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1月醫(yī)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搜風通絡散,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shù)(BI)]、中醫(yī)證候積分、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治療30 d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30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30 d后,AA%、AD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證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緩解癥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不良反應增加不明顯。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搜風通絡散;補陽還五湯;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生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高復發(fā)率的特點。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腦梗死發(fā)生的最常見的病理基礎,血小板聚集在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是腦梗死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中的重要基石。中醫(yī)藥治療腦梗死的療效已得到古今臨床實踐的驗證,其中,補陽還五湯、中醫(yī)蟲類藥物等,在治療腦梗死方面展現(xiàn)出顯著的療效[2~3]。本研究旨在探討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證患者的臨床療效。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1月醫(yī)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西醫(yī)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4];中醫(yī)符合氣虛血瘀證辨證分型標準[5];年齡<80歲;
處于中風急性期;意識清楚;具有頭顱CT或MRI成像特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合并血液疾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疾?。谎“逵嫈?shù)<100×109/L或>450×109/L;近2周內服用過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伴有哮喘、急性心功能衰竭、休克、心肺功能嚴重異常、嚴重肝腎疾病;伴有腦外傷、腦腫瘤、風濕性心臟病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伴有精神類疾?。惶幱谌焉锲诨虿溉槠?。
1.2 方法
兩組均按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制定的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進行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安靜臥床、降低顱內壓、改善側支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調脂穩(wěn)斑、抗血小板聚集等。
1.2.1 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方劑組成:黃芪40 g,當歸、川芎、赤芍、三七粉各20 g,桃仁、紅花各15 g。清水煎煮至300 mL/劑,1劑/d,分早、中、晚三次飯后30 min溫服,100 mL/次。持續(xù)治療30 d。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搜風通絡散
搜風通絡散藥物組成:水蛭、僵蠶、全蝎、土鱉蟲、地龍、人參各10 g。除了人參,其他藥物均干燥后用黃酒噴撒,待酒全部浸入蟲體,烘脆,與人參一同均勻研成粉末,5 g/次,3次/d,取補陽還五湯所熬制藥液20 mL送服,繼服余下80 mL。持續(xù)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治療前、治療30 d后,采用NIHSS評估,總分42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2)比較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治療30 d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估。(3)比較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前、治療30 d后,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4)比較兩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治療前、治療30 d后,檢測花生四烯酸(AA)誘導下的血小板聚集率(AA%),二磷酸腺苷(ADP)誘導下的血小板聚集率(ADP%)的變化情況。
(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如腹脹腹瀉、皮疹瘙癢、皮下出血、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2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兩組治療前NIHSS、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0 d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比較
兩組治療前AA%、AD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0 d后,AA%、AD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30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中醫(yī)將腦梗死歸屬于“中風”范疇,中風又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類。缺血性中風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其病理因素以“風、火、痰、瘀、虛”五邪交互為患,其中,血瘀、血虛所導致新血不生、腦髓失養(yǎng),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理變化[6]。動脈粥樣硬化已被公認為中風發(fā)生及死亡率上升的罪魁禍首之一。有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抗血小板聚集在腦梗死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溶栓治療的預防性給藥、溶栓后早期應用等方面均起到關鍵性作用[7~8]。
補陽還五湯是治療腦梗死的經典方劑,源于醫(yī)家王清任所著的《醫(yī)林改錯》,具有補氣、活血、通絡等功效。臨床運用其治療腦梗死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huán),達到血行瘀去的目的。方中,黃芪為君藥,益氣扶正;歸尾為臣藥,活血化瘀,不傷正氣;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為佐藥,協(xié)同治療兼證瘀血內阻;地龍為則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引導方中藥物直達病所。搜風通絡散由水蛭、僵蠶、全蝎、土鱉蟲、人參組成,重在蟲藥的使用。蟲類藥在中風病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配伍應用,先兆期配伍使用平肝熄風藥可平肝熄火、活血通絡;急性期配伍使用通腑泄熱藥起到活血通絡、通腑泄熱之功效;恢復期配伍化痰開竅藥可祛除頑痰、祛瘀通痹;后遺癥期配伍使用補氣活血藥能夠開通氣血,防止中風復發(fā)[9]。蟲類藥為血肉之物、有情之品,性喜走竄,通經達絡,無處不至,可發(fā)揮活血化瘀、攻堅破積、搜風剔絡、消癰散腫、補益培本之功效。中風雖為急性起病,但病理因素的產生是一個慢性過程,屬“久病入絡”,因此,搜剔走竄的蟲類通絡藥物得到廣泛應用及療效肯定。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30 d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可有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此外,觀察組治療30 d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可顯著緩解臨床癥狀。觀察組治療30 d
后,AA%、AD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兩方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能顯著改善血小板聚集狀態(tài)。藥理學研究機制表明,水蛭、僵蠶、全蝎、地龍、土鱉蟲均具有抗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能進一步降低腦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10]。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該聯(lián)合方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搜風通絡散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腦梗死氣虛血瘀型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緩解癥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不良反應增加不明顯。
參考文獻
[1]羅周,曹明樂,蔡猛,等.腦梗死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
健康之家.2023.(4):78-80.
[2]袁磊,楊進平,聞瑛,等.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缺血性中風恢復期3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5,13(20):35-37.
[3]王愛方,李偉.蟲類藥治療中風病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19,3(7):4-5,7.
[4]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彭斌,等.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9(9):9-9.
[5]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國際血瘀證診斷指南(2021-12-16)[J].世界中醫(yī)藥,2022,17(1):31-36.
[6]吳大龍,孫梅,趙婧彤,等.趙建軍治療缺血性中風學術思想與經驗[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3,39(2):148-151.
[7]王書民.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早期應用替羅非班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1,30(10):3.
[8]孫炎,孫健,薛茜,等.抗血小板聚集預處理聯(lián)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國醫(yī)藥,
2020,15(10):1545-1548.
[9]湯銀燕,盛蕾.蟲類藥在中風病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2):250-251.
[10]李土明,鐘萍,吳瀅,等.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西藥對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血小板聚集率及預后影響的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8,5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