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可可藝術是從巴洛克古典主義演變而來的,但是洛可可風格比巴洛克風格的表現(xiàn)手法更加細膩、輕盈,其繪畫裝飾性也更勝一籌。洛可可風格與社會之前的主流藝術審美大相徑庭,但其也憑借獨特的法式慵懶、松弛的風格,使繪畫完全突破了以前固有的宗教題材的束縛。在反映現(xiàn)實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這一點上,洛可可藝術向前邁出了難能可貴的一大步。以洛可可風格畫家弗拉戈納爾的作品《秋千》為例,分別從洛可可繪畫藝術的來源、弗拉戈納爾的生平與藝術特征以及《秋千》的造型表現(xiàn)、構(gòu)圖塑造、色彩張力等方面,詳細解讀洛可可繪畫藝術所展現(xiàn)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
一、洛可可藝術概述
洛可可藝術產(chǎn)生于18世紀的法國,其名稱“Rococo”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和意大利語“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來。這一時期,中國遠銷海外的瓷器在法國興起,并逐漸受到貴族們的追捧,小到別致的餐具,大到玲瓏的瓷塑像,無一不俘獲了法國宮廷貴族們的心,典雅高貴的瓷器也體現(xiàn)了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
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統(tǒng)治期間,其非常重視商業(yè)的發(fā)展,這使得法國的財富和政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巴洛克藝術正是在這個時期萌芽并發(fā)展。在統(tǒng)治者的支持下,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贊助杰出的學者和藝術家,他們也為法國王室創(chuàng)作了大量藝術作品,從而將法國的藝術推向了頂峰。
在路易十五統(tǒng)治時期誕生的洛可可藝術,以其纖細和輕快的設計風格逐漸取代了巴洛克藝術。相較于前期的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折射出當時的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社會風氣。當時的人們逐漸厭惡了那種虛飾的莊重和秩序,以及宗教的嚴肅和一絲不茍的緊繃,開始追求隨意、輕松、舒適的藝術情趣,洛可可藝術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表現(xiàn)出浮華絢麗、色彩濃艷、鋪張奢侈的特征。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藝術最有力的保護人,因此洛可可風格也被稱為“蓬巴杜風格”。
雖然世人提起洛可可藝術總離不開討論貴族們的私生活,但洛可可藝術的出現(xiàn)的確體現(xiàn)了法式的輕快、優(yōu)雅,使繪畫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這也是洛可可藝術明顯區(qū)別于巴洛克藝術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洛可可藝術雖說不是對巴洛克藝術的復制,但也可以被看作巴洛克藝術的延續(xù)或“繼承者”,二者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二、弗拉戈納爾的生平
弗拉戈納爾跟隨夏爾丹、布歇學習多年,二十歲時自立門戶。1752年,法國政府組織了一次藝術大賽,這對年輕的弗拉戈納爾來說是一個提高藝術水平的機會。法國許多年輕藝術家對官方設置的羅馬留學獎學金趨之若騖,弗拉戈納爾也是其中一個,雖然他曾一度擔心自己沒有機會,但他最終在大賽上一戰(zhàn)成名,成功獲得了獎學金。雖然弗拉戈納爾不負眾望拿下了獎學金,但政府撥款遲遲未下,一直推到了四年之后。在這期間,弗拉戈納爾一刻也不敢停歇,每天堅持練習繪畫技能,不斷充實自己。
1756年,他前往羅馬的法蘭西學院。羅馬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擁有濃厚的藝術氛圍,也有著極佳的地理位置,在那誕生的藝術珍寶數(shù)不勝數(shù),這對弗拉戈納爾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初來乍到的弗拉戈納爾結(jié)識了同為畫家的休伯特·羅伯特,兩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nèi),羅伯特帶著弗拉戈納爾跑遍了羅馬大大小小的村莊,還有意大利的著名城市和許多名勝古跡,這些美好的經(jīng)歷帶給弗拉戈納爾無限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靈感。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研究羅馬的風景與建筑,因此弗拉戈納爾在意大利期間多用素描形式創(chuàng)作風景畫。他雖然人遠在羅馬,但仍心系導師布歇,進修期間也專心研究裝飾畫,力求在繪畫藝術上達到更高的造詣。
研究弗拉戈納爾的一生不難發(fā)現(xiàn),他始終醉心于自己的繪畫事業(yè),潛心研究繪畫技法,沉迷于繪畫學習,廣結(jié)良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繪畫風格,在洛可可繪畫藝術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弗拉戈納爾繪畫藝術特征
在17世紀,法國是歐洲古典主義文化的中心,當時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許多公共藝術文化空間,其中有皇家美術學院、文化沙龍等場所。這些場所進一步促進了藝術和文化的交融,也促進了藝術家之間的思想和靈感碰撞。在此社會背景下,弗拉戈納爾作為洛可可藝術與新古典主義藝術交替的承接者,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
起初,弗拉戈納爾憑借自己獨特的繪畫天賦,融合、借鑒了布歇、魯本斯和倫勃朗等畫家的風格。在人物肖像畫方面,弗拉戈納爾常常挑選自已熟悉的模特,把人物安排在棕褐色的古典背景前,并且學習倫勃朗肖像畫中領子的畫法。弗拉戈納爾的筆觸靈動且輕盈,看似是畫筆隨意揮灑,卻精準地勾勒出人物和場景。人物的肌膚質(zhì)感細膩,衣紋隨身體的變化轉(zhuǎn)折自然,衣服的褶皺也都被他畫得栩栩如生。弗拉戈納爾的構(gòu)圖也常充滿戲劇性,畫面中的人物動態(tài)夸張、姿勢優(yōu)美。隨著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豐富,他在筆法和繪畫材料上逐漸轉(zhuǎn)變創(chuàng)新,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再有嚴謹?shù)倪吘壘€,對人物身形、五官的刻畫也變得越來越松弛,不再關注形象本身,使畫面變得更加有溫度,最終形成了多元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其代表作有《秋千》《狄德羅》《讀書女孩》《戀人的花冠》等,從這些作品中觀者可以了解法國時代的變遷及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愛好與傾向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差距與生存狀況。觀眾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總能從作品中獲得一些心靈的安慰與內(nèi)心的共鳴。
四、弗拉戈納爾的代表作 《秋千》
(一)造型表現(xiàn)
《秋千》是弗拉戈納爾在1766—1768年創(chuàng)作的,現(xiàn)藏于英國倫敦華萊士收藏館,這幅畫被認為是洛可可藝術時代的杰作之一,也是弗拉戈納爾最著名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前期溝通時,委托人銀行家喬里昂男爵向畫家提出要求,即畫中女子在蕩秋千,而其正好能夠看到她的裙底。畫家拒絕了他的要求,原因是內(nèi)容不符合自身一貫的高尚題材,于是把訂單推給了弗拉戈納爾。
《秋千》這幅畫描繪了喬里昂男爵的情婦身穿華麗的裙子在蕩秋千的場景,畫面中可以看到中間位置的女人一只腳踢向空中,看似是在故意把鞋甩到喬里昂男爵的面前。在女子裙擺飄蕩的瞬間,左下角的男爵蹲在地上可以看見女性的大腿,這正滿足了委托人的要求。這一場景激起了觀者心中對浪漫的無限遐想。圍繞在人物周圍的草叢樹木被弗拉戈納爾描繪得相當精致,整個畫面光線柔和,充滿溫馨的氣息。在畫面的中間出現(xiàn)了三個愛神雕像,它們仿佛是這個輕挑、滑稽場景的見證者。
這幅繪畫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洛可可繪畫藝術的典型特征,以及貴族對于風花雪月的極致追求。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描繪得如夢如幻,讓人一眼望去可以感受到愉悅和歡心,而無需反復思考。無論是從題材還是形式上來看,這幅畫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洛可可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構(gòu)圖塑造
《秋千》的構(gòu)圖極具巧思。弗拉戈納爾在畫面中添加了大量詼諧的細節(jié),讓平平無奇的秋千這一傳統(tǒng)意象成為他獨特的表達。縱觀整幅作品,畫面以傾斜的視角展開,對角線式的構(gòu)圖形式實則暗藏權力關系。女子丈夫的腳邊有一只小狗,它象征忠誠,只見其在狂吠以示警告,但女子的丈夫根本沒有注意到。女子在秋千上蕩起裙擺,裙角飛起來,形成優(yōu)美的曲線。女子蕩秋千的動作打破了傳統(tǒng)的靜態(tài)繪畫平衡,使畫面呈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動感與活力。再看茂密的樹叢,那里藏著三個栩栩如生的小愛神雕像,它們看似心懷愛慕,仰望著女子。設置這些雕像不僅是為了使畫面美觀,而且暗示著這場情欲游戲的危險性,為畫面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并且可以把觀者的視線引到畫面中央。人物之間的互動關系與畫家經(jīng)營的位置營造出一種緊張、浪漫的氣氛。畫面構(gòu)圖飽滿,內(nèi)容豐富,互動性強,細膩的表現(xiàn)手法使畫面充滿立體感和縱深感,仿佛觀者能夠走進畫中,親身體驗那個時代的浪漫與優(yōu)雅。
(三)色彩張力
灰綠色、溫莎紅、赭黃色、白色、黃色等顏色是諸多洛可可大師在作品中的常用顏色,運用這些色彩可以表現(xiàn)清爽、清新、輕松、愉快的感覺。在《秋千》中,色彩的運用同樣考究。弗拉戈納爾巧妙地運用光線,將畫面中心最亮的部分集中在女子身上,起到了平衡畫面的效果。
畫面中心的細節(jié)刻畫既細膩又溫柔。女子的面部細膩白皙,胸口和手臂明暗關系明確,肌膚色彩是在赭黃色、深褐色中混合了大量的白色,營造出一種柔和透亮的膚色效果,非常符合貴族的審美。女子帽檐下的陰影處巧妙使用了鈷藍和白色,上方則采用了白色和溫莎紅,這樣的處理使帽子的立體感和質(zhì)感得到了增強。女子的頭發(fā)顏色使用了少量的白色加焦赭色,以表現(xiàn)出自然光澤。裙子結(jié)合了紅色和赭石色,并且在顏料中混入了少量的深褐色,以表現(xiàn)略帶粉紅的色調(diào),這樣的色彩搭配不僅豐富了裙子的層次,而且增添了一種溫暖的感覺。胸衣部分使用了最白的顏色,以突出女子的純潔與優(yōu)雅,鞋子的顏色則與衣服的顏色相近,保持了整體畫面的和諧。畫面中的男子均不位于視覺中心,因此衣物都是淺灰色,無突出醒目色彩,又因為周圍有綠色環(huán)境襯托,衣服還呈現(xiàn)出一些灰綠色調(diào),這樣的色彩選擇使得男子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丘比特雕塑在陽光的照射下亮部偏暖、暗部偏冷,并融合了環(huán)境色,整體與森林的綠色背景相融合,這樣的色彩處理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和自然。
(四)情感價值
弗拉戈納爾沒有像自己的老師那樣專注對女性的身體進行塑造,在對女性形象的刻畫中注入情感態(tài)度,他筆下的女性盡顯奢靡甜俗,這也是法國貴族鋪張奢靡生活的縮影。弗拉戈納爾有自己的“小巧思”,在對女性服飾及全身的刻畫上,他從最初的細致刻畫逐漸轉(zhuǎn)變?yōu)楹髞淼谋挤艔垞P,使得畫面元素之間的激烈撞擊所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令人如臨其境,這種動感有趣的細節(jié)將畫面的情趣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洛可可藝術風格受到了法國社會生活的影響,作品內(nèi)容多呈現(xiàn)浮夸、奢華的特點,在視覺審美上充分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及思想領域的特征。洛可可繪畫藝術經(jīng)歷了歷史的沉淀,其所具有的細膩溫柔的特點,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享樂主義和生活品位,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洛可可藝術至今依然被許多藝術家借鑒,在現(xiàn)代生活中煥發(fā)了屬于它的蓬勃與朝氣。輕松愉悅的藝術風格是洛可可繪畫藝術的主要特點,其與時下享受自我、張揚自由的時代特征不謀而合,因此洛可可以其獨有的藝術風格成為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之一。
五、對弗拉戈納爾藝術作品的思考
弗拉戈納爾的繪畫作品反映了法國美術領域開始注重作品內(nèi)容的個性化表現(xiàn),同時畫家開始努力尋找藝術的自身規(guī)律。一方面,弗拉戈納爾在對女性形象的描繪上并沒有運用學院派的方法,未對人物造型進行過于細致的描繪,而是隨心刻畫,用筆也是由拘謹?shù)胶婪?。在描繪人物服飾時,遇到大塊衣紋就一筆畫下來,形成整體色塊,筆觸自由灑脫,顏色也沒有像印象派那樣濃烈飽滿。另一方面,弗拉戈納爾筆下的男女感情主題作品不再是低俗的,而是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現(xiàn)實社會與藝術碰撞的視覺盛宴,影響了人們對于情感主題的審美眼光,改變了觀眾對傳統(tǒng)情感主題藝術的審美感知。其實,弗拉戈納爾的作品對輕松、自由甚至肉欲的崇拜是表面的,它真正的目的是讓人們明白藝術的價值并不是宣揚宗教、服務貴族,而是反映現(xiàn)實社會。
弗拉戈納爾的審美水平和思想高度超越了當時法國的很多藝術家,他始終保持著理性的思考,卻也崇尚對于感覺的追求,這令筆者受到了巨大的啟發(fā)。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不拘泥于畫面細節(jié),不要讓傳統(tǒng)學院派的模式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同時告訴學生藝術應該是自由且輕松的。弗拉戈納爾賦予了自己的藝術作品嶄新生命,也讓我們對藝術有了更深的思考。
六、結(jié)語
當代藝術領域紛繁復雜,傳統(tǒng)的學院派和“公式美”已經(jīng)被畫家追求自由和對自身的迷戀取代。各種藝術流派之間的交流互鑒,打破了統(tǒng)一的藝術審美標準,取而代之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元并存的藝術風格。弗拉戈納爾的藝術風格和繪畫思想為現(xiàn)代美術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啟發(fā),許多教師不再要求學生畫得與模特一模一樣,運用一貫的思維模式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轉(zhuǎn)而開始注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自主表達。當下,洛可可藝術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并且成為越來越多藝術家的靈感來源,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相信洛可可藝術這株“不朽之花”,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著永恒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李曉.弗拉戈納爾《秋千》與洛可可繪畫藝術[J].上海視覺,2019(1):73-79.
[2]胡洋.洛可可:一種柔性力量創(chuàng)造的藝術風格[J].文化學刊,2023(5).216-219.
[3]李洪琴.漫談洛可可繪畫藝術的高貴氣質(zhì)[J].藝術品鑒,2020(32).11-12.
作者簡介:
李慧,碩士,安陽學院美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