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根光纖里跑著880億個光子,媽媽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永遠照亮我的方向。
從廢品收購站到清華實驗室,“寒門博士”龐眾望這一路走來,是殘疾的媽媽教會了他最堅毅的步伐,也是殘疾的媽媽給了他一個精神富足的人生。
2025年5月10日,龐眾望被老家河北吳橋縣特聘為吳橋智庫專家和文旅形象大使,那天是母親節(jié)前一天,他深情緬懷已經(jīng)去世5年的媽媽:“媽,您看,我做得很好……”
媽媽坐輪椅都能笑,我憑什么哭?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滄州市吳橋縣龐莊村,2017年高考,他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績,并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最高60分的降分錄取資格。一時間,他的故事燃爆網(wǎng)絡(luò),大家唏噓他身世的同時,更對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敬佩不已。
母親因病臥床不起,父親患精神分裂癥,很多人都說,龐眾望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跡。然而,在龐眾望眼里,如此“不堪”的家庭背景,并不是自卑的借口,而是“命運的禮物”。
“如果苦難選擇了你,你仍可選擇將背影投給苦難,把笑容展現(xiàn)給世界?!边@是龐眾望在日記本里寫下的話,也是他直面苦難生活的真實態(tài)度,而教會他這個道理的,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個人——媽媽。
媽媽龐志芹患有先天性脊椎炎,導致半身發(fā)育不良,雙腿被截肢,行動只能靠輪椅,但她依然積極樂觀,每當生活遭遇波折,她嘴上總掛著一句話:人得往今后的生活看。
堅強的龐志芹,讓身邊人看到了“活著”的力量,也影響著龐眾望,他琢磨著,媽媽坐輪椅都能笑,我憑什么哭?在媽媽的鼓舞下,龐眾望也成了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6歲那年,是龐眾望生命中的至暗時期,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急需手術(shù),費用高達4萬多元。一貧如洗的家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有人勸龐志芹放棄,不然日子沒法過。但她爬上輪椅,堅持讓龐眾望推著她去借錢。
龐眾望至今都不會忘記媽媽向親友借錢時說的話:“眾望是我們?nèi)业南M瑹o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會放棄他!”大家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紛紛伸出援手,更讓人感動的是,龐眾望康復出院之后,沒有一個人催促他們還債。這份無聲的支持,讓龐眾望更加下定決心,將來要報答父母和親友們的恩情。
雖然沒人催,但龐志芹還是沒日沒夜地縫制衣物,讓年少的龐眾望拿到集市去賣,攢錢還給人家。龐眾望則不斷地將廢鐵、塑料瓶、紙板撿回家中,積攢起來賣錢,還在媽媽的指導下,踩凳子學做飯。
苦難歲月,母子倆相依為命。一枚水煮蛋,兩人推來推去,誰也舍不得吃;一碗餛飩,媽媽一定會留幾個給兒子。
龐志芹不僅教會兒子生活技能,還教導他做人的道理,她給兒子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yè)”:每天講三個笑話。她說:“苦著臉解決不了問題。你看窗外的向日葵,它們向著太陽長,不是因為太陽暖和,是要開花給太陽看。 ”
在龐眾望的記憶里,有這么一個片段,媽媽對他說:“曾經(jīng)有醫(yī)生說,我活不過20歲,但我覺得,我能翻個倍。”當時,媽媽微笑著,眼神清澈,目光溫柔而堅定。
多年后,每每提及這段往事,龐眾望的聲音都會顫抖,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像媽媽這樣的勇氣,在面對別人對他的評價時,能非常勇敢地說“我想翻個倍”。
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手?
盡管家庭條件困難,龐志芹還是堅持送兒子上學,她說:“我一輩子沒讀過書,可羨慕讀書的了,就想讓兒子讀書,盡量讀好書。”
上學前,龐眾望問媽媽,為什么給他取這個名字?龐志芹微笑著回答:“你承載著爸爸的希望,媽媽的希望,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期望,你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边@番話,給了龐眾望無限力量,他暗下決心,要成為家人的驕傲,成為國家的棟梁!
在學校里,龐眾望刻苦努力,成績優(yōu)異,高中時,他拿下了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各類獎狀更是貼滿了家里的泥土墻,成了最亮的一道光。每當聽到旁人夸贊,龐眾望會說:“這些獎狀應該寫媽媽的名字,沒有她,我連6歲都活不過。 ”
初二那年,媽媽因嚴重貧血住院,龐眾望不得不暫時中斷學業(yè),一邊借錢,一邊打零工。一天,他無意中聽到醫(yī)生說,媽媽的壽命比常人短,他擦干眼淚,發(fā)誓要跑贏時間,讓媽媽早點過上好日子。
媽媽出院后,龐眾望回到學校,更加發(fā)奮努力。2014年,他考入河北重點高中吳橋中學,龐志芹很高興。
為了解決學費問題,龐眾望向?qū)W校申請貧困助學金,如實填寫家庭情況。曾有人問,這樣的家庭,不怕被別人看不起?龐眾望回答:“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手呢?我媽媽那么好,大家應該羨慕我。”
順利入讀后,有師生想給龐眾望捐款,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牢記媽媽的教誨,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自強自立。
離家求學,相距二三十公里,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龐眾望擔心媽媽,開學前,他寫了30封信,讓姥爺每天給媽媽讀一封。信里大多是一個兒子對媽媽的“碎碎念”:“媽,記得吃藥”“別喝生水”“不要舍不得吃飯”“讓姥爺推著你出去走走”……
有一次,龐志芹病情惡化,被鄉(xiāng)親們送到醫(yī)院,為了不影響兒子學習,她讓大家?guī)椭m住消息。直到放假,龐眾望回家得知媽媽生病,心疼得眼淚直流。在醫(yī)院陪伴媽媽的日子里,龐眾望第一次對媽媽的病痛有了感同身受,媽媽身上深可見骨的傷口,成了他難以磨滅的記憶,鞭策著他奮勇向前。
2017年的高考,成了龐眾望命運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媽媽用碎布給他縫了一塊坐墊,龐眾望揣著這塊“平安符”進考場,最終以684分的成績成為那年滄州市理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航空與動力專業(yè)錄取。也是在那一年,他獲評“中國好人”。
龐志芹的笑容更加燦爛了:“我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就是兒子替我讀了書?!蹦切┤兆樱嫳娡詧猿执蛄愎?,一邊在小飯店刷著盤子,一邊琢磨著:“清華有勤工儉學崗,我能養(yǎng)活自己?!?/p>
寒門出貴子,家里一時間門庭若市,很多好心人捐資捐物,親友們也表示債務(wù)一筆勾銷,但龐眾望母子婉拒了這些好意,繼續(xù)想辦法還債。
不辜負媽媽給我起的名字
2017年的金秋,龐眾望帶著簡單的行囊,前往清華大學。臨別,龐志芹眼含淚花,喃喃道:“孩子,你已經(jīng)長大成人,等到你畢業(yè)的那一天,媽媽一定會親自去參加你的畢業(yè)典禮!”龐眾望使勁點點頭。
雖然龐志芹做夢都想去清華大學看看兒子,但因行動不便,也不想麻煩別人,她始終未能如愿。
剛進入大學,身邊人才濟濟,龐眾望并沒有被嚇退,反而斗志滿滿,慢慢開啟科研之路。他幾乎每天只睡4小時,有一次在實驗室里學習,三天三夜沒出來,最后疲憊不堪的他被保安抬去了醫(yī)務(wù)室輸液。努力拼搏的龐眾望,也因此有了一個外號,叫“精密儀器永動機”。
一晃數(shù)年,龐眾望不僅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更憑借自己的實力和才華,獲得了直博資格。然而,2020年,就在大學畢業(yè)典禮前夕,龐志芹突然因病離世,年僅48歲。
龐眾望悲痛欲絕,他原本憧憬著媽媽親眼看著他身穿博士袍,站上學術(shù)巔峰,沒想到竟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其實,龐志芹病重住院期間,龐眾望正一邊忙著畢業(yè),一邊面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臨終前,她聽到了兒子面試通過的好消息,浮腫的眼角溢出了笑意。
“媽媽給我起了這個名字,我能做的,就是在未來不辜負她給我起的名字?!蹦缸酉嗵幎嗄辏嫳娡苌僭趮寢屆媲傲髀墩Z言上的情感,更愿意用行動來表達。媽媽去世后,他堅信媽媽依然“看得見”自己的行動,把對媽媽的思念化為動力。2021年,本科畢業(yè)后,他繼續(xù)留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一年級的一個周六深夜,龐眾望在實驗室里和復雜的光網(wǎng)絡(luò)模型“較勁”,思路枯竭之際,他決定洗個熱水澡放松一下。熱水剛澆到頭頂?shù)乃查g,龐眾望似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水流的軌跡和光纖信號的傳播驚人相似,這一靈感,幫他解決了足足困擾3個月的高精度定位難題。
就這樣,龐眾望的第一篇SCI論文思路在浴室里誕生了。老師驚嘆之余,感慨道:“這個從泥濘里爬出來的孩子,把每個細胞都變成了科研燃料。”
那些年,龐眾望多次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還被評選為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龐眾望的逆襲之路,是一個把人生劇本撕碎了重寫的故事。故事中,沒有雙腿的媽媽,為他鋪就了一條通往星辰大海的路;大字不識的媽媽,用最質(zhì)樸的智慧教會了他如何抗爭命運。媽媽用殘疾的身體,教會龐眾望如何完整地活著,更用一生的苦難,為他托舉起一片光明的前途。
這樣的精神富養(yǎng),足以讓龐眾望在今后的人生中,胸有山河,所向披靡。
而今的龐眾望手握三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從事自己最熱愛的科研工作,內(nèi)心也更加從容強大。2025年4月,他在清華大學一場對話論壇上的發(fā)言“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報國”,被網(wǎng)友怒贊,更被《人民日報》、央視網(wǎng)轉(zhuǎn)發(fā)。
每一次科研上的突破,每一份榮譽的取得,都是對媽媽最好的告慰。如今,每當提起媽媽,主攻光纖傳感技術(shù)的龐眾望會這樣形容:“每根光纖里跑著880億個光子,媽媽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永遠照亮我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