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期盼。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怎樣愛得科學,愛得恰到好處,是需要父母慢慢摸索和實踐的。通過和兩個女兒的相處,我逐步總結(jié)出了一些親子相處之道。
曾經(jīng)在雜志上看到過魚缸法則: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我理解,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給予自由和空間,不拘泥于父母提供的“小魚缸”,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我們家始終主張給孩子空間,讓她們發(fā)展天性,快樂成長。假期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家中外出活動、家務事等都讓孩子參與,讓她們知道自己是家庭成員,有參與和表達的權利;孩子也可以根據(jù)自身意愿參加志愿者活動,助力公益,親近社會……在這些活動中,孩子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提升了思考力、分析力、創(chuàng)新力。大女兒創(chuàng)作的采訪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活動視頻,獲蘇州市品味職業(yè)生涯訪談評比一等獎;小女兒不甘示弱,主動參與學校的天宮課堂、小主播帶你學習新思想及各類研究活動,還被評為“博物館金牌講解員”。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閱讀了大量關于“雙減”的文章,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陪孩子閱讀豐富內(nèi)心,陪孩子運動強健體魄,帶孩子看展培養(yǎng)審美,帶孩子旅行開闊眼界,帶孩子體驗各行各業(yè)了解生活百態(tài)。“雙減”之后,這些才是家庭教育要重視和關注的。
十幾年來,這樣的事情我一直在做。我始終認為生活是多元的,孩子的成長必須是豐富多彩的。比如,家里的玩具不是歸誰所有,而是一家人共同的玩具,所以在挑選玩具時我們頗費腦筋,象棋、魔方、魔尺、九宮格數(shù)獨、七巧板、桌游、科學小實驗等等。“雙減”后,孩子的作業(yè)在學校基本完成,晚上就是我們親子共玩的時間。每天晚飯后,我們或者一起打羽毛球,出門騎行鍛煉身體;或者一起下象棋,玩桌游,搭樂高,拼魔方,算24點……每天的小娛樂既增進了親子情感,也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粗⒆觽冮_心地笑,我也感到十分幸福。
我們家每周末有一個“每周一問”活動,有人提問,大家圍繞這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一天,大女兒散步時看到荷花,回來就提問“荷花有什么用途”。大家七嘴八舌,說了荷花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還討論了荷葉、蓮蓬、蓮子、藕等內(nèi)容。短短幾十分鐘,孩子們在表達和分享中收獲了很多。幾年來我們談論了不少話題,一家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真是其樂融融。看書學習是我們?nèi)业膼酆?,雙休日我們會泡一杯茶,打開音樂,各自捧書閱讀,在茶香氤氳、書頁翻動中,感受恬靜溫馨的讀書時光。
在這樣的共同成長中,親子間的情感越發(fā)濃厚,孩子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我相信,父母若能給予信任,懂得放手,用心陪伴,每個孩子都能畫出美麗的圖畫,演繹出各自精彩的故事。
編輯 東籬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