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迫切需要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提出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強調干部要增強“八項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圍繞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人民論壇特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就如何克服“新本領恐慌”、與時俱進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這一重要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導 韓喜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博導 蔡禮強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劉幫成
人民論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黨員干部的“本領恐慌”問題,我們如何深入學習領會?
韓喜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干部“本領恐慌”問題,是對我們黨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面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始終緊密結合時代特征與實踐需求,持之以恒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注意到“本領恐慌”問題。當時,黨中央曾明確指出,我們的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此后,我們黨更加注重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性提升干部能力素養(yǎng),深刻認識到“我們需要建立一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具有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干部隊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隊伍”,確?!案刹筷犖榈母锩?、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著力打造一支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干部隊伍。實踐的不斷演進對黨員干部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傳承發(fā)揚我們黨的寶貴經驗,立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難點、直面改革進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強調黨員干部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著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著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
本領恐慌,從另一個角度看,彰顯著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與底線思維,是黨員干部在直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時,進行自我審視、持續(xù)追求能力精進的實踐自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特征,這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具備應對復雜局勢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在技術變革一日千里的當下,黨員干部不僅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而且需要具備運用AI技術手段輔助決策部署、實時掌握國內外前沿科技動態(tài)的學習能力與應變能力。這對黨員干部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全新且更高的要求。黨員干部應懷有強烈的緊迫感,精準查找自身能力短板,主動查漏補缺。同時,有的放矢提升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治理領域新局面、新挑戰(zhàn)的能力,及時回應在海量信息環(huán)繞下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的“本領恐慌”問題,是對干部能力的全局定位與精準把握,是整體性與專業(yè)性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tǒng)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备刹楷F代化建設能力,既涵蓋整體層面的全局思維與系統(tǒng)思維,又包含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與切實可行的工作手段。黨員干部既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統(tǒng)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態(tài)勢,緊跟世界發(fā)展的時代浪潮,做到胸懷大局、洞察先機;又能憑借專業(yè)化、高水準的先進知識技術,為相關行業(yè)注入強勁動力,推動其蓬勃發(fā)展,以契合高質量發(fā)展要求的思維理念和工作方式,帶動實踐成效整體性躍升。
劉幫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干部能力建設,在多個場合強調“本領恐慌”問題。這其中至少蘊含著四層含義:其一,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和發(fā)展目標的清晰認知。面對新任務新要求,干部隊伍中的“本領恐慌”在所難免,干部能力“赤字”也時有暴露。例如,在宣傳思想工作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痹谡üぷ黝I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比,政法隊伍能力水平還很不適應,‘追不上、打不贏、說不過、判不明’等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面臨著‘本領恐慌’問題?!逼涠?,這是對當前我國發(fā)展所處內外部環(huán)境的系統(tǒng)認知。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科技革命日新月異,面對內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和高質量發(fā)展新挑戰(zhàn)新要求,以往的慣例、經驗和知識體系,以及工作模式和路徑變得不那么得心應手,甚至“失效”,一些干部“本領恐慌”油然而生。其三,這與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傳統(tǒng)一脈相承。我們黨具有重視學習、善于學習,自我反思、刀刃向內,勇于革命、善于革命等優(yōu)良傳統(tǒng)。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全面增強執(zhí)政本領”作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重要任務, 指出:“ 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逼渌模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責任擔當。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其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前所未有。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構建新發(fā)展格局,還是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需要干部具備高強的綜合本領。如果干部隊伍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辦法,那么宏偉藍圖就可能淪為空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解決‘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的問題”,最終落腳點,就是要鍛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可靠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人民論壇:干部的能力本領直接影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黨員干部存在哪些“新本領恐慌”?
劉幫成: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干部面臨的“本領恐慌”問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一,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本領欠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要求黨員干部對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有深刻且系統(tǒng)的理解,在實踐層面,不僅要求干部具備扎實的經濟知識,而且要腳踏實地、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等現實問題,更要善于統(tǒng)籌謀劃。然而,部分干部在面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時,明顯存在“數字鴻溝”和“認知時差”等問題。有的黨員干部習慣于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對于如何運用智能化手段推動產業(yè)升級、優(yōu)化政務服務、實現精細化治理,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在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方面,更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風險化解能力短板。步入風險社會,各類“黑天鵝”“灰犀?!笔录l繁發(fā)生。這就要求干部必須直面各種突發(fā)事件和潛在危機。但部分干部風險意識淡薄,缺乏戰(zhàn)略預見性,習慣于“事后補救”而非“事前防范”。一旦風險來臨,或因經驗不足而手足無措,或因害怕被問責而處處“甩鍋”,缺乏在復雜局面下化危為機、果斷處置的戰(zhàn)略定力和戰(zhàn)術能力。其三,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的能力不足。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黨員干部必須具備觀大勢、謀全局的系統(tǒng)思維。然而,一些干部在實踐中仍存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局限。例如,有的干部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視生態(tài)保護、安全生產等長遠利益;有的干部在推進某項改革時,缺乏對其他領域協(xié)同影響的評估,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這種能力的不足,使得他們在處理全局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發(fā)展與安全等重大關系時,難以做到統(tǒng)籌兼顧、科學決策。其四,創(chuàng)新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有待提升。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然而,部分黨員干部對新技術了解不深、應用不足,在數據采集、分析、決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難以適應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政府建設等新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干部受多種顧慮束縛,不敢擔當、不敢作為。任務目標的挑戰(zhàn)性、沖突性,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模糊性,進一步加劇了一些干部在創(chuàng)新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方面的“本領恐慌”。
蔡禮強:黨員干部的能力建設情況和本領提升效果,關乎中國式現代化事業(yè)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領導干部來說,把握全局、謀劃發(fā)展的戰(zhàn)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形成和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就要全面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領導干部練就過硬本領的法寶,每個領導干部都要好好學習,全面掌握,提升能力。”把握全局、謀劃發(fā)展的戰(zhàn)略能力,是新時代干部履職盡責的核心素養(yǎng),更是破解復雜局面、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支撐。然而,當前部分干部把握全局的本領和能力不足,有的習慣于按部就班,對新興產業(yè)布局、數字技術變革等新領域缺乏系統(tǒng)認知;有的滿足于經驗主義,在統(tǒng)籌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等重大任務中找不到著力點,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這種“新本領恐慌”的實質,是戰(zhàn)略思維與時代要求的“能力差”。黨員干部要在工作中解決自身處理復雜情況能力不強、化解矛盾辦法不多等問題,不斷提升把握全局、謀劃發(fā)展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搞的事業(yè),我們是先行者、探索者,沒有人給我們提供可以采用拿來主義態(tài)度的經驗,必須通過理論上不斷探索、不斷突破來指導實踐,并用實踐中摸索到的規(guī)律來升華我們的理論?!爆F實中,部分黨員干部出現本領恐慌,不敢迎接新任務、新挑戰(zhàn),面對急難險重的工作心里沒底,其深層次根源就在于對相關工作尚未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握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尊重人才成長規(guī)律”,等等。黨員干部只有在深入了解客觀實際的基礎上,規(guī)律性把握工作內容,才能出色完成所肩負的工作使命,持續(xù)提升能力本領。
韓喜平:第一,全局性思維尚顯薄弱。其癥結在于理論素養(yǎng)的深度與廣度不足,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領會仍需深化,缺乏運用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統(tǒng)籌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專業(yè)化知識儲備亟待加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復雜性與日俱增,對干部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干部的知識結構尚存短板,且未能緊跟實踐發(fā)展的步伐,面對新問題、新挑戰(zhàn)時,往往局限于舊經驗、老辦法,陷入經驗主義窠臼。第三,學習能力欠缺?!氨绢I恐慌”不僅包含黨員干部對既有知識儲備不足、能力水平有限的靜態(tài)憂慮,而且在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凸顯出其對學習意識和能力不足的動態(tài)擔憂。第四,缺乏“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魄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部分干部存在淺嘗輒止、畏難而退的現象,面對重大問題往往避重就輕,缺乏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信心與魄力。第五,群眾工作能力不足。在回應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存在脫節(jié)、滯后、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難以通過綜合施策及時有效化解群眾關切、社會反響強烈的突出矛盾。這集中體現在應急處突能力不足、網信工作與時代要求契合度不高等方面。
人民論壇:如何補齊素質短板、提升能力弱項,與時俱進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
劉幫成:破解干部“新本領恐慌”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要補好思想之“鈣”,又要打通制度“堵點”;既要錘煉實踐“肌肉”,又要注入技術“能量”。只有堅持“內”強素質、“外”塑制度、“上下”聯動、協(xié)同發(fā)力,推動干部克服“新本領恐慌”,才能培養(yǎng)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破解干部“新本領恐慌”,要強化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解決“為何學”的動機問題?!白罡镜谋绢I不足是理論素養(yǎng)不夠。”必須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把握好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涵養(yǎng)“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境界,從根本上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源。只有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干部才能找準學習方向,增強克服“新本領恐慌”的內在自覺。
破解干部“新本領恐慌”,要聚焦能力短板,創(chuàng)新教育培訓方式,解決“學什么”的本質問題。干部教育培訓必須緊扣時代脈搏和實踐需求,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圍繞“新本領恐慌”,系統(tǒng)加強對新質生產力、風險管理、數字治理等現代化建設急需知識的培訓。同時,要敢于把干部放到改革發(fā)展主戰(zhàn)場、重大斗爭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去“墩苗”歷練。通過掛職鍛煉、輪崗交流等方式,讓他們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直面問題、破解難題,在實踐的“熔爐”中淬煉真金、增長才干。
破解干部“新本領恐慌”,要善于擁抱技術變革,主動賦能治理創(chuàng)新,解決“如何優(yōu)”的工具問題。要引導干部樹立“智治”理念,主動學習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各地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整合與數據共享,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從而提升行政效率,減輕行政負擔。干部要主動走出“舒適區(qū)”,努力成為運用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通過技術賦能,不斷提升工作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
破解干部“新本領恐慌”,要優(yōu)化體制機制,激勵擔當作為,解決“怎么干”的保障問題。一方面,要完善激勵與容錯機制,將“三個區(qū)分開來”落到實處。為敢于擔當、銳意創(chuàng)新的干部撐腰鼓勁,讓干部愿干事、敢干事。進一步暢通干部職業(yè)發(fā)展通道,用好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破解升遷“天花板”困局。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干部化解“疲態(tài)”,激發(fā)隊伍的持久活力,讓敢于沖鋒、善于擔當的干部始終保持良好精氣神。另一方面,要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大力選拔任用那些在現代化建設一線經過考驗、實績突出、能力過硬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優(yōu)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環(huán),讓實干者得實惠,讓有為者有位。
蔡禮強: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黨員干部提升能力必須遵循的“本”和“道”。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不斷創(chuàng)造新輝煌,特別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頭腦。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其成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銳利武器,成為提升個人能力的首要任務和根本路徑?!叭f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绷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學習掌握的看家本領,以及助力黨員干部提升能力過程中,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的“本”和“道”。黨員干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就是要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如果只是為了裝樣子、裝門面,沒有在學習中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就難以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
實踐鍛煉是黨員干部提升能力的“ 磨刀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干部除了要加強學習,還要加強實踐。”黨員干部只有在各種復雜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能力提升更快。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越是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錘煉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也是黨員干部壯筋骨、長才干的鍛煉機會。“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秉h員干部要在工作中真抓實干,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而不是坐而論道的清談客;面對矛盾要敢于斗爭,做攻堅克難的奮斗者,而不是回避矛盾怕見風雨的泥菩薩。黨員干部只有切實經歷過重大斗爭的磨礪、復雜困難的考驗,才能得到實踐鍛煉、專業(yè)訓練,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歷經實踐磨礪與專業(yè)淬煉,黨員干部才能錘煉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過硬本領、服務人民群眾的深厚本領、防范化解風險的實干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敢字為先、干字當頭,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沖鋒在前、建功立業(yè)?!睖厥依锱嘤怀鰠⑻炀弈?,懈怠者成就不了宏圖偉業(yè)。無論是錯綜復雜的難點問題、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還是亟待解決的痛點問題,黨員干部唯有以無畏之姿直面新情況、新問題與新挑戰(zhàn),而非一味地回避退縮、怨天尤人,方能在應對問題的“石上磨”、破解難題的“事上練”中,錘煉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真本領與硬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現在,各方面對調查研究是重視的,但還要下更大功夫,關鍵是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經常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眾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秉h員干部要掌握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在工作實踐中不是嫌麻煩、圖省事,而是注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向群眾了解情況、問計于民,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對于黨員干部而言,調查研究既是必須練就的扎實基本功,又是洞察世界的科學方法論、實事求是的根本路徑。黨員干部應高度重視這一在工作實踐中探明實情、把握規(guī)律的有效利器,善用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傳家寶”,持續(xù)提升工作效能和能力本領。
密切聯系群眾,既是價值觀,又是方法論。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黨員干部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內在統(tǒng)一;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黨員干部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才能匯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黨員干部要善于從群眾中汲取智慧、經驗,從群眾中學習借鑒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障礙時,不能“閉門造車”或者消極敷衍,應該邁開腳步走到群眾中去,學習孔夫子的“每事問”,辦法很快就有了,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黨員干部不但要善于匯聚群眾智慧,而且要善于凝聚群眾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xù)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睔v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是黨員干部最堅實的力量根基。黨員干部只有通過密切聯系群眾,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從廣大群眾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源源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
韓喜平:黨員干部克服“新本領恐慌”,必須全面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著力增強“八項本領”、提高“七種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一重要論斷,為黨員干部提升能力指明了方向。黨員干部需持續(xù)強化思想引領,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科學理論認識世界、指導實踐。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為民情懷,做好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此外,還需磨礪黨員干部意志,讓他們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錘煉應對困難挑戰(zhàn)的基本功,注重在艱苦環(huán)境中鍛煉基層實踐能力、提升風險應對水平,具備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和魄力。
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性要求,結合各行業(yè)各領域的具體發(fā)展特征,精準提升黨員干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專業(yè)能力。黨員干部既要具備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先進知識儲備,又要緊跟時代步伐,動態(tài)更新知識結構,優(yōu)化綜合素質。全方位提高黨員干部在經濟工作、宣傳工作、應急處突、聯系群眾等方面的能力,結合時代發(fā)展趨勢,有效運用AI 等先進技術手段,推動黨員干部掌握現代化知識理論與技術應用方法。主動學習并運用最新前沿技術,提升工作效率、決策準度和知識密度,具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綜合素養(yǎng)與整體能力,真正做到“全面增強各方面本領,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
(人民論壇記者趙橙涔、銀冰瑤采訪整理)
責編/ 孫渴 美編/ 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