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分類號:R783.
牙體牙髓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它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導致牙髓組織發(fā)生炎癥或壞死。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范圍內牙體牙髓病的發(fā)生率較高,尤其在青壯年人群中,其發(fā)病率達 10% 以上。在當前的牙體牙髓病治療中,根管治療是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去除感染的牙髓,清潔根管系統,并通過充填材料封閉根管以防止再感染。iRootSP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因其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密封性和抗菌特性被逐漸應用于根管充填中。然而,傳統的根管充填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密封性不足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研究人員需不斷改進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2。單尖法是一種新興的根管充填技術,旨在通過簡化操作步驟和提高充填材料的應用效率優(yōu)化根管治療的臨床效果。目前,關于iRootSP與單尖法結合應用的研究尚不充分,缺乏系統的臨床數據驗證其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實際效果,而且相關研究仍存在理論與臨床應用脫節(jié)的問題,亟須進一步探索其臨床價值?;诖耍狙芯恳?023年2月—2024年5月金昌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4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iRootSP聯合單尖法根管充填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金昌市人民醫(yī)院2023年2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4例牙體牙髓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 39.89±8.39 )歲;病程 1~15 個月,平均病程(6.49±0.28) 個月;上頜牙受累30例,下頜牙22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齡 18~ 59歲,平均年齡( 39.12±8.34) 歲;病程 1~ 13個月,平均病程 (6.45±0.27) 個月;上頜牙受累29例,下頜牙23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牙體牙髓病4;年齡 18~ 65歲;無嚴重全身疾病或口腔感染史。
排除標準:近期接受過根管治療或其他口腔手術;有過敏史或對研究材料成分過敏;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狀態(tài)不佳,無法配合治療和隨訪。
1.3方法
對照組行iRootSP聯合冷測壓療法治療。選適配錐度主牙膠尖至工作長度并略緊,僅尖端 4mm 涂封閉劑,緩插至工作長度,封閉劑滲根尖不規(guī)則區(qū),熱器連續(xù)波至根尖 5mm 加垂直壓。
觀察組行 iRootSP 聯合單尖法治療。選適配主牙膠尖至工作長度,感到緊縮時導人封閉劑(直注或螺旋器導),或用同型號螺旋器導適量封閉劑至距工作長度 1~2mm 。
1.4 觀察指標
(1)修復成效。牙齒穩(wěn)固、牙周佳為優(yōu);牙齒穩(wěn)固,牙齦輕異,功能可,輕度骨吸為良;牙齒松動,顯著骨吸,有炎癥為差。優(yōu)良率 Σ=Σ (優(yōu)例數 + 良例數)/總例數 ×100%15 。(2)牙周健康情況。比較2組患者的PPD(用國際標準牙周探針測量),并評估記錄GI、SBI、PLI和 PD 。(3)咀嚼功能評估。應用篩分稱重法對患者咀嚼功能展開測評,具體方法是,給實驗對象 4g 花生,咀嚼 20s ,然后全部吐進容器,漱口,篩孔 2.0mm ,烘烤未篩過的殘留物。咀嚼功能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咀嚼食物的質量占咀嚼食物總質量的百分比判定??偩捉佬?Σ=Σ (原始食物質量-咀嚼后食物殘留質量)/原始食物質量 ×100%[6] 。(4)記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主要包括繼發(fā)根尖周炎、牙齦炎、修復體脫落、根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Pearsonχ2 檢驗或Fisher精確法(單元格頻數 lt;5 );計量資料以 表示,經K-S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行獨立樣本 χt 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修復效果
觀察組牙齒修復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 牙周健康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的牙周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觀察組牙周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 咀嚼功能
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觀察組的咀嚼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01) ,見表3。
2.4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3 討論
牙體牙髓病是發(fā)生在牙齒硬組織(包括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及其內部牙髓組織上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牙體牙髓病的發(fā)生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細菌感染、物理和化學刺激、免疫因素等,其中,細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谇恢械募毦ㄟ^食物殘渣、菌斑等途徑附著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當細菌代謝產物和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fā)牙齒組織炎癥或被破壞。物理和化學刺激,比如過度刷牙、咬硬物、冷熱刺激等,以及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營養(yǎng)不良等也可能導致牙體牙髓病的發(fā)生,同時感染可導致劇烈的牙痛,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牙周病,甚至導致牙齒脫落。此外,炎癥還可能擴散至頜面部,造成更嚴重的并發(fā)癥,故尋求新型、有效的治療方案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來,iRootSP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因其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密封性和抗菌特性而受到廣泛關注。與傳統材料相比,iRootSP在根管充填中展現了更好的效果。傳統的根管充填技術存在密封性不足和并發(fā)癥多的問題,因此,亟須新的方法優(yōu)化治療效果。單尖法正是針對這些問題而發(fā)展出的一種新型充填技術,該技術簡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充填效率,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牙齒修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17.009 Plt;0.001) ,與柳海龍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iRootSP能夠有效防止微滲漏和再感染。這種材料的抗菌特性有助于抑制根管內細菌的增殖,從而促進根管愈合,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而單尖法的應用簡化了充填操作,確保了充填的均勻性和密實性。該方法使用與根管預備相符的主牙膠尖,讓材料在達到工作長度時產生緊縮感,從而保證根管充填的密封性,減少了傳統冷測壓法中可能出現的操作誤差,降低了因充填不當引起的治療失敗率,進一步提升了修復效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PPD、GI、SBI、PLI、TM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與杜小沛等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iRootSP具有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密封性和抗菌特性,用于根管內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的生長,降低根管內感染的風險。感染減少直接促進了根周組織的健康,減少了牙周炎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了牙周指標。單尖法的操作簡便性和高效性確保了根管充填的密實性和均勻性,進而提升了根管的密封效果。良好的密封性能夠防止細菌和毒素的再侵入,進一步減少了對周圍牙周組織的刺激,有助于牙周組織的恢復和再生。單尖法的選擇與根管預備的精確匹配,使充填材料能夠更好地適應根管形態(tài),增強了充填效果的穩(wěn)定性。穩(wěn)定的根管充填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從而減小了對牙周組織的負面影響[13]。
本研究中,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觀察組的總咀嚼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01) ,與李小磊4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iRootSP優(yōu)越的生物相容性、密封性和抗菌特性促進了根管的有效愈合。該材料能夠在根管內部形成緊密的封閉,防止細菌和毒素再侵入,從而降低了術后感染的風險。這種感染的減少直接提升了患者牙齒的穩(wěn)定性,改善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另外,治療后恢復的咀嚼功能還與患者的疼痛管理密切相關。iRootSP的抗菌特性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不適,從而提升患者的咀嚼意愿和能力,較少的術后并發(fā)癥和疼痛使得患者能夠更早恢復正常飲食習慣,進一步改善咀嚼功能
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與張君[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iRootSP優(yōu)越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特性有效減少了根管內的細菌負荷,降低了繼發(fā)感染的風險。同時,這種材料的密封性確保了根管的完整性,能防止細菌和毒素再侵入,從而減少了根尖炎和牙齦炎的發(fā)生。而單尖法通過簡化充填操作,確保了材料的均勻分布和良好適應,降低了修復體脫落和根折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iRootSP聯合單尖法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效果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牙齒修復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牙周指標和咀嚼功能,并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牙體牙髓病患者提供了更優(yōu)的治療方案。雖然本研究證實了iRootSP聯合單尖法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顯著療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樣本量相對較少,尚不足以全面反映不同患者個體差異對療效的影響。其次,隨訪時間較短,尚未評估遠期療效及復發(fā)率。未來可在多中心、大樣本及長期隨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該方法在不同類型牙體牙髓病中的應用效果及潛在機制,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為全面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姜群,趙穎,林雅男.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鹽酸米諾環(huán)素聯合牙周基礎治療的有效性評價[J].中外醫(yī)療,2024,43(5):24-27.
[2]張樂,吳凡.iRoot SP糊劑聯合單尖法對根管充填恰填率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24,33(2):124-128
[3]王珺,吉凱,高波,等.牙體牙髓病根管治療應用iRoot SP冷側法的效果[J].武警醫(yī)學,2024,35(3):226-229.
[4]郭柳婷.iRoot SP冷側法根管填充治療對牙體牙髓病患者牙周狀態(tài)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2024,37(1):208-210.
[5]魚潔,史洋.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 iRootSP 冷側壓法在C型根管填充治療牙體牙髓病中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24,45(2):174-176,181.
[6]岳亞瑞.iRot SP冷側壓法與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在C形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3,35(6):149-151,155.
[7]劉爽.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 iRootSP 冷側壓法在C型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3,18(6):61-63.
[8]張帆,陳新釗,蒙萌.iRoot SP 配合單尖法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及對牙周狀態(tài)和齦溝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23,36(3):105-108,122
[9]郝俊祥,王金瑩,高志強.iRoot SP冷側法在C型根管填充治療牙體牙髓病中的咀嚼功能及對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2022,31(7):150-152.
[10]柳海龍.iRoot SP冷側壓法與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牙體牙髓病患者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1,3((22):151-153.
[11]尹振勝.對比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 iRootSP 冷側法行C形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20):72-74.
[12]杜小沛,張婷婷,韓宇,等.iRoot SP配合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21,37(7):430-433.
[13]滕海英.淺談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 iRootSP 冷側法行C形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J]J.臨床研究,2021,29(6):59-61.
[14]李小磊.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 iRootSP 冷側法應用于C形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探討[J.黑龍江醫(yī)學,2019,43(8):924-925.
[15]張君.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i RootSP 冷側壓法對C型根管充填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對比[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24,30(14):115-117.(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