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到(以下簡稱:湛江分公司)工作時,我是帶著《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走上綜合行政崗位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七年知青歲月,與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中“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要求深度契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深刻體會到,作風建設絕非空洞口號,而是從梁家河的黃土地到黨中央對黨員干部提出的作風建設要求一以貫之。
行政管理工作看似平凡,卻需要將作風建設融入日常、抓住細節(jié),以優(yōu)良作風扛起“大責任”。綜合行政工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雜”,是公司十八般武藝俱全的“大管家”,從收發(fā)文件、管理印章,到維修會議設備、安裝電腦。各種工作同時發(fā)生,讓我忙得暈頭轉(zhuǎn)向。但歸根結底,還是工作不熟練、效率不高。
要想提升工作效率,學習是做好工作的最好辦法。讀書要廣泛涉獵各領域知識,拓寬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習前輩好的工作方法,了解不同線條的工作職責。我做工作時不能只了解局限于涉及綜合管理部的制度文件,也要對所有部門的工作制度有所了解,在協(xié)同各部門的工作時才能得心應手。
在狠抓作風建設方面,湛江分公司會經(jīng)常組織大家學習典型案例。我深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種警示案例讓我警醒。因為綜合行政工作涉及費用報銷、招待費使用等多個領域。所以,作為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繃緊紀律之弦。為此,我給自己定下“三不原則”:不觸紅線、不越底線、不降標準。在審核報銷單據(jù)時,我堅持核對每一筆費用的合規(guī)性,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在最初接觸中央八項規(guī)定時,我的關注點僅限于“不違規(guī)”,但在閱讀總書記“建設沼氣池解決村民燒柴難題”“辦鐵業(yè)社增加集體收入”等故事后,我開始思考作風建設究竟是為了什么。答案就藏在梁家河老鄉(xiāng)的評價中—“近平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所以,我在工作崗位上除了要把好審核關外,更要切實做好后勤服務保障工作,想員工之所想、做員工之所需。
良好的作風關系著事業(yè)成敗。從北京到梁家河,青年習近平跨越的不僅是地理空間,而且是精神境界??倳浽诹杭液印斑^四關”的經(jīng)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yè)信仰。在書中,跳蚤關教會我“基層磨礪是作風錘煉的熔爐”,勞動關啟示我“汗水比口水更有說服力”,思想關警示我“懈怠是精神懈怠的開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予我的不僅是感動,而且是奮進的力量。我將始終以總書記的知青歲月為精神燈塔,認真學習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在平凡崗位中不斷淬煉自己的優(yōu)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