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濟源有很多美食,包括雞蛋不翻、鍋盔牙子、紅燒黃河鯉魚、酸湯面葉等,我最喜歡的是王屋山地區(qū)的人們做的“撅片”。你如果到王屋山地區(qū)做客,那里的主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做一頓“撅片”招待你,他們將其視為最好的待客飯。
關(guān)于“撅片”,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quán),天下大亂。太行山下的懷慶府(時稱野王縣,今沁陽市)住著一位叫嚴紫陵的放牛娃,有一天,他正坐在草地上放牛、讀書,突然來了一個騎馬的武士,對他說:“求賢弟救我,后有官兵追殺?!眹雷狭昕次涫肯嗝卜欠?,便將其藏在了干草堆中,助其躲過了追兵。后來,嚴紫陵見武士又饑又困,還受著傷,便將其背回家,并借來半瓢白面和一個蘿卜。嚴紫陵的母親將白面加水后揉成面團,先拍成面片后切成長條,再撅成薄薄的片下入沸水鍋中,炯成一鍋面食端給武士。武士吃完后頓覺神清氣爽,后來又連吃了三大碗。
其實,這位受傷的武士就是后來推翻王莽政權(quán)的劉秀。他登基做了皇帝后,曾親自到野王縣感謝嚴紫陵和他母親的一飯之恩,可惜老人家已經(jīng)過世,劉秀就把嚴紫陵收為心腹,并下旨將嚴紫陵母親做的面食稱為“撅片”,定為御膳?!熬锲眰魅雽m中后,御膳房的廚師又進行了改良,加入了肉類、佐料、香料等,做出的“撅片”更加美味可口。久而久之,這道面食便流傳至民間并留存下來。
“撅片”,通俗地說就是揪面片子,濟源“撅片”的特色在于糊湯濃香、肉菜結(jié)合、用料廣泛、味道醇厚、營養(yǎng)豐富。它的制作過程非常簡單,關(guān)鍵在于煮湯。先將帶皮豬肉放進注滿清水的鍋中,加入少許花椒、大料,用小火燉煮至筷子可扎透,待湯汁變得濃香時撈出豬肉,切成薄片待用。
接著取一些面粉,打入雞蛋并加入食鹽,用溫水和成稍硬的面團,用搟面杖搟成大厚片后再用刀切成寬條,表面刷一層油,靜置50分鐘。然后,再取少許面粉放入碗中,倒入清水?dāng)嚦擅嫠畟溆谩?/p>
鍋內(nèi)倒少許食用油,下入豬肉片煸炒至出油、卷起,下入蔥花、蒜末、干辣椒段炸香,然后放入蘑菇、胡蘿卜片迅速翻炒,倒入煮肉湯燒開。將面片揪成薄片狀丟入鍋中,煮熟后放入粉條、豆腐、白菜,調(diào)入五香粉、精鹽,再澆上面水,待湯汁變得濃稠后就可以出鍋了,盛入碗中后撒些許香菜、蔥花即可享用。夾一塊面片送入口中,綿軟、光滑、筋道、鮮香,再嘗一口湯汁,黏稠、噴香,令人回味無窮。
在機械化日益普遍的今天,“撅片”大多采用壓面機壓片切割,純手工制作的越來越少,雖然更加方便、快捷,但卻少了“撅片”原有的傳統(tǒng)味道。如果你想一嘗“撅片”的美味,不妨親自動手做上一碗,絕對會驚艷你的味蕾。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