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溪樂府是汊河老街一處院落。
宰館長邀幾位作家小聚,我忝列其中,就在汀溪樂府。天空下著小雨,空氣清新得有點甜。老街靜臥高郵湖畔,如一方年代久遠的歙硯。走在方磚垛砌的老街上,我們也希望逢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一個年輕又帥氣的男人,健步向我們走來。他上身穿一件花格子襯衫,下身穿藍色西褲,足蹬棕色皮鞋,頭發(fā)烏黑濃密,臉皮白凈,雙目洋溢著智慧的光芒,一看就是精氣神很足的一個人。他就是宰館長,現(xiàn)擔任市文化館館長,原先是省級示范高中的音樂老師,寫歌、作曲、唱歌、當春晚導演,樣樣在行,有人喊他才子,有人稱他大師,他聽完慌忙作揖道,不敢當,不敢當。他在高大的貞節(jié)牌坊下與我們一一握手,之后熱情地將我們讓進他租住的汀溪樂府。
跨進院門時,我抬頭一看,石制門頭上鐫刻著隸書“汀溪樂府”四個大字。我問宰館長,此處院落為何起名汀溪樂府。他笑曰,汊河老街又名馬汊河老街、汀溪小鎮(zhèn)。汊河又名馬汊河,跟駱賓王有關。相傳,七歲作《詠鵝》詩、為徐敬業(yè)起草《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而震動朝野、起事失敗后下落不明的駱賓王,逃亡途中經(jīng)過汊河,他騎的馬不慎陷落汊河的河汊之中,故此汊河又名馬汊河。為了紀念駱賓王,老街建有駱賓王祠。院中,銀杏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信眾系結的彩色絲帶不可勝數(shù),風過烈烈有聲。祠內,供駱賓王像,四季香火不絕。祠外,龍王井一口,井水甘冽。祠前,方塘畝余。塘中,有荷有菱,有魚蝦有鵝鴨。岸邊,雜樹叢生,野花怒放,翠竹成林、菜蔬滿園。祠西,農莊飯店,生意興隆。祠東,隔一條馬路是北勝寺。北勝寺原名斗壇,是當?shù)貪O民出湖打漁祈福求平安的處所。北勝寺比駱賓王祠大很多。北勝寺往東是農田和湖灘。湖灘再往東就是闊大的高郵湖了。如今,湖灘邊安裝了不少風力發(fā)電機組,它們高大地矗立著,沿湖灘蜿蜒成獨特的風景。我又問,汊河老街為什么又稱汀溪小鎮(zhèn)呢?宰館長繼續(xù)笑曰,汀是水邊淺灘或小洲,溪是小河溝,汊河原來是高郵湖邊重要的水陸碼頭,船只眾多,貿易繁榮,商賈往來不絕,日久便自然形成了一個繁華的小集鎮(zhèn)。當?shù)匚娜艘姶耍阊欧Q其為汀溪小鎮(zhèn)。街西的古河道和老碼頭保存至今。它們見證了汊河村的歷史變遷。我又問,這院落為什么取名汀溪樂府?看我打破砂鍋問到底,大家都笑了。宰館長繼續(xù)笑曰,樂府本指古代音樂官署,我們之所以將這處院落取名汀溪樂府,就是想告訴大家,這里是汊河村音樂創(chuàng)作基地。
汀溪樂府別有洞天。院中一棟兩層青磚小樓引人矚目。樓頂人字形,小瓦覆蓋。小瓦發(fā)白,應該是月光爬上爬下的足跡。墻體也發(fā)白,或為雨水經(jīng)年眷顧的包漿。宰館長告訴我們,這棟小樓可不簡單,它曾經(jīng)做過新四軍交通站。新四軍交通站,讓我一下子想到了老電影里的相關鏡頭。那是讓人感覺神秘又緊張的處所。上樓。二樓中間廳堂放一張暗紅色橢圓形實木茶桌。宰館長坐到茶桌里面給我們泡茶,我們與他對面而坐。他邊泡茶邊跟我們聊天。他說,這茶葉是明前黃山毛峰,朋友每年都會給他寄一些。他朋友住在屯溪老街,懂茶,愛茶。他還告訴我們,他與這位朋友是因為音樂而結緣的,他們都是省音協(xié)會員,性格合得來,相處很好。他也會給朋友寄一些高郵湖大閘蟹和龍崗雞頭米。茶是好茶,一口清心。
喝完茶,宰館長引我們到二樓西邊一間,里面放鋼琴一架。宰館長坐到鋼琴邊,為我們彈奏《羅密歐與朱麗葉》《致愛麗絲》《安妮的仙境》,懂的,不懂的,都說好聽。請他再彈幾曲。他也不推辭,又給我們彈奏《菊次郎的夏天》《梁?!??!读鹤!窂棶?,余音繞梁,大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眼前有一對彩蝶翩翩起舞,深情浪漫,令人神往。宰館長說,他希望把汀溪樂府打造成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基地、音樂家的雅集之所。他說話舒緩動聽,代入感特別強。他對我們說,你們想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彈琴,論藝,高興了在樂曲聲中喝兩盅,累了枕著湖水安眠,煩了到湖邊走走,想家了抬頭看看汊河上空南來北往的燕雀,多好阿!我們被他描繪的境界深深吸引,紛紛感慨,這樣的日子想想也是好的!我知道宰館長是慷慨大方之人,就故意問他,汀溪樂府能不能讓我們寫作的也湊湊熱鬧?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家紛紛叫好。宰館長笑曰,可以,可以,熱烈歡迎!文藝文藝,文學、音樂、美術、舞蹈都是相同的,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聽了他的話,我們深以為然。宰館長又引導我們看墻上一幅字,讓我們猜這幅字是誰寫的。大家的說法,五花八門。宰館長最后揭秘,這是三個人合作寫的。在這幅書法作品中,一個人寫大字,一個人落款,一個人用印。三個人各有擅長,集中在一起,就是強強聯(lián)手相得益彰。宰館長說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應該是告訴我們,藝術應該創(chuàng)新,不能固步自封。最后,宰館長引領我們站在二樓露天陽臺上欣賞樓外景致。放眼望去,老街靜臥細雨之中,高大的貞節(jié)牌坊宣誓著傳統(tǒng)理念,玩珠亭俏然屹立給古老的傳說以安生之地,外婆人家親切溫馨讓我們記憶里的情愫涌上心頭,駱賓王祠香煙裊裊不倦緬懷逝去的初唐四杰風骨,北勝寺晚鐘聲聲給白晝畫一個心安的句號,高郵湖開闊迷蒙如詩如畫,湖邊垂柳依依深情款款,湖堤蜿蜒曲折伸向遙遠,戶外農田豐收在望辛勤的果實即將成熟。最后,我們的目光定格于高郵湖上。湖底的陳州府、遠去的揚州夜明珠、半空的海市蜃樓,或傳說或幻境,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思接千載。站在這棟小樓上,我還想到了汪曾祺先生為他的家鄉(xiāng)高郵的文游臺題寫的匾額,東為“稼禾盡觀”,西是“湖天一覽”。有人來汊河看湖上日出,有人去高郵觀湖上夕照,都是極好的選擇。
下樓,回到院子里。院分兩進。小樓所在的院子為第一進,南邊廚房和餐廳所在的院子為第二進。宰館長告訴我們,原是兩戶人家,他們租住下來后,將圍墻打通了,就成了現(xiàn)在兩進的房子。站在第一進院子張望,大家圍著院子東南角的一株芭蕉嘖嘖贊嘆。“你看,這芭蕉多大!”“你看,這芭蕉長在這里效果最好!”“你看,雨落芭蕉,多么富有詩意!”大家七嘴八舌地評頭論足。芭蕉高兩三米,主干如寶塔筆直,葉片像蒲扇鋪展。蕉葉碧綠飽滿,由下往上,層層堆疊,展示著植物大氣磅礴的生命力。這些寬大的葉片承接陽光雨露,承接狂風雷電,也承接天地人間賜予它們的一切。此時此刻,小雨淅瀝不斷,它們承接著輕手輕腳的雨絲。雨絲腳步輕巧,如細碎的舞步,如春蠶啃食桑葉,如清風過竹林彈奏的小夜曲。雨絲動作輕柔,像祖母緩緩拍打自己心愛的孫兒,慢慢哄他入睡。雨絲心思細膩,滋潤著我,滋潤著你,滋潤著他,不偏袒,無私心。難怪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中寫道:“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清。”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清,寫出了葉片與葉心的相互依戀之情,細膩生動,感人肺腑。只不過,我們沒有她在此詞下闕中“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的哀怨惆悵罷了?!澳銈兛?,你們看,這炊煙多么富有詩意??!”“你們看,你們看,這瓦房煙囪上升起的炊煙在微雨中淡抹若無的樣子太美了!”“你們看,你們看,這炊煙真是太美了,把我綿綿的鄉(xiāng)愁勾出來了,我都要哭了。”站在汀溪樂府第二進院子里,望著廚房頂上老煙囪冒出的縷縷炊煙,我們一個個儼然成了美的發(fā)現(xiàn)者和宣傳者。我們就這樣傻傻地站在細雨中看著說著,興致盎然。我們看炊煙升起于青磚灰瓦的老房之上,飄散于別有洞天的汀溪樂府,消弭于古老的汊河老街。因為天上下著微雨,也因為旁邊高郵湖的水氣氤氳,那炊煙升得并不直,并不高,也并不重,縹緲如輕紗籠罩著的夢,悠遠如意境恬淡的中國山水畫,新生如胡適之先生筆下的《希望》。那一刻,我在想,人到中年,就該刪繁就簡,該放下的放下,該舍棄的舍棄,像這炊煙一樣輕盈通透地活著,不是蠻好嗎?廚房里的菜香飄出來了,廚娘脆亮的聲音傳出來了,餐廳的燈火明亮又溫暖。在宰館長的主持下,我們圍坐一桌土菜和湖鮮,邊吃邊聊。不知不覺,本不擅飲的我,喝了不少家鄉(xiāng)的天龍芡實酒。大家喝得都很高興,離席紛紛向巧手又美麗的廚娘道謝。
酒足飯飽,我們歸去。宰館長送我們上車。我們相互攙扶著走出汀溪樂府,東倒西歪地走在汊河老街上,一個個感覺腳步輕軟,仿佛我們腳下踩著的不是明清老磚,而是綿軟的天上云朵。我們仿佛走進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薄安恍牛埧茨嵌淞餍?,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其實,那不是天街的燈籠,而是汊河老街上的燈籠。汊河老街上的燈籠在微雨的夜晚,朦朧又詩意地照著,讓老街有了天街的意境。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臨上車前,宰館長給我們演唱了金集民歌《鮮花調》。演唱之前,他告訴我們,最早演唱鮮花調的是金集鎮(zhèn)草廟山下分水隊的婁麗紅老人,她演唱的鮮花調獲得了省里的大獎。接著,他就放聲歌唱了起來:“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fā)芽……”他越唱聲音越大,嘹亮而動聽的歌聲響徹老街。
“孩子們,早點回去吧,不要讓雨淋濕了身子!”一個親切的聲音從外婆人家方向傳來,那么熟悉,那么溫暖,那么貼心。