必要為麻煩別人而覺得羞愧,只有互相麻煩,才有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良好的關系
根據(jù)以往的咨詢經(jīng)驗和小青的性格特點,我為她設計了一套人際交往的入門技巧,包括肢體語言和交談技巧兩個方面,主要有以下6項內(nèi)容:
1.見面先揚眉
與人打招呼時,眉毛快速挑起,然后恢復常態(tài)。這樣做,是向對方表示自己沒有威脅。人們打招呼時,會習慣性地看對方的眼睛,眉毛離眼睛最近,顏色又與膚色有明顯的區(qū)別,對方遠遠就能看到,所以能迅速傳遞友好信號。
小青問:“女生揚眉會不會顯得輕佻?”
我說:“揚眉一下是表示友好,頻繁揚眉才是輕佻。這是要點,不要弄巧成拙。”
2.側頭示好
與人交談前,將頭往一側輕輕地傾斜,可以進一步表示友好。
小青問:“為什么女生側頭顯得可愛?”
我說:“側頭會暴露自己的頸動脈,頸動脈是向大腦供血的血管,一旦破裂會在幾分鐘內(nèi)導致嚴重的大腦損傷甚至死亡,因而是致命的弱點。主動暴露自己的致命弱點,無疑是表示信任對方,而對方也能迅速察覺這種信任,產(chǎn)生愉快感。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潛意識里仍保留著動物的本能,所以這個肢體動作非常有效,卻鮮為人知。”
3.自然地微笑
微笑的肢體語言是“我喜歡你”,當你微笑待人,對方很難不報以微笑。微笑可觸發(fā)大腦分泌內(nèi)啡肽,不僅能讓自己感覺良好,也能感染對方。
我讓小青對著鏡子練習微笑:“注意,微笑時要調(diào)動自己的愉快情緒,發(fā)自內(nèi)心地抿嘴而笑,臉部肌肉要放松,不能僵硬,否則就變成了傻笑?!?/p>
4.表示理解
與人交談時,要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讓對方感覺良好。具體就是要專注地傾聽,捕捉對方話語中的關鍵信息、身體姿態(tài)、情感狀態(tài),用相應的話語給予回應。
表示理解的話可以用“這么說來你……”開頭,而不要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后者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我給小青示范:“比如對方說‘這部電影太糟糕’,最佳回應是‘這么說來你不喜歡這部電影’?!?/p>
5.適當恭維
恭維不是討好,更不是虛偽,而是讓對方感覺良好,借此改善交流的氛圍,消除距離感。如果在對方難過時恭維他,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
小青問:“如果同學考試成績不佳,我怎么恭維他?”
我說:“你可以說‘你這次沒考好,誰都知道是發(fā)揮失?!?。注意,恭維一定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否則可能會讓對方感覺你在諷刺他?!?/p>
6.請對方幫個小忙
如果某人與你有敵意,不妨請他幫個小忙,或許能化敵為友。
小青不相信:“怎么可能!”
“人的心理就是這么奇妙。心理學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富蘭克林效應’?!蔽腋嬖V小青,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政治家,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任職期間,一位議員總是反對他,對他充滿敵意。為了爭取這位議員的支持,富蘭克林提出借閱議員珍藏的一本圖書。議員礙于面子答應了。幾天后,富蘭克林歸還圖書,并附了一封感謝信。再次見面的時候,議員主動與富蘭克林搭話。后來,他們成了好朋友。富蘭克林總結這段經(jīng)歷時說:“幫助過你的人,會比被你幫助過的人更愿為你做其他事。”
我進一步解釋:“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需要,一旦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被信任的,就會做更多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好的人際交往,都是從互相幫助開始的。如果有機會回報,幫對方一個忙,友誼就建立起來了。”
經(jīng)過三周的練習,小青基本掌握了以上6項技巧,信心滿滿地登上了去北戴河的火車。
參加夏令營的20天里,小青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布了上百張活動照片,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照片中的她熱情開朗,與同伴在沙灘上追逐打鬧,與以前沉默寡言的她判若兩人。
老公喜出望外:“看來你的方法很靈驗??!對她的改造大功告成。”
“還差得遠呢!”我說,“人際交往是一門復雜的學問,除了教給小青的6項技巧,還有真誠、守時、尋找共鳴、換位思考、不做老好人、堅持原則、保持適當距離等進階技巧,小青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不夸張地說,人際交往是需要終生修煉的技能?!?/p>
【編輯:陳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