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有句名言,我很欣賞:“古人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人名望相近則相妒?!辈茇г凇兜湔摗ふ撐摹分醒裕骸拔娜讼噍p,自古而然?!笨梢姟跋喽省币?,“相得”難。
“相妒”有個典型例子,就是李斯和韓非子。他倆同為荀子的弟子,都輔佐秦王,篤信法家。按理說,同窗之誼,應(yīng)該“相得”才對。但李斯偏偏嫉妒韓非子的才華,想把他擠走,自己獨得秦王寵愛,他也真的做到了。韓非子既被害死,李斯是否就天下獨步了呢?非也。他依然無法逃脫被趙高害死的命運。
龐涓和孫臏,也是一樣。兩人亦是同窗,同向鬼谷子學(xué)習兵法。設(shè)想下,假如兩人能相互欣賞,彼此包容,那么兩強聯(lián)合,還不天下無敵?但是龐涓偏偏氣量狹小,看不得孫臏比他強?!皩O子臏腳”,一直被作為勵志的楷模,但據(jù)說就是被老同學(xué)害的。龐涓以為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這個人也就廢了,沒想到坐在小車上,孫臏照樣可以出神入化地指揮戰(zhàn)爭。齊魏馬陵之戰(zhàn),龐涓中了孫臏的埋伏,被亂箭射死。龐涓本來是可以不死的,但他對老同學(xué)太殘忍,所以他的死,歸根結(jié)底,是“自作孽,不可活”。
說了“相妒”的例子,轉(zhuǎn)過來,說說“相得”。我想歷史上,沒有比“管鮑之交”更讓人感動的了。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公子小白在同公子糾的內(nèi)斗中取勝當了王,鮑叔牙自然而然該為大相才對。但鮑叔牙說自己的才華不如管仲,硬要把這個相位讓給管仲,這樣的胸懷,一般人是沒有的。但事實證明,鮑叔牙知人,齊桓公善任,一旦管仲做了相位,君臣相得,一段霸業(yè)也就這樣成就了。所以管仲有才,并不出奇,出奇的是鮑叔牙有肚量,主動讓賢,這種高貴的品格,怎么贊揚都不過分。
自然,名望都有,先相妒,后相得,也是有的。歷史上,負荊請罪,就是一個典型。廉頗先是嫉妒藺相如聲望比自己大,接著明白了藺相如并不看重聲望,看重的是國家利益,這下廉頗清醒了,主動到藺相如門前謝罪,相妒,然后變成相得。這個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太真實了。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可貴的是,能夠克服,這就太不簡單了??鬃诱?wù)摗叭省保袀€著名定義:“克己復(fù)禮曰仁。”放到這個例子中,克服自己的嫉妒之心,恢復(fù)到忍讓寬容之心,這就像把鏡子上的灰塵擦干凈,恢復(fù)鏡子照人的功能是一樣的。
有聲望的人,為何相得比相妒好?這就像一個是劍,一個是磨刀石。劍有了磨刀石,就會變得更加鋒利。兩個有聲望的人,都可以互相做對方的磨刀石,你磨我一下,我磨你一下,那么彼此的才、學(xué)、識、氣度、涵養(yǎng)、肚量等,不都像寶劍一樣,越磨越鋒利嗎?歷史上,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就是這樣嗎?他們互相欣賞,互相砥礪,恰如陶淵明所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边@樣的人生,不是一種美的極致嗎?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